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都觀李道士
仙觀雨來靜,繞房瓊草春。
素書天上字,花洞古時人。
泥灶煮靈液,掃壇朝玉真。
幾回游閬苑,青節亦隨身。
仙觀雨來靜,繞房瓊草春。
素書天上字,花洞古時人。
泥灶煮靈液,掃壇朝玉真。
幾回游閬苑,青節亦隨身。
靈都觀在雨中顯得格外寧靜,房舍周圍的仙草在春日里生機盎然。素書上寫著天上的文字,花洞中有古時的仙人。道士在泥灶中煮著靈液,清掃祭壇朝拜玉真仙人。他多次游覽閬苑仙境,青色的符節也一直帶在身邊。
仙觀:指靈都觀。
瓊草:仙草。
素書:古代用白絹作的書。
花洞:有花的山洞,這里指仙人居住之處。
靈液:指道士煮煉的丹藥之類。
玉真:道教所尊奉的仙人。
閬苑:傳說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青節:青色的符節,道士所用之物。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道教盛行,詩人可能在游覽靈都觀時,被道觀的寧靜氛圍和道士的修行生活所吸引,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靈都觀道士的修行生活,突出其神秘清幽。特點是意象鮮明,意境超凡。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人們對道教文化的關注和向往。
愛此名字佳,攜之不憚遠。
豈惟江淮闊,兼恐歲月晚。
手植中庭地,分破紫蘭畹。
綠葉紛映階,紅芳爛盈眼。
輝輝丹穴禽,矯矯翅翎展。
卑飛何在此,寂寞難自顯。
按圖感形似,覽物意繾綣。
三復接輿歌,悲風動湘沔。
向晦月消魄,楚濤為之衰。
坳堂無深涉,客子緩歸期。
吟遶沙步闊,眺賞秋山奇。
大川漲南島,落日明西垂。
登高既易賦,懷古豈難詩。
喟彼一帶阻,積此三歲思。
何當命海若,利涉慰調饑。
百谷馳東南,三江澆吳會。
積陰漏云漢,涌水翻積塊。
斯民既昏墊,我稼墮顛沛。
魚鼈有余糧,郊原靡遺穗。
糊口竊自恕,矜寡將何賴。
天道有盈虛,吾寧罪于歳。
救饑苦謀拙,禹稷不可待。
行矣帆長風,因之浮海外。
昔歳有壯氣,恥事一室中。
獨愿埽萬里,指麾走群雄。
少壯意更衰,棄書學老農。
羈旅無田園,飄如野間蓬。
徘徊陳蔡間,呰窳見楚風。
托足不期廣,所存一畝宮。
秋草日蕪沒,荷鋤事兒童。
嘆息念變化,古人頗固窮。
南極無永晝,北方多苦寒。
負暄意頗適,容膝居亦安。
嘯傲長者轍,崔嵬切云冠。
道書異俗味,稚子同大歡。
不覺老將至,安知利害端。
吾衰不夢周,知我在春秋。
斯道宜未墜,夫公能見求。
相看頭可白,感別歲空遒。
念子期雞黍,母懷汗漫游。
南人登魚作??臘,清潭數里奔舟檝。
層冰始解川氣和,百尺分明見鬐鬛。
大網如云遮要津,須臾牽網回水濱。
地高勢蹙漸逼窄,忽復逸出黃金鱗。
釣叟篙師共驚駭,失聲奪氣俱逡巡。
素魴赤鯉不足數,棄擲千萬如埃塵。
豈知異物通變化,暫網中還有神戲。
溪流向人急,野色背人偏。
輕浪仍堪鑒,虛舟不費牽。
柳長勤拂面,鷗戯巧隨船。
幽興終難盡,禽魚莫間然。
藏書不滿萬,幽蠧亦時除。
上有朝廷副,多從秦漢余。
山川迷禹穴,云海隔崐墟。
持此遺清白,歸為林下居。
夏至無與適,驅馬出東城。
漸去市井喧,稍增耳目明。
風勁山瘦高,露寒水澄清。
造景不及言,暢然得此生。
姓名謝朝隱,出處與物冥。
豈伊漁樵合,鳥獸亦不驚。
待此用卒歲,優游諧我情。
高枕北窗下,柴門晝仍關。
偶有微風至,欣然解人顏。
瞑目恣遠想,超遙出塵寰。
自昔太古來,幾人得此閑。
讀書取適心,名譽非所攀。
堯跖本不辨,況乃章句間。
牛羊死牢?,麋鹿安深山。
物性有不齊,何知智與頑。
閉門無所事,歲月忽已極。
豈敢空絕交,出門諒安適。
是非歛外慮,文字堆四壁。
堯舜參在前,孔孟凜居側。
昆侖默泛覽,萬里在瞬息。
夐古時幽尋,千年僅頃刻。
悠悠富貴士,此趣猶未得。
胡為逐車馬,辛苦牽事役。
獨持子房計,欲伴赤松仙。
猶行少傅事,更覺大夫賢。
詔策容就問,子孫隨拜前。
顧嫌越相國,遠泛五湖船。
漢家離宮三十六,宮中美女皆勝玉。
昭君更是第一人,自知等輩非其倫。
恥捐黃金買圖畫,不道丹青能亂真。
別君上馬空反顧,朔風吹沙暗長路。
此時一見還動人,可憐怏怏使之去。
早知傾國難再得,不信傍人端自誤。
黃河入海難郤來,昭君一去不復回。
青冡消摧人跡絕,惟有琵琶聲正哀。
櫪馬常嘶北,邊鴻郤愿南。
一時秋氣感,兩地物情諳。
俗怪玄尚白,自疑青出藍。
何當鹿門隱,數就德公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