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表弟程六知楚州
炯炯明珠照雙璧,當年三老蘇程石。里人下道避鳩杖,刺史迎門倒鳧舄。
我時與子皆兒童,狂走從人覓梨栗。健如黃犢不可恃,隙過白駒那暇惜。
醴泉寺古垂橘柚,石頭山高暗松櫟。諸孫相逢萬里外,一笑未解千憂集。
子方得郡古山陽,老手生風謝刀筆。我正含毫紫微閣,病眼昏花困書檄。
莫教印綬系余年,去掃墳墓當有日。功成頭白早歸來,共藉梨花作寒食。
炯炯明珠照雙璧,當年三老蘇程石。里人下道避鳩杖,刺史迎門倒鳧舄。
我時與子皆兒童,狂走從人覓梨栗。健如黃犢不可恃,隙過白駒那暇惜。
醴泉寺古垂橘柚,石頭山高暗松櫟。諸孫相逢萬里外,一笑未解千憂集。
子方得郡古山陽,老手生風謝刀筆。我正含毫紫微閣,病眼昏花困書檄。
莫教印綬系余年,去掃墳墓當有日。功成頭白早歸來,共藉梨花作寒食。
你們如明珠般光彩照人,當年蘇家、程家三位老者聲名顯赫。鄉里人在路上見到他們都恭敬避讓,刺史也熱情迎接。我和你當年都是兒童,跟著大人亂跑找梨和栗子。那時健壯如小黃牛,卻不知時光易逝,像白駒過隙般來不及珍惜。醴泉寺古老,周圍垂著橘柚,石頭山高聳,松櫟樹隱在暗處。如今我們這些晚輩在萬里之外相逢,一笑之間卻難消心中憂愁。你剛到古山陽任郡守,處理政務得心應手。我在紫微閣握筆,眼睛昏花被文書困擾。別讓官職束縛余生,總有回去掃墓的日子。功成后頭發白了早點歸來,一起在梨花下過寒食節。
炯炯:明亮的樣子。雙璧:指兩人。
三老:指蘇洵、程珦、石揚休。
鳩杖:老人所用的手杖,杖頭刻有鳩形。
倒鳧舄:形容熱情迎客。
黃犢:小黃牛。
隙過白駒:形容時間過得極快。
古山陽:指楚州。
老手生風:形容做事熟練、快捷。刀筆:指公文。
含毫:指握筆寫作。紫微閣:代指朝廷。
印綬:指官職。
寒食:寒食節,在清明前一兩天。
此詩創作時間不詳。蘇軾與表弟程六感情深厚,當時程六被任命為楚州知州,蘇軾在朝廷任職。蘇軾有感于時光流逝,兩人的人生經歷,寫下此詩表達對表弟的情誼和對未來的期許。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與表弟的深厚情誼,以及對時光和人生的感慨。其特點是情感真摯,回憶與現實交織,語言平實。在蘇軾的作品中體現了他對親情的重視,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
江南重會面,聊話十年心。共立黃花畔,空驚素發侵。斜陽浮遠水,歸鳥下疏林。牽動詩魔處,涼風村落砧。
長江落照天,物景似當年。憶昔攜村酒,相將上釣船。狂歌紅蓼岸,驚起白鷗眠。今日趨名急,臨風一黯然。
暫駐征輪野店間,悠悠時節又春殘。
落花風急宿酲解,卻憐村寺僧相引,閑上虛樓共倚欄。
又聽黃鳥綿蠻,
目斷家鄉未還。
春水引將客夢,
悠悠繞遍關山。
自言婚嫁畢,塵事不關心。
老去詩魔在,春來酒病深。
山翁期采藥,海月伴鳴琴。
多謝維舟處,相留接靜吟。
竹軒臨水靜無塵,
別后鳧鹥入夢頻。
杜若菰蒲煙雨歇,
一溪春色屬何人。
偶自山僧院,移歸傍砌栽。
好風終日起,幽鳥有時來。
篩月牽詩興,籠煙伴酒杯。
南窗睡輕起,蕭颯雨聲回。
不妨公退尚清虛,創得幽齋興有余。
要引好風清戶牖,
更有野情堪愛處,石床苔蘚似匡廬。
虛樓一望極封疆,積雨晴來野景長。
水接海門鋪遠色,
吟罷倚欄深有思,清風留我到斜陽。
鳥棲庭樹夜悠悠,枕上誰知淚暗流。
千里夢魂迷舊業,
早晚萊衣同著去,免悲流落在邊州。
羽毛特異諸禽,
出谷堪聽好音。
薄暮欲棲何處,
雨昏楊柳深深。
縣庭無事似山齋,滿砌青青旋長苔。
閑撫素琴曹吏散,
幾度訪君留我醉,甕香皆值酒新開。
暮春欄檻有佳期,公子開顏乍拆時。
翠幄密籠鶯未識,
只恐卻隨云雨去,來年還是動相思。
晚涼含笑上蘭舟,
波底紅妝影欲浮。
陌上少年休植足,
荷香深處不回頭。
飄灑當窮巷,苔深落葉鋪。送寒來客館,滴夢在庭梧。逼砌蛩聲斷,侵窗竹影孤。遙思漁叟興,蓑笠在江湖。
竟日聲蕭颯,兼風不暫闌。竹窗秋睡美,荻浦夜漁寒。地僻苔生易,林疏鳥宿難。誰知苦吟者,坐聽一燈殘。
煙波涉歷指家林,
欲到家林懼卻深。
得信慈親疴瘵減,
當時寬勉采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