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貧士七首 其二
夷齊恥周粟,高歌誦虞軒。
產祿彼何人,能致綺與園。
古來避世士,死灰或余煙。
末路益可羞,朱墨手自研。
淵明初亦仕,弦歌本誠言。
不樂乃徑歸,視世羞獨賢。
夷齊恥周粟,高歌誦虞軒。
產祿彼何人,能致綺與園。
古來避世士,死灰或余煙。
末路益可羞,朱墨手自研。
淵明初亦仕,弦歌本誠言。
不樂乃徑歸,視世羞獨賢。
伯夷、叔齊以吃周朝的糧食為恥,高歌贊頌著虞舜、軒轅的時代。呂產、呂祿是什么樣的人,卻能招致綺里季和東園公。自古以來那些避世的人,有的心如死灰卻還有一絲余念。到了末路更加令人羞愧,親手研磨著朱墨為官。陶淵明起初也做官,說以琴瑟歌詠教化百姓本是真心話。不快樂就直接歸隱,他把在世上獨自稱賢看作是羞恥之事。
夷齊:伯夷、叔齊,商末孤竹君之子,武王滅商后,他們恥食周粟,隱居首陽山,采薇而食,最終餓死。
虞軒:虞舜和軒轅黃帝。
產祿:呂產、呂祿,漢高祖呂后的侄子,在呂后專權時掌握重要權力。
綺與園:綺里季和東園公,是“商山四皓”中的兩位,曾隱居商山,后被太子劉盈請出。
死灰或余煙:指避世者心中或許還有未盡的念頭。
朱墨:古代官員用朱筆和墨筆辦公,這里指為官。
弦歌:指出任縣令。《論語·陽貨》記載,子游為武城宰,以弦歌為教民之具。
此詩是蘇軾和陶之作。蘇軾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貶。他在和陶詩中往往融入自己的人生感慨。這首詩創作時,蘇軾或許看到了官場中一些追名逐利的現象,借和陶詩來表達自己對高潔品格的追求和對世俗名利的不屑。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古代避世之士的高潔,批判追名逐利的行為,倡導像陶淵明一樣堅守自我、不隨波逐流。它體現了蘇軾的人生態度和價值取向,在蘇軾的詩歌創作中展現了其對精神境界的追求。
十二重闌阻,環房出入迷。
茶煙當戶裊,竹影拂窗低。
壁畫蟬聯疊,案書鱗次齊。
安排紗障子,便可號香閨。
自學為生理,因諳農圃情。
時擬鹿門人,相從耦而耕。
樹藝與稼穡,小大名有營。
擇木羨高鳥,臨水濯長纓。
婆娑衡宇下,偃仰遂平生。
伐檀古所珍,考槃利居貞。
吾聞于陵子,灌園薄齊卿。
亦有陶朱公,扁舟垂令名。
豈不貴軒冕,云壑自潛形。
古人秉微尚,遐哉謝塵榮。
蕭瑟泓崢并此亭,
晴川千里俯冥冥。
政須小李將軍手,
貌取天然紫翠屏。
萬壑初收雨。
承平盜賊倡亂離,黃巾黑頭角笳吹。么么伏莽妖氛集,天綱倏忽嘆陵夷。
伏波將軍將才裔,沖車無城堅守陴。慘慘煙塵蔽天日,征鼙震動閃霓旗。
青絲駱馬黃金勒,寶劍錯鏤誓出師。留兵五百囂且擊,將軍一怒猶孤支。
其如咆哮肆猖獗,蕞爾偏隅守者誰。沖突猶欲斫賊頭,滿眼陰黯日厜?。
回首江山無去路,刎頸一死肝膽披。張將軍,殺身成仁后猶昔,壯哉真不負心赤。
彈丸五日固其壘,梟獍烏合喪魂魄。元戎率師檄啟行,前驅策轡列棨戟。
昨日彎弓連白羽,恨不擒王批賊額。搴旂陷陣身如飛,輕入其鋒忽遭厄。
楛矢盡兮膠弦絕,斷纓刺胸良可惜。卓哉二公若同揆,疾風勁節厲松柏。
丈夫慷慨赴疆場,狼角悲號走沙磧。手提三尺鏖野馳,奮不顧身尸裹革。
群丑烙死何能為,忠魂叱吒驚鴟嚇。千載猶欽二守臣,氣如長虹燭天白。
杜宇年年,聲聲只喚春歸去。春歸何處。且把簾垂住。
簾捲東風,春竟穿簾去。留難住。放春歸去。來歲春來處。
鄉心豈為戀鱸魚,一棹秋風返舊廬。
金馬不留饑曼倩,茂陵長是病相如。
渚煙蘿月堪垂釣,茗碗棋枰伴著書。
祇有離群情最苦,故交強半在樵漁。
桐君未可見,溪水自潺湲。
帆掛浮云外,舟行亂石間。
畫眉啼不住,白鷺立言閑。
獨把盈尊酒,臨流看暮山。
莫愁嫵媚主人盧,纖質交竿巧得模。綠粉敢爭紅粉麗,魚軒休比鶴軒疏。女英漫對湘君泣,子政徒青天祿書。夾膝得名何不韻,秋來臥病竟何如。
寥寥故國漫玄盧,內子可憐殊不模。擬比封君寧有實,欲為節婦亦何疏。且休深妒斫桃樹,枉是多愁織錦書。貧士一妻常不飽,更煩譏謫幾人如。
挑薺正美芥回青,
脆甲中含碎玉零。
緩火夜烹風味別,
孤芳生齒酒初醒。
中原皇綱失,宗社如山崩。讀書遭兵燹,滅沒無一存。
偉哉姚公茂,絕學能相承。軍中來江漢,竇許號得朋。
讀書鳴琴下,圣賢接寢興。寶劍抉浮云,手扶日月升。
經學唱西北,文物得未曾。茫茫六合內,獨讓斯人能。
周室憫黍離,蜀臣悲杜宇。吁嗟彼王孫,甘心事仇虜。
死愧文丞相,生慚謝皋羽。書畫雖絕倫,大節吾不取。
賢域彝齋翁,高風邈千古。遇弟輒生嗔,到門必見侮。
吾愛《水仙圖》,寶為翰墨祖。文章開魯姚,元氣尚團結。
萬歷置奎章,作者首虞揭。金華接踵興,儒林推四杰。
為學務根柢,行文凈冰雪。古藻揚清光,煌煌照碑碣。
一代制作手,小儒盡咋舌。同時惟歐陽,瓣香乃祖烈。
后來宋太史,猶承黃柳訣。斯文如江河,源遠流不韻。
猗歟百年間,生才竟殊絕。
盤石走新蘿,飛流下層巘。
抱琴如有期,心與孤云遠。
鳥來天際微,林光澹將晚。
受此松氣清,坐嘯不知返。
鳳凰飛集五云間,送爾長歌入楚關。明日駕帆淮水上,便從云氣望鐘山。
宮亭水落雁南飛,寒日蕭蕭錦樹稀。二月東風江浦綠,卻攀楊柳待君歸。
荷葉陂頭流水聲,月華霜氣兩凄清。自憐委翅蓬蒿底,不得相從赴遠征。
沉沉心事北南東,一睨人材海內空。
壯歲始參周史席,髫年惜墮晉賢風。
功高拜將成仙外,才盡回腸蕩氣中。
萬一禪關砉然破,美人如玉劍如虹。
為愛山洪遠損書,
我來鳴玉已紆徐。
人間行潦愁難涉,
萬壑千巖儻著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