送林子中知成都
鞍馬覆山黑,旌旗垂野紅。問遠誰當行,太守臨蜀中。
太守時之豪,學博文章工。人事未稱遂,﨑嶇已巴東。
公年方六十,皎皎頭如童。不服何首烏,自有夜氣充。
丹田芙蕖開,余光發形容。推此見治民,亦與治身同。
以靜鎮浮躁,以仁蘇疲癃。一夫無向隅,四野常年豐。
間出作遨頭,伐擊鼓與鐘。遠民生愛敬,有古循吏風。
豈止招學徒,區區繼文翁。
鞍馬覆山黑,旌旗垂野紅。問遠誰當行,太守臨蜀中。
太守時之豪,學博文章工。人事未稱遂,﨑嶇已巴東。
公年方六十,皎皎頭如童。不服何首烏,自有夜氣充。
丹田芙蕖開,余光發形容。推此見治民,亦與治身同。
以靜鎮浮躁,以仁蘇疲癃。一夫無向隅,四野常年豐。
間出作遨頭,伐擊鼓與鐘。遠民生愛敬,有古循吏風。
豈止招學徒,區區繼文翁。
鞍馬覆蓋著山間,一片黑色,旌旗垂落在原野,一片紅色。問遠行誰去呢,是太守前往蜀中。太守是當時的豪杰,學識淵博文章精妙。人事未能順遂,已在巴東歷經崎嶇。太守剛六十歲,頭發潔白如孩童。不用服用何首烏,自有夜間的清和之氣充盈。丹田如芙蕖開放,光彩映照在容貌上。由此可見他治理百姓,也和修身一樣。用寧靜來鎮住浮躁,用仁愛來救助疲病之人。讓每一個人都不被冷落,使四方田野年年豐收。有時出游成為游樂的帶頭人,敲鼓撞鐘。遠方百姓心生敬愛,有古代循吏的風范。豈止是招收學徒,僅僅繼承文翁的事業。
林子中:林希,字子中。知成都:出任成都知府。
鞍馬覆山黑:形容騎馬的隊伍很多,覆蓋山間。
稱遂:順遂。
﨑嶇:同“崎嶇”,形容道路險阻不平,這里指仕途坎坷。
皎皎:潔白的樣子。
夜氣:指人在夜間產生的清明純凈之氣。
丹田:道家稱人體臍下三寸為丹田。
疲癃:老弱病殘之人。
向隅:面對墻角,比喻孤獨失意。
遨頭:宋代成都太守出游時,引領游樂,稱為“遨頭”。
循吏:奉公守法、愛護百姓的好官。
文翁:西漢廬江舒人,曾任蜀郡太守,在成都建立學校,培養人才。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林子中即將出任成都知府,蘇軾寫此詩為其送行。當時社會可能面臨一些問題,如百姓生活的困苦、社會風氣的浮躁等,詩人希望林子中能以良好的品德和治理方法去改善當地狀況。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林子中并對他寄予厚望。突出特點是將對人物的贊美和對其治理地方的期望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不是蘇軾最著名的作品,但體現了蘇軾對為官者品德和治理理念的重視。
狄公鶚立橫清秋,真氣端能回萬牛。
平生作郡有老手,退食燕寢清香浮。
鞭笞得名亦不惡,一官何足償百憂。
豈如清浄政不撓,男耕女桑民力優。
小人瑣瑣不足錄,惡詩蒙公三過讀。
自聞歸棹理江干,北望傷懷何刺促。
胡不強為此邦留,懸知季月當泛菊。
愿言他日持節來,一洗蒼生愁萬斛。
我見俗子避百舍,一錢不直灌夫罵。
靈谷峰前汝水湄,誰信無雙有江夏。
平生眼底無可人,子猷粗與吾同社。
故栽修竹共歲寒,不與繁花鬭榮謝。
疏陰時過少陵樽,斜枝最入蕭郎畫。
強排風雨作寒聲,巧留雪月延深夜。
三伏炎蒸自可逃,一榻清涼那肯借。
愿言閉關謝俗子,勿與此曹俱日化。
但得風味如晉人,縱無此君自瀟灑。
陽進君子升,陰退小人伏。此理洞然明,不疑更何卜。
微和回根荄,余光借草木。但看堂前梅,南枝已芬馥。
東齋況虛明,樽有荔枝綠。燈花不予欺,玉蟲間金粟。
吾道行將伸,斯言可三復。
德不蓋當代,名欲萬世垂。刻石期后人,石與名俱隳。
子厚名世士,投荒死南夷。柳民懷遺愛,作廟臨羅池。
韓公記其事,沈子書其詞。韓詞昭萬古,沈詩妙一時。
名實兩無愧,后世傳不疑。古人共閑燕,翰墨相娛嬉。
食不設寒具,玩此前賢碑。愿作集古錄,模楷歐少師。
巴邛清霜后,獨余兩大橘。
一朝剖而食,四老欣然出。
乃知避世士,退藏務深密。
吾邦富此果,味不數萍實。
天末題詩望故鄉,碧云煙樹兩茫茫。
青山九折屢回首,杜宇一聲還斷腸。
別后已成千萬恨,書來不寄兩三行。
江南春盡頻相憶,為有楊梅欲共嘗。
高樹環清池,波平春正綠。
移舟近南崖,倒影見華屋。
危梁屬修徑,幽思生遠目。
更登狎鷗亭,可以忘寵辱。
賈侯少日規原涉,酒徒劍客交相接。
官成忽綰縣令章,文墨能令豪士怯。
滿庭牒訴若沈迷,過眼詩書聊領獵。
發狂正爾不能堪,大叫赫然胥吏懾。
西城曉出頗匆匆,日射圍場光有曄。
鹿傷鶴膝畏雕盤,兔中鶻拳愁犬躡。
獲多意解始開顏,暗覺微渦生兩靨。
逡巡下令釋前禽,尚恐流殷人競喋。
不知誰忽遣君知,佐饔而嘗心頗輒。
新詩不減子虛篇,喜意似書城濮捷。
更因乞肉苦譏嘲,句險詞夸終類俠。
莫瞋令尹少須之,報聘已裝珠一篋。
四十九年,一場熱哄。
八十七春,老漢獨弄。
誰少誰多,一般作夢。
歸去來兮,梅梢雪重。
汲井浣我衣,伐石固我墉。
塵埃不被體,絕無人跡通。
洋洋西江水,我車不敢渡。
夙駕豈不早,早行畏多露。
行止既有義,離合亦有時。
眾人豈無心,不如我所止。
山僧有三印,更無增減剩。覿面便相呈,能轉凡成圣。
一印印空,日月星辰列下風。一印印泥,頭頭物物顯真機。一印印水,捩轉魚龍頭作尾。
三印分明體一同,看來非赤亦非紅。互換高低如不薦,青山依舊白云中。
肯向明時事隠淪,亭邊五柳漫搖春。
當年未易勝今日,此地還如見古人。
高興不隨霜葉盡,清風長與露條新。
何妨便著先生傳,一洗淮南俗吏塵。
幡然起東皋,曳裾入西洛。
且捧毛義檄,莫躡虞卿??。
智囊發新縢,經笥啟塵鑰。
治國端有計,何惜萬金藥。
回睨黃公壚,夐爾河山邈。
我家端無一囊錢,骯臟趙生門可倚。
黃綬叢中識君面,眼前如見曲阜履。
興來曳杖叩齋扉,清坐焚香淡如水。
有時造語出瑰奇,要令墨客皆風靡。
仰觀喬木俯流泉,因念吾生行已矣。
臺若君才萬夫特,風儀秀整秋山嶷。
行看待詔金馬門,安得嗒然長隠幾。
功名他日似留侯,豈與風流京兆比。
昨朝篇末畫眉句,始悟前言戲之耳。
不如共訪彌天釋,真成四海習鑿齒。
湘西勝景豈易論,群山騰闖萬里奔。
鶴泉一麓騫鵬噣,松風十里藏祇園。
當時侍御偶題寫,筆力孰敢爭雄尊。
東京少年妙詞藻,南陽舊族齊陰樊。
天心月脅出奇語,使我展讀忘朝昏。
差差戈劍隠一敵,落落旗鼓嚴千屯。
無余居士厲幽志,細研六藝方專門。
凍骭嬌兒慣腸莧,啼饑瘦婦余淚痕。
惟君德義允相愜,每窮道妙角與根。
他人勸酒驚逐魂,二子頻酌勤空樽。
醉中詩成渺江海,風外幡影徒飛翻。
卷藏篋笥已戢戢,風生襟袖何軒軒。
嗟乎我亦有余腐,陋哉羊政囚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