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淮三首贈景山兼寄子由 其一
好在長淮水,十年三往來。
功名真已矣,歸計亦悠哉。
今日風憐客,平時浪作堆。
晚來洪澤口,捍索響如雷。
好在長淮水,十年三往來。
功名真已矣,歸計亦悠哉。
今日風憐客,平時浪作堆。
晚來洪澤口,捍索響如雷。
長淮水依舊美好,十年間我三次往來于此。求取功名之事真的已經沒有希望了,歸鄉的打算也遙遙無期。今天風兒似乎憐惜我這個旅人,平日里浪濤會涌起如堆。傍晚來到洪澤口,護船的繩索響聲如雷。
好在:依舊美好。
悠哉:形容長久、遙遠。
憐:憐惜。
捍索:護船的繩索。
此詩創作于詩人多次往返淮河的過程中。當時蘇軾仕途不順,求取功名之路坎坷,歸鄉之愿也難以實現,在這樣的心境下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詩人仕途失意、歸鄉無計的感慨。其特點是借景抒情,將情感融入旅途所見之景。在文學史上體現了蘇軾詩歌關注個人情感與生活經歷的創作風格。
洞房人不見,相望摘楊花。
象闕指龍洲,天南海北頭。島夷隨使節,山鬼避行舟。墓采秋蘋奠,鄉看晝錦游。歸期定何日,瑤草思悠悠。
黃衣鶯子一雙飛,飛到花間立少時。此際東風有情思,杏花吹折最繁枝。
雞既鳴矣,朝既盈矣。匪雞則鳴,蒼蠅之聲。東方明矣,朝既昌矣。匪東方則明,月出之光。蟲飛薨薨,甘與子同夢。會且歸矣,無庶予子憎。
一葉下林表,秋色滿蘅皋。江風吹雨初過,天宇一何高。蠟屐徑來堂上,倚杖翛然長嘯,萬里看云濤。逸興浩無際,安得駕靈鰲。嘆吾生,天地里,一秋毫。江山如傳,古來閱盡幾英豪。回首只今何在,舉目依然風景,此意屬吾曹。欲去重惆悵,松徑冷蕭騷。
靈雨初零動土膏,東郊五馬出游遨。老農欲遂三秋望,賢守寧辭一日勞。牛角無歌何用扣,豚蹄有酒正顏操。題詩記得豳風句,祭韭開冰復獻羔。
玉樹臨風壓眾芳,嗅香當酒笑詩狂。蹉跎終不愧桃李,辛苦寧論受雪霜。夢繞西湖春色在,吟馀東閣歲華長。南山高興今猶古,人世從為點額妝。
花前曾共飲離尊,青鳥西歸減舊恩。雙陸細敲紅日落,茶煙隔竹不開門。
禮罷名香手自焚,中懷一點徹蒼雯。帝閽欲叩憑靈岳,玉女為煩啟秘文。鑒在人天應不遠,齡惟父子可相分。回身越觀峰頭望,煙里先看峴嶺云。
慱濟存心久不違,松函顧與載全歸。麥舟事往無人繼,此日多君得庶幾。
數點潤芽雨,一縷醒花風。綠波凝佇鴻影,天際幻飛龍。探海銀鱗勝雪,霧里奔來似電,矯首舞青空。喚我同歸去,長伴水晶宮。振云翮,追彩鳳,渡輕虹。遍游仙苑瑤殿,甘露洗塵容。題句香侵云帕,筑室情留紅豆,回首雨煙濃。啼鳥一聲聽,猶立小湖東。
廣苕山下有源深,發此清流去不渾。直抵太湖三百里,滔滔分入海天門。
熊羆十萬建行臺,單騎誰教免胄來。一日捉將沙漠去,遭逢碧眼老回回。
樓敞壁燈懸,歸心夜不眠。袖中懷楚玉,江口泛吳船。興寄風人外,名收國士前。秋來消息好,知向鹿鳴傳。
莫出前溪去,隨宜下釣鉤。風波苦不惡,鱸鱖滿船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