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古樂府二首 襄陽樂
誰言襄陽苦,歌者樂襄陽。太守劉公子,千年未可忘。
劉公一去歲時改,惟有州南漢水長。
漢水南流峴山碧,種稻耕田泥沒尺。
里人種麥滿高原,長使越人耕大澤。
澤中多水原上干,越人為種楚人食。
火耕水耨古常然,漢水魚多去滿船。
長有行人知此樂,來買槎頭縮項鳊。
誰言襄陽苦,歌者樂襄陽。太守劉公子,千年未可忘。
劉公一去歲時改,惟有州南漢水長。
漢水南流峴山碧,種稻耕田泥沒尺。
里人種麥滿高原,長使越人耕大澤。
澤中多水原上干,越人為種楚人食。
火耕水耨古常然,漢水魚多去滿船。
長有行人知此樂,來買槎頭縮項鳊。
誰說襄陽生活苦,歌者卻喜愛襄陽。太守劉公子,千年也讓人難忘。劉公離去后時光變遷,只有州南的漢水依舊悠長。漢水流向南方,峴山一片碧綠,種稻耕田時泥水沒過腳。當地人在高原上種滿麥子,常讓越地人在大澤中耕種。澤里水多原上干旱,越地人種糧供楚人食用。刀耕水耨自古如此,漢水里魚多,打漁的船滿載而歸。常有行人知曉這其中樂趣,來買槎頭縮項鳊。
襄陽:地名。
太守劉公子:指曾任襄陽太守的劉道產,他在任時使襄陽地區得到很好發展。
歲時改:指時間流逝。
峴山:山名,在襄陽。
火耕水耨:一種原始的耕作方法,先放火燒去雜草,再灌水種稻。
槎頭縮項鳊:一種魚,產于漢水。
此詩創作于劉道產任襄陽太守之后。劉道產在任時,使襄陽地區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經濟發展。詩人有感于襄陽的變化和劉道產的功績,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襄陽的美好生活和劉道產的政績。其特點是語言平實,生動展現襄陽風土人情,在反映當時社會生活方面有一定價值。
乾坤饒我老江村,笑把乾坤作故園。
萬頃玉淵沈白璧,一泓金井浸寒根。
影搖南極開青眼,簾隔東風欲斷魂。
學圃主人無一事,相看終日閉柴門。
緇塵終日溷喧嚨,幾得相從問酒缸。
寒淺正宜霜傲菊,地偏兼愛竹當窗。
談鋒久坐交難下,觴政更闌角未降。
涼月滿城天似水,彷疑歸騎渡清江。
南云方作別,一霎轉深秋。
又報石源里,分杯剪燭幽。
蕉風動清響,詩雨釋閒愁。
惜未假身便,重茲雁背游。
怪狀出巖扃,山精死弗靈。
文如云子白,質帶土花青。
雨信莓苔濕,蝸涎竅穴腥。
九歌如可些,為爾續騷經。
拖濕為乾,轉圓成智,橫掃萬絲如隕。嘆電驚波走,甚透脫、亙古無茲清潤。
亂山層障外,藏鋒意、萬折百忍。偷來神趣,霧雨指掌,迷離不盡。
指引。看變化無方,尺幅魚兒陣陣。小鳥芙蓉,青藤妙理,墨花初暈。
應念心愴故國,草木縈方寸。唯藏山呵護,莫便塵箋蠹損。
人間共賞元宵,瑞巖本光現瑞。
屋上山,橋下水。
三門八字打開,左右青葉婁至。
頭頂天,腳踏地。
陳如覷破香積廚,釋迦不受然燈記。
掛帆半夜受天風,
白幘高歌海月中。
千古閒情誰領略,
一杯今與使君同。
雨過階除,風來簾幕,午窗清夢初回。端陽節近,滿院海榴開。
細數盆池荷蓋,雕梁畔、燕子飛來。醒睡眼,卿云五色,睛繞鳳凰臺。
故園當此日,蘭舟競渡,畫鼓如雷。有芳洲草閣,綠水縈回。
只為君恩深重,誰知是、補袞非才。烏帽底,早堆華發,中夜對三臺。
昨夜風吹雪,誰邊落更多。
最憐愁與老,安得笑還歌。
范叔寒如此,陶公興若何。
明朝采殘菊,著屐定相過。
才人不偶亦尋常,況是諸難歷備嘗。
烏鳥私情依老父,杜鵑馀淚哭慈娘。
一錢不值登科記,數口交縈續命湯。
轉語告君希自愛,江山終古屬文章。
久無談笑路西東,
魚雁沉沉信不通。
時復思君倚深樹,
燈花猶記別時紅。
祝壽筵開正小春,
兄酬弟勸喜津津。
披綿走送非無意,
小愧乘成多忘人。
翩翩四公子。濁世稱賢名。
龍虎相交爭。七國并抗衡。
食客三千馀。門下多豪英。
游說朝夕至。辯士自縱橫。
孟嘗東出關。濟身由雞鳴。
信陵西反魏。秦人不窺兵。
趙勝南詛楚。乃與毛遂行。
黃歇北適秦。太子還入荊。
美哉游俠士。何以尚四卿。
我則異于是。好古師老彭。
春鶯葉底引圓吭,
臨罷黃庭日更長。
滿院柳花寒食后,
旋鉆新火爇爐香。
春山曾共賞,一別又西風。
岐路非關遠,心期恨不同。
暮天孤嶂靜,秋水夕陽空。
為有相思寄,云邊送斷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