汧陽感事
人誰無婚姻,我則分鮮薄。即今頭已白,不識外家樂。
再過汧陽縣,心境何寂寞。當時退食地,東軒俯層壑。
華屋變山丘,九原寧可作。空存遺愛樹,枝葉幾榮落。
正如遼東歸,但見舊城郭。堂堂想其儀,物物皆如昨。
眼看北來雁,身是南飛鵲。霜風掃隃麋,晚翠斂吳岳。
臨行更踟躕,灑淚徧南閣。
人誰無婚姻,我則分鮮薄。即今頭已白,不識外家樂。
再過汧陽縣,心境何寂寞。當時退食地,東軒俯層壑。
華屋變山丘,九原寧可作。空存遺愛樹,枝葉幾榮落。
正如遼東歸,但見舊城郭。堂堂想其儀,物物皆如昨。
眼看北來雁,身是南飛鵲。霜風掃隃麋,晚翠斂吳岳。
臨行更踟躕,灑淚徧南閣。
誰沒有婚姻呢,我卻緣分淺薄。如今頭發已白,都沒體驗過外家的歡樂。再次經過汧陽縣,心境無比寂寞。當年下班休息之地,東軒可俯瞰層層溝壑。華麗房屋已化為山丘,故人已逝無法復生。只留下曾受百姓愛戴而種下的樹,枝葉歷經多次榮枯。就像從遼東歸來,只見到舊的城郭。清楚地想起他的儀容,周圍一切都如往昔。眼看著北來的大雁,自己卻像南飛的喜鵲。霜風掃過隃麋,傍晚吳岳收斂翠綠。臨行前更加猶豫徘徊,淚水灑遍了南閣。
分鮮薄:緣分淺薄。
外家:指岳家。
退食地:下班休息的地方。
九原:本指春秋時晉國卿大夫的墓地,后泛指墓地,這里指故人已逝。
遺愛樹:因官員有善政,百姓為表愛戴而種的樹。
遼東歸:用丁令威化鶴歸遼東的典故,比喻久別歸來,人事變遷。
隃麋:古縣名,在今陜西千陽東。
吳岳:山名,在今陜西隴縣西南。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再次經過汧陽縣,看到物是人非的景象,想起過往經歷,尤其是婚姻緣分的不如意和故人的離世,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對人生境遇和世事變遷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借景抒情與敘事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廣為人知的名篇,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深刻感悟。
人日春猶淺,雞晨夜向闌。
殘缸燈暈小,單枕雨聲寒。
難補皇天漏,空思后土干。
山家尊酒薄,懷抱若為寛。
細細桃枝竹,疏踈麂眼籬。
雪霜燒葑夜,月露采菱時。
腰斧登山早,移罾出浦遲。
關心盡幽事,恨汝不能詩。
竹屋茆檐煙火微,長歌相應負禾歸。
窮居幸可支朝夕,世事何曾有是非。
新茁畦蔬經宿雨,半開籬槿弄斜暉。
老翁略與吾年等,眷眷遮留莫苦違。
家住黃花入麥村,閑將稚子出柴門。
草根螢墮久開闔,云際月行時吐吞。
未分悲憂攻齒發,已將生死付乾坤。
舊書半蠧猶堪讀,糲飯藜羮莫更論。
若耶溪邊鶴發叟,流落一生端坐口。
如今不怕桃李嗔,更因竹君得梅友。
嶺頭羈旅萬里愁,江上凄涼一杯酒。
枝橫澹月影在地,蘂插烏巾香馥手。
交情歲晚金石堅,孤操凜然真耐久。
荒山野水終自得,銀燭金壺亦何有。
夢魂不接莊周蝶,心事肯付張緒柳。
晚來畫角動高城,起舞聊為放翁壽。
盡道漁村陋,秋來物色奇。
寒生沽酒興,雨及種花時。
狂舞欲誰屬,清吟空自知。
茫茫宇宙內,吾道竟何之。
暑雨初晴浦面寬,水亭景物卷簾看。
聨舟作陣圍魚隊,屈竹成籬護芡盤。
四海諸公半丘壟,百年幾夕倚闌干。
日沈未用怱怱去,待挽銀河濯肺肝。
物生天地間,同此一太虛。
林林各自植,但坐形骸拘。
日夜相殘殺,曾不置斯須。
皮毛備裘褐,膏血資甘腴。
雞鶩羊彘輩,尚食稗與芻。
飛潛何與汝,禍乃及禽魚。
豺虎之害人,亦為饑所驅。
汝顧不自省,何暇議彼歟。
又于人類中,各私六尺軀。
方其忿怒時,流血視若無。
我欲反其源,黙觀受氣初。
挺刃之所加,慘若在我膚。
朝飯一鬴豆,莫飯一杯蔬。
捫腹茆檐下,陶然歡有余。
我昔下三峽,南賔系歸艫。渡江謁神禹,拜手薦爼壺。
壽藤枝如虬,巨柏腹若刳。門庭雖日荒,殿寢猶枝梧。
巴俗喜禱祠,解牛舞群巫。巍巍黻冕古,食與夷鬼俱。
圣度固兼容,臣憤獨不攄。還鄉瞻廟貌,嬴政久已除。
岳牧儼如生,想像聞都俞。廓清雖可喜,欲退復躊躇。
念昔平水土,棋布畫九區。豈知千歲后,戎羯居中都。
老虜失大刑,今復得其雛。直令挽天河,未濯腥膻污。
夷鬼細事耳,披攘直須臾。天下讎不復,大恥何時祛。
蚩蚩謂固然,此責在吾徒。揮涕霑庭草,誰憐小臣愚。
海如黛色深,浪作雪點濺。
數峰黃金山,巉絕出水面。
此非想與因,了了目中見。
何時真往游,浮世付掣電。
此心何敢慕輕肥,尚愧無功飽蕨薇。
浦面鳥沖殘靄去,柳陰人荷一鋤歸。
病嗟短發紛紛白,老覺初心種種非。
百步空庭著明月,黃昏手自掩荊扉。
門巷冷如冰,生涯淡似僧。
小窗愁夜雨,孤影怯秋燈。
林鵲棲仍起,山童喚不譍。
悠然坐待旦,息倦倚書幐。
莫笑方池小,清泉數斛寛。
照花紅錦爛,洗硯黑蛟蟠。
日取供茶鼎,時來擲釣竿。
秋風過欄角,也解作微瀾。
少年騎馬入咸陽,鶻似身輕蝶似狂。
蹴鞠塲邉萬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
風光流轉渾如昨,志氣低摧只自傷。
日永東齋淡無事,閉門掃地獨焚香。
趙州行腳我安能,閑卻床邊六尺藤。
釣閣臥聼西澗雨,棋軒遙見北村燈。
平生愛睡如甘酒,晚歲憂讒劇履冰。
剩欲舒懷答清嘯,半空鸞鳳愧孫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