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林堂
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
美哉新堂成,及此秋風初。
我來適過雨,物至如娛予。
穉竹真可人,霜節已專車。
老槐苦無頼,風花欲填渠。
山鴉爭呼號,溪蟬獨清虛。
寄懷勞生外,得句幽夢余。
古今正自同,歲月何必書。
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
美哉新堂成,及此秋風初。
我來適過雨,物至如娛予。
穉竹真可人,霜節已專車。
老槐苦無頼,風花欲填渠。
山鴉爭呼號,溪蟬獨清虛。
寄懷勞生外,得句幽夢余。
古今正自同,歲月何必書。
幽深的山谷之下十分深邃,高大的樹林枝葉交錯。美麗啊,新堂落成,正值這初秋時節。我來的時候剛下過雨,眼前景物好像在愉悅我。嫩竹真是惹人喜愛,竹節粗壯得可裝滿一車。老槐樹真沒趣,落花快要把溝渠填滿。山鴉爭著啼叫喧鬧,溪蟬鳴聲卻獨自清幽。將情懷寄托在塵世勞役之外,在幽夢之余得此詩句。古往今來本就相同,歲月何必去記載呢。
窈窕:深邃的樣子。
扶疏:枝葉繁茂、高低疏密有致。
穉竹:嫩竹。穉,同“稚”。
專車:可裝滿一車,形容粗大。
風花:隨風飄落的花。
勞生:辛勞的人生。
此詩為蘇軾任揚州知州時所作。當時蘇軾在揚州城西北角筑谷林堂,落成之時寫下此詩。他經歷仕途波折,在揚州任職期間,于自然與新堂落成之喜中尋求心靈慰藉。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寄情自然、超脫塵世的情懷。其特點是寫景生動,通過意象對比增添畫面層次感。在文學史上體現了蘇軾詩歌自然清新、意境深遠的風格特色。
洗箕山之耳,緘周廟之口。
雷孤竹之腹,策六馬之手。
清乎慎乎,有余缊乎。
二者之間,吾其隠乎。
天色未清霽,浮云翳層空。
朦朧玉盤質,髣髴擘絮中。
瓊宇本瑩徹,一發不可容。
胡為受掩蓋,萬象歸冥蒙。
誰能召風伯,掃氛有余功。
中天懸清光,娟娟萬里同。
人心分內外,學道謹趨舍。巧令世所賢,木訥人謂野。
至圣垂大訓,夫豈欺我者。陽和發天葩,爛其映春斝。
一朝隨狂風,殆不如土苴。秋至萬寶成,結束槁葉下。
一一抱天根,真理不容假。持以薦豆籩,潔誠神所嘏。
孔門德行科,卓爾先游夏。漢世躬行人,未肯遜班馬。
照影空自妍,心事形面赭。美璞藏至用,不琢存大雅。
詩篇匪君重,閉戶自汛灑。余言亦已多,尚口不如啞。
公于率更,每稱吾家。是書之傳,似耶非耶。
書出于心,既勁且方。世多公書,行或未藏。
易方而圓,飄飄若仙。楷以其人,行以其天。
堂堂斯文,維軻與雄。我觀二書,如或見公。
以文致身,以恭奉上。
錙銖筆態,矩矱心匠。
論其鉤格則得紆余曲致之體,考其縱逸則妙雍容不迫之狀。
儼佩玉之度,肇官儀之創。
百辟班見,大廷宏敞。
方觚穎之發揮,蓋已具此氣象。
曰誰之書,元豐首相。
老來病是惡因緣,白晝明窗思悄然。
欲住又傾連夕雨,半醒似醉困人天。
近拈吟筆塵欺硯,遠想江樓浪拍船。
滿院杏花紅欲放,何時長笛醉風前。
時節近清明,云官未放晴。
落花春緒懶,飛絮客情輕。
新上誰家冢,深林宿處程。
相看一巵酒,為爾暫忘情。
摹法之精,必驗以真。
我見棗刻,已同似人。
啟以楷書,告以章草。
情敬之分,于此焉考。
啄木侵云起,流金正日中。
澗深猶斷港,山崦略無風。
自是人來去,何關暑蘊隆。
羲皇正高臥,多媿北窗翁。
以帝傅,從赤松。
有榮名,華厥躬。
超二疏,列三公。
瞻中臺,祖上東。
煥袞舄,樂鼓鐘。
壽九袠,天報豐。
思其人,想清通。
觀筆法,猶雍容。
開禧之元,予仕軍庾。偕朋命駕,嘗即甘露。慨懷海岳,賦詩吊古。
朅予再來,乘軺茲土。復登多景,乃得斯賦。江山幾案,風月樽俎。俯仰跡陳,臥臨意寓。
維賦之作,自庾開府。殷嘆婆婆,桓懷雄據。染翰行墨,自唐摹褚。蘇印儲錄,魏藏米譜。
后百余載,見我詩句。又二十年,真跡斯睹。地有顯閟,物遂散聚。抑人與對,非鑒奚取。
獨慚予者,莫踵遐武。誰其后先,傳此縑素。朝猿暮鶴,秋霓春霧。是書其存,尚想吞吐。
晚煙輕拂亂山橫,落日才收月已明。
萬頃孤光低闊野,一天寒色帶疎星。
交情要與秋容淡,攜手難禁夜氣清。
慣識醉中風月好,不知風月更宜醒。
簇簇枝頭綴淺黃,鼻通四遠熟留藏。
秋于對樹疑添色,雨不多時怕減香。
花事索人非易管,詩情得酒為新嘗。
叢芳德色驚人句,影下重吟駐夕陽。
鼓鐘不合饗鶢鶋,人事何因到野廬。
玉節金臺新貴字,寶章琰刻故交書。
葛冠道士重溫卷,芝砌郎君亦下車。
忽憶蘇州風雨夕,空山落葉昔何如。
唐人善書者,晨夕臨鵝池。
生平安問帖,千古乃見之。
蕭齋今為誰,米姓猶可窺。
摹筆得活法,一卷當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