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午天基圣節口號
瓣香三舞蹈,咫尺是天顏。
雨露涵濡下,風云際會間。
寸心瞻北闕,萬壽祝南山。
可是儒氈冷,堪陪玉筍班。
瓣香三舞蹈,咫尺是天顏。
雨露涵濡下,風云際會間。
寸心瞻北闕,萬壽祝南山。
可是儒氈冷,堪陪玉筍班。
手持瓣香恭敬地行三次舞蹈之禮,距離天子容顏近在咫尺。在皇恩如雨露般滋潤下,身處風云際會的時代。我一心瞻仰著朝廷,祝愿天子萬壽無疆。雖然我這儒生生活清寒,但也有幸能陪列在朝官之中。
瓣香:拈香禮拜,表崇敬。
舞蹈:古代朝拜的禮節。
天顏:皇帝的容顏。
涵濡:滋潤、沉浸。
風云際會:比喻有能力的人遇上好機會。
北闕:古代宮殿北面的門樓,是臣子等候朝見或上書奏事之處,后用作朝廷的別稱。
儒氈冷:指儒生生活清寒。
玉筍班:指朝廷中出色的官員行列。
“戊午”為具體年份,天基節是宋理宗趙昀的生日。此詩應創作于戊午年天基節,當時詩人參加圣節慶典,在莊重的場合下,懷著對天子的敬意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在天基圣節表達對天子的祝福與忠誠。其特點是語言莊重典雅,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的宮廷禮儀和臣子心態。
鴻雁齊北向,春風吹客情。
一行過易水,二月出長城。
道路時通塞,關河未肅清。
云霄自來往,羨爾翼縱橫。
片帆曾掛甓湖煙,
五兩風輕蕩畫船。
負笈有書空飽蠹,
垂云無翼可摩天。
相如近日常多病,
叔寶當時最少年。
細認遺蹤何處是,
半篙春水綠依然。
帷天席地,僅柳遮畫閣,苔襯香砌。接葉成陰,似水如云,簾波一色無際。涼生滿院琴書潤,暈遍了、綺窗烏幾。但著將、淺碧羅衫,隱約曲闌干里。
長記鶯啼草長,江南兩岸樹,翠合篷底。唱老紅情,綠意初翻,試把玉箏重理。嘗梅斗茗燒新筍,又遠勝、花時風味。笑杏梁、燕燕飛來,還問好春歸未。
天河傾向床頭注。夢驚斷、江南路。報到前溪新漲雨。黃鶯留客,碧山攔戶。且勸我、須臾住。
初陽黯淡窺松圃。膏沐遍、宵來露。莫向漁人頻問渡。千重云海,萬重煙樹。猶見波濤怒。
杳冥中信自輪回,
十二時行不可催。
才迫海門三級起,
忽臨沙渚二龍開。
水頭花雨凌空落,
日腳云旗動地來。
果是尾閭虛不得,
卻還江上一徘徊。
荊州十萬戶,
惟我獨知公。
皓皓峣峣甚,
涼涼踽踽中。
平生尊骨鯁,
到死諱雷同。
此士埋黃壤,
何人立素風。
佳人抱絕色,貞靜性寡歡。
容華耀霜菊,姿態凌風蘭。
浣紗自織布,羞被綺與紈。
世情向浮薄,得賢古所難。
綢繆締君子,自謂攄肺肝。
和鳴悅同調,丹鳳諧青鸞。
豈知中道乖,一旦分羽翰。
回文疊緘恨,魚帛沈江湍。
君雖棄妾好,妾棄良亦安。
人生靡新故,終始貴不刊。
愿君三復思,群口方譏彈。
懸崖復嶺間岡坡,
如此天邊遠碧何。
誰道此中曾得句,
道傍老樹閱人多。
炎天五馬憶秋嘶,漢主何時召會稽。莫怪年來無尺素,雁飛不到七閩西。
郡符兼領武夷山,懷惠移家客未還。應是丹砂猶可學,江淹長向白云間。
子孝親兮弟敬哥,
光陰擲過疾如梭。
庭闈樂處兒孫樂,
兄弟和時妯娌和。
孝弟傳家名不朽,
金銀滿匱富如何。
要知美譽傳今古,
子孝親兮弟敬哥。
十口相將泛巨川,
來時暖熟去凄然。
關津若要知名姓,
定是孤兒寡婦船。
秋風不似春風好,一夜金英老。更誰來憑曲闌干,惟有雁邊斜月、照關山。
雙星舊約年年在,笑盡人情改。有期無定是無期,說與小云新恨、也低眉。
頂插虛空吐錦霞,根盤大海走龍蛇。三峰靈氣鐘澄縣,千古文明耀帝家。
疑是皇英頭上冠,漂流到?;瘞m岏。沉湘未聞當年事,且借南荒障倒瀾。
怒濤飛雪欲翻空,想較胥江勢更雄。海賈只愁風浪惡,那知天意曳華戎。
海底金雞唱夜闌,扶桑捧出一輪丹。朝朝不是咸池浴,那得常新萬古看。
底事怒如雷鼓鳴,顛狂橫雨此先聲。海濱人得知防避,始信陽侯故有情。
賈船商艚萬里通,乘風破浪似飛空。回頭笑指樓船鎖,袖手虛談橫海功。
海上風光鷗占多,煙濤萬頃隔虞羅。舊游到處逢魚叟,拍水長鳴和棹歌。
官廉徭省雨風調,一釣為生也自饒。欸乃歸來汀月白,高歌幾曲慶清朝。
十首玄談已贅疣,
勞君頭上更安頭。
若還又有九百漢,
葛藤相纏幾時休。
未能獨立感蕭條,左右扶持賴梓喬。惠露有天身漸長,托根無地恨難消。蔦蘿猶幸依松茂,葛藟終慚附木凋。千古英雄多落拓,幾同蓬梗與萍飄。
一生依附長根苗,不過繁華幾暮朝。幾見蔦蘿能久茂,未聞葛藟不曾凋。何嘗得地休滋蔓,縱使萌芽亦倖徼。權貴阿諛成底事,茍延殘喘總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