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直感秋思南游予欲北還未得
櫪馬常嘶北,邊鴻郤愿南。
一時秋氣感,兩地物情諳。
俗怪玄尚白,自疑青出藍。
何當鹿門隱,數就德公談。
櫪馬常嘶北,邊鴻郤愿南。
一時秋氣感,兩地物情諳。
俗怪玄尚白,自疑青出藍。
何當鹿門隱,數就德公談。
馬廄里的馬常常向著北方嘶鳴,邊境的大雁卻希望往南方飛去。一時之間被秋氣所感染,對兩地的物情都有所了解。世俗之人奇怪黑色被說成白色,我自己也懷疑青能否出于藍。什么時候能到鹿門山隱居,多次與龐德公交談呢。
櫪馬:拴在馬槽上的馬。
邊鴻:邊境的大雁。郤:同“卻”。
諳:熟悉。
玄尚白:出自《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揚雄著《太玄》,時人認為玄尚白,意思是世人不理解揚雄的學說。這里表示自己的觀點不被世俗理解。
青出藍:《荀子·勸學》有“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鹿門隱:指隱居鹿門山,東漢龐德公隱居鹿門山。
德公:指龐德公,東漢末年隱士。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當時詩人可能處于一種內心矛盾的狀態,在世俗中不被理解,仕途或生活不如意,因而產生了隱居的想法。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和不被世俗理解的苦悶。其特點是意象鮮明、用典巧妙。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體現了詩人在特定心境下的情感抒發。
娥皇揮涕處,東望九疑天。
往事難重問,孤峰尚慘然。
夜深寒峒響,秋近碧蘿鮮。
未省明君意,遺蹤萬古傳。
久聞從事滄江外,誰謂無官已白頭。
來備戎裝嘶數騎,到日重陪丞相宴,鏡湖新月在城樓。
命合終山水,才非不稱時。
冢邊空有樹,身后獨無兒。
散盡詩篇本,長存道德碑。
平生誰見重,應只是王維。
半似無名位,門當靜處開。
人心皆向德,物色不供才。
酒興春邊過,軍謀意外來。
取名榮相府,卻慮詔書催。
星月相逢現此身,
自然無跡又無塵。
秋來若向金天會,
便是青蓮葉上人。
雅道辛勤久,潛疑鬢雪侵。
未能酬片善,難更免孤吟。
有景皆牽思,無愁不到心。
遙天一輪月,幾夜見西沈。
此去非關興,君行不當游。
無因兩處馬,共飲一溪流。
江館迢遙處,知音信漸賒。
夜深鄉夢覺,窗下月明斜。
起雁看荒草,驚波尚白沙。
那堪動鄉思,故國在天涯。
鐘靜人猶寢,天高月自涼。
一星深戍火,殘月半橋霜。
客老愁塵下,蟬寒怨路傍。
青山依舊色,宛是馬卿鄉。
天兵十萬勇如貔,正是酬恩報國時。
汴水波瀾喧鼓角,
寄語長安舊冠蓋,粗官到底是男兒。
寶輪金地壓人寰,獨坐蒼冥啟玉關。
北嶺風煙開魏闕,
暫放塵心游物外,六街鐘鼓又催還。
蕭關新復舊山川,古戍秦原景象鮮。
戎虜乞降歸惠化,左衽盡知歌帝澤,從茲不更備三邊。
緱山明月夜,岑寂隔塵氛。
紫府參差曲,清宵次第聞。
韻流多入洞,聲度半和云。
拂竹鸞驚侶,經松鶴對群。
蟾光聽處合,仙路望中分。
坐惜千巖曙,遺香過汝墳。
吳興城闕水云中,
畫舫青簾處處通。
溪上玉樓樓上月,
清光合作水晶宮。
積雪沒蘭溪,鄰州望不迷。
波中分雁宿,樹杪接猿啼。
婺女家空在,星郎手未攜。
故山新寺額,掩泣荷重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