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子瞻留別三首 其三
東西南北無住身,羯末封胡四男子。
雕鎪不遣治章句,爛熳先令飽文字。
疏慵嗟我厲之人,生子夜中惟恐似。
傳家粗足不愿余,同駕柴車還我里。
東西南北無住身,羯末封胡四男子。
雕鎪不遣治章句,爛熳先令飽文字。
疏慵嗟我厲之人,生子夜中惟恐似。
傳家粗足不愿余,同駕柴車還我里。
四處漂泊居無定所,家中有四個兒子。不刻意雕琢讓他們鉆研章句學問,先讓他們盡情飽讀文字。可嘆我疏懶又有缺點,生兒子夜里都怕像自己。家中傳家之資大致足夠就別無所求,和家人一起駕著柴車回到故鄉。
無住身:沒有固定的住所,形容漂泊不定。
羯末封胡:指東晉謝道韞的幾個侄子,后泛指兄弟子侄。這里指詩人的兒子們。
雕鎪:雕琢,這里指刻意追求學問的雕琢。
治章句:研究儒家經典的章節句讀,泛指做學問。
爛熳:天真自然,不受拘束。
疏慵:疏懶。
厲之人:有疾病或缺點的人。
柴車:簡陋的車子。
蘇轍此詩為和蘇軾留別之作。當時他們經歷仕途波折,人生漂泊,蘇轍借詩表達自己對生活、對子女的態度以及對歸鄉的渴望。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漂泊后的歸鄉之情和對平淡生活的追求。其特點是情感真摯,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展現了蘇轍詩歌自然平淡的一面。
狼藉東風底甚忙,多情應為惜芬芳。香分鏡破依然恨,玉瘞珠藏暗自傷。茂苑笙歌悲往事,趙家姊妹妒新妝。西園多少探春客,爛醉紛紛走鞠場。
半是閑情半是癡,開時如笑落如悲。墻窺宋玉剛裁賦,觀遇劉郎試和詩。錦砌殘紅愁濺淚,珠簾香粉漬成絲。章臺不信芳菲節,弱柳伶仃異昔時。
載鬼一車逢故友,
北江奇語劇堪悲。
山陽笛與西州淚,
況際滄桑此一時。
相逢一笑即銜杯,
梅與詩懷得共開。
但有燈光并月色,
不須元夕始重來。
裴相功名冠四朝,
許渾身世落漁樵。
若論風月江山主,
丁卯橋應勝午橋。
吾山一何高,清涼屹相望。
龍頭出白塔,佛屋壓青嶂。
云光見秋半,旭日發豪相。
峨峨寶樓閣,金界儼龍象。
鄉曲二十年,香火闕瞻向。
金花香綿芊,夢想云雨上。
福田行欲近,重為詩酒障。
終當陟層巔,放眼天宇曠。
聞道君家喜有馀,掌珠光彩動軒除。老天自是知人意,此子還能讀父書。占夢固應非偶爾,試啼聊復問何如。醉來卻憶山翁語,徑作高門待汝車。
絲綸閣下暑雨馀,春信忽傳來玉除。翁當紱麟正張宴,客喜弄獐爭致書。知君于此萬已足,愧我而今百不如。太丘盛德老愈健,會遣長文從后車。
長年蹤跡困塵埃,
幾向名山勒駕回。
閑約訪僧尋野寺,
翻成踏雪看官梅。
岫云要是無心出,
溪月猶能有興來。
竹折松攲更愁絕,
不妨吟賞助清哀。
讀書以脩身,末惟利之漁。夏侯詫拾芥,桓榮陳其車。
初學瞇訓詁,利心已炎如。為吏未識字,嗜賄不顧軀。
青青陵陂麥,歌聲何舒舒。金椎勿造次,恐傷口中珠。
豈不事詩禮,所為乃兇渠。用世率此輩,生靈夫何辜。
分我幽園花數栽,
滄洲三徑斸蒿萊。
殷勤雨露親培植,
小待春風共一杯。
地得陳公勝,堤緣蘇步名。漁歌江月白,樵臥野煙清。講幄諸儒疏,樓船漢將兵。誰知湖上客,談笑正關情。
鶴影如人長,
黃州秋月白。
誰知此山中,
亦自有赤壁。
孤桐獨為奏,不假金石諧。微矣園客絲,能寫曠士懷。中散已云逝,千載罕見儕。奈何大雅音,委之優與俳。撫弦傳窅渺,希聲正復佳。豈難悅人耳,所恥在淫哇。聽者雖或疏,宮徵安可乖。
束發好鼓琴,自謂甚易工。初得一聲似,曠若意已通。學之既十年,茲理彌無窮。吾未忘吾手,焉令諸有空。乳泉滴幽洞,箐木含遠風。至音非可求,只在天然中。
半堤花雨。對芳辰消遣,無奈情緒。春色尚堪描畫在,萬紫千紅塵土。鵑促歸期,鶯收佞舌,燕作留人語。繞欄紅藥,韶華留作孤主。
真個恨殺東風,幾番過了,不似今番苦。樂事賞心磨滅盡,忽見飛書傳羽。湖水湖煙,峰南峰北,總是堪傷處。新塘楊柳,小腰猶自歌舞。
世人住處我不住
布施生天終陷墜
靈光獨耀更無馀
未達凡夫開眼睡
結草為庵莫生退,
百鳥銜花也不來。
花開還被風吹落,
不得春風花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