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震給事知蔡州
朝廷入忘返,冠蓋如云屯。賢哉貴公子,獨以民社言。
西臺出命書,落筆波濤翻。東臺典封駁,坐惜日月奔。
試劇得上蔡,高臥強東藩。旱歲獨多麥,時雨如傾盆。
鈴軒省鞭抶,幕府多壺樽。逡巡文字樂,斥去簿領煩。
賜環行當至,坐席恐未溫。三槐日成陰,富貴屬曾孫。
朝廷入忘返,冠蓋如云屯。賢哉貴公子,獨以民社言。
西臺出命書,落筆波濤翻。東臺典封駁,坐惜日月奔。
試劇得上蔡,高臥強東藩。旱歲獨多麥,時雨如傾盆。
鈴軒省鞭抶,幕府多壺樽。逡巡文字樂,斥去簿領煩。
賜環行當至,坐席恐未溫。三槐日成陰,富貴屬曾孫。
朝廷中人們來來往往,官員多得像云集一般。賢能的貴家公子,唯獨關心百姓與社稷之事。西臺發出任命文書,落筆之時如波濤翻涌。東臺掌管封駁之事,可惜時光飛逝。到上蔡去任職,能安穩治理東方藩鎮。干旱之年唯獨那里多產麥子,及時雨像傾盆而下。官署里減少了鞭笞刑罰,幕府中多有美酒。從容享受文字之樂,擺脫了繁瑣的公文。被召回朝廷的日子即將到來,恐怕在蔡州的座位還沒坐熱。三槐之樹日漸成蔭,富貴將會屬于他的曾孫。
冠蓋如云屯:冠蓋,指官員的冠服和車蓋,這里代指官員。如云屯,形容眾多。
民社:指百姓和社稷,即國家。
西臺:唐宋時指中書省。
東臺:唐宋時指門下省,掌管封駁。
試?。褐笓沃匾墓俾殹I喜蹋航窈幽仙喜炭h。
強東藩:加強東方的藩鎮。
鈴軒:指官署。鞭抶:鞭笞,刑罰。
賜環:古時放逐之臣,遇赦召還叫賜環。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當時可能是王震被任命為蔡州知州,詩人為其送行而作此詩。從詩中可以看出當時朝廷官員眾多,而王震關心百姓與社稷,詩人對他的才能和品德十分贊賞。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王震赴蔡州任職,突出了王震的賢能和關心百姓。其特點是既描繪了朝廷和地方的情況,又表達了對王震的美好祝愿。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當時送別詩的一種風格。
桃源洞口問津來,石磴盤旋異境開。
峰入半天摩日月,泉飛絕壑轉風雷。
欲招白鶴空中下,乍瞰紅云嶺上堆。
傍晚未遑他勝處,桂花香里掉舟回。
古人去已遠,風采托簡編。
所托良可危,至喻聞輪扁。
深思出窾卻,歷歷宛在前。
事外觀所尚,遺音若相宣。
青山骨任朽,神理終綿綿。
長風知蘭芬,烈火知玉堅。
貞居守窮巷,跡絕無炊煙。
沈沈秋雨中,此意誰當傳。
鼠肝蟲臂。總是君王賜。一曲狂歌千日醉。管領鷗班鷺隊。
故人天上吹噓。勸予重整簪裾。只恐山中毛穎,于今老不中書。
別去不復問,孤云千里過。
寧知芳草外,尚有夕陽多。
南國憂豺虎,西風驅鴐鵝。
客心落日里,涕淚滿山阿。
掛壁流泉匹練飛
白云深處叩禪扉
斜陽一抹秋林晚
古徑無人僧獨歸
四照梨花一色中,他時珍賞有雌雄。高牙就景開芳宴,皓齒停歌誦正風。樂極光陰窮日御,詩成造化奪春工。佳辰不禁祇園火,林杏兼然萬點紅。
金星隱地爍游車,那用行堤更筑沙。官妓趁時簪玉蕊,藝工隨分賜銀花。每乘此節尋蕭寺,全勝當年醉習家。歸漾綵舟歡意在,還延賓從盡流霞。
躡屐登高縱遠眸,
洲南景色晚悠悠。
漁翁醉入蘆花島,
樵子聲喧古渡頭。
繞檻煙霞千里共,
空江風月一囊收。
羨魚不禁臨淵嘆,
冉冉韶光早下鉤。
高祖見黥布,公然踞床洗。帝王作用自不同,厚其供張薄其禮。
笑彼驪山徒,易怒亦易喜。所愿無多略可知,帳御飲食而已矣。
君不見,狂生入謁漢天子,長揖不拜上遽起。急揮兩女趨輟洗,延攬英雄乃若此。
驪山之徒寧兄比,嗟嗟何怪踞床洗。
人事悠悠懶更攀,
茅堂靜坐白云閑。
夜觀明月為高燭,
一道清光照萬山。
瑟瑟芭蕉聲滿庭,末眠人對一燈青。蒼茫家國無窮感,付與蕭窗夜雨鈴。
哀感無端雜醉醒,雕戈枕盡夜冥冥。此身愿化清秋雨,一洗神州戰血腥。
瘴云未免鐘儀縶,
夜雨應憐范叔寒。
尚有慈闈年九十,
空揮客淚落江干。
山自盤龍七里來,客星高傍白云隈。灘頭無恙東流水,誰著羊裘上釣臺。
武林春色日初遲,花滿壚頭酒滿卮。無奈雙龍愁里別,綠楊幾度囀黃鸝。
幕皆資畫諾,人最說君賢。
判好堪呈佛,心清亦近禪。
著書僧有傳,執法吏無權。
風雨東門路,分攜忽黯然。
月光照出梅枝瘦,人影寒歸露氣深。
安得良朋通夜講,秪須濃酒滿杯斟。
尋常見面多輕別,寂寞懷思倍痛心。
對就雁書明日寄,名山蹤跡恐難尋。
黃金不惜買蛾眉,
揀得如花四五枝。
日月其除歲云暮,
詩人此意報君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