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王薦推官見寄
可憐衰病孰為媒,私喜鄰邦得俊才。
玉案愧無酬錦繡,木瓜卻用報瓊瑰。
風流似欲傳諸謝,格律猶應學老梅。
始信山川出才士,扁舟新自宛溪來。
可憐衰病孰為媒,私喜鄰邦得俊才。
玉案愧無酬錦繡,木瓜卻用報瓊瑰。
風流似欲傳諸謝,格律猶應學老梅。
始信山川出才士,扁舟新自宛溪來。
可憐我衰老多病無人來做媒,私下里高興鄰邦有了你這樣的俊才。我慚愧在書案前無法用錦繡詩文回應,只能像送木瓜一樣用微薄之物回報你珍貴的贈詩。你的風流才情好似謝家子弟般出眾,詩歌格律還應是學習了老梅(可能指林逋等風格)。我這才相信山川能孕育出有才之士,你剛乘扁舟從宛溪而來。
次韻: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孰為媒:誰來做媒,這里指無人引薦之類的意思。
玉案:書桌的美稱。
酬錦繡:用美好的詩文回應。
木瓜卻用報瓊瑰:出自《詩經·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表示對對方贈詩的感謝。
諸謝:指東晉謝家子弟,以才學風流著稱。
老梅:可能指風格如林逋等以梅入詩、詩風清逸的詩人。
宛溪:水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知,詩人衰老多病,鄰邦有王薦推官這樣的俊才寄詩給他,他便次韻相和。當時可能處于一個相對文化交流頻繁的環境,文人之間以詩唱和表達情誼和對才學的推崇。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王薦推官才華的贊賞。其突出特點是語言文雅,用典自然。在文學交流中,展現了文人之間相互欣賞、以詩會友的傳統,體現了當時詩歌唱和文化的氛圍。
夏山朝萬國,軒庭會百神。
成功疇與讓,盛德今為鄰。
區于屬平一,庶類仰陶鈞。
鑾蹕臨河濟,裘冕肅柴禋。
啟行分七萃,備物象三辰。
祈祈亙原隰,濟濟咸縉紳。
陽谷升朝景,青丘發早春。
兗衣敷帝則,分器敘彝倫。
臨淄成誦美,河間雅樂陳。
薰風穆已被,茂實久愈新。
山間煙雨閉門高,
心事難平著酒消。
今日蕭蕭風物好,
官窯瓶里插紅蕉。
愧爾遠步登此堂,
東家行路久荒唐。
詩成老我無功用,
歲月還君更激昂。
奠枕白云閑宇宙,
摳衣明月入宮墻。
風霜歲晚成身地,
莫負男兒一寸剛。
何人涉江采,
得此霜前芳。
花殘見晚色,
葉凈流潭光。
長路遠莫致,
故意不可忘。
欲輟畹中蕙,
共佩羅衣裳。
一相無相,虛空等量。
一身多身,物像俱春。
動也出岫之云,靜也居谷之神。
現形說法也,剎剎塵塵。
霜刃十年劍,孤舟萬里程。
鄉心頻怏怏,客鬢漸星星。
絕壁橫窗暗,高灘入夢驚。
幾般縈恨處,信是路難行。
不覺山行曲。數桁樹,沿坡麓。遠望浮煙,近繞孤村濃綠。云起看山,似翠鬟初沐。路橫斜,石攢簇。扣茅屋。
試括田家趣。尋山果,摘園蔌。鳥雀喧晴,一卷楚辭閒讀。盡有閒田,種幾叢秋菊。耦而耕,一生足。
碧殿凄涼新木拱
行人尚識昭儀冢
麥飯冬青問茂陵
斜陽蔓草理殘壟
湘江春雨不曾晴,
江上農人作隊耕。
羸馬蕭蕭何事者,
卻來聽盡鷓鴣聲。
山色繞層臺,
山花滿樹開。
何人攜酒去,
江上看潮來。
陰雨無情阻客程,
驅車破曉出山城。
莫愁前路無相識,
無數青山帶笑迎。
被擁聽秋雨,兒扶上夜香。甑炊霜后稻,糟漬社前姜。馬病空思路,僧歸卻住房。風扉久嘔軋,錯認櫓聲長。
飯滿七綴缽,香凝百衲窗。雨聲酣曉枕,燈燼落秋釭。疾豎元知遁,天魔亦已降。超然對兒子,未愧鹿門龐。
老至衰滋劇,秋高病尚侵。坐看兒學字,臥聽客彈琴。囷滿雀方斗,棲寒雞欲瘖。世情元自懶,不是事違心。
自別許丁卯,
高秋無限情。
舊言歸淡泊,
久闊見平生。
靜氣無名樸,
和光獨旦清。
似聞鴻雁過,
徙倚數寒更。
飛泉百道寒蒼壁
雨過殘雷隱隱聞
一幅珠簾長不卷
仙人石室正眠云
生綃白團,有風亦袢。
玉潤碧鮮,無風亦寒。
在我窩兮不可離,
吾無玉手捉蒲葵,
蒲葵自托東山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