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洮西捷報
漢家將軍一丈佛,
詔賜天池八尺龍。
露布朝馳玉關塞,
捷烽夜到甘泉宮。
似聞指揮筑上郡,
已覺談笑無西戎。
放臣不見天顏喜,
但驚草木回春容。
漢家將軍一丈佛,
詔賜天池八尺龍。
露布朝馳玉關塞,
捷烽夜到甘泉宮。
似聞指揮筑上郡,
已覺談笑無西戎。
放臣不見天顏喜,
但驚草木回春容。
大宋的將軍如同丈二金剛般威猛,皇帝下詔賜給他天池御苑的八尺駿馬。報捷的文書清晨就奔馳過玉門關塞,告捷的烽火夜里已傳到甘泉宮中。仿佛聽說將軍正指揮修筑上郡邊防,談笑間已讓西戎的威脅煙消云散。被貶的臣子雖未見到皇帝喜悅的容顏,但驚喜地發(fā)現(xiàn)草木已恢復了春日的容光。
一丈佛:形容將軍身材高大威猛,或為當時對將領的尊稱。
天池八尺龍:天池,指皇家養(yǎng)馬的御苑;八尺龍,指高大的駿馬,代指御賜良馬。
露布:古代傳遞捷報的公開文書,多不加封,以示昭告天下。
玉關塞:玉門關,此處代指西北邊關。
甘泉宮:漢代宮殿名,此處借指宋朝宮廷。
上郡:漢代郡名,今陜西北部,此處借指邊防要地。
西戎:古代對西北少數(shù)民族的泛稱,此處指西夏等敵方勢力。
放臣:被貶謫的臣子,蘇軾自指。
天顏:皇帝的面容,代指皇帝的喜悅。
此詩作于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蘇軾任杭州通判期間。時王韶率軍取得洮西之戰(zhàn)大捷,收復河湟地區(qū),扭轉西北戰(zhàn)局。蘇軾雖因反對新法被貶外任,仍密切關注國事,聞捷后作此詩,抒發(fā)對勝利的振奮與對國家強盛的期望。
全詩圍繞洮西捷報展開,通過捷報傳遞、邊防鞏固的描寫,展現(xiàn)宋軍勝利的振奮場景,末句以‘草木回春’隱喻國勢復蘇。既體現(xiàn)蘇軾對邊防的關切,也反映其雖處逆境仍心系家國的士人情懷,是宋代愛國題材詩歌的典型之作。
到海愁無地,
親知共一廛。
真看成獨夜,
初覺有今年。
至樂喧童稚,
馀哀祀祖先。
醉醒同一擲,
來日總凄然。
哭到先生道已窮,
夕陽千古起悲風。
耆英會上減名哲,
高士傳中添此翁。
喜逢人日人宜醉,此日逢人醉轉宜。
人世百年能有幾,春風雙鬢總無私。
晴明卜得無災難,安樂時猶記亂離。
良會不妨期達旦,梅花剩有過墻枝。
淺淺嬌黃向日開
枝頭斜掛幾金杯
細詳名字并花意
不醉花間不得回
年長追游興漸凋,
況兼巴峽景蕭蕭。
閑齋為謝楊花到,
時拂殘書慰寂寥。
桃源洞口問津來,石磴盤旋異境開。
峰入半天摩日月,泉飛絕壑轉風雷。
欲招白鶴空中下,乍瞰紅云嶺上堆。
傍晚未遑他勝處,桂花香里掉舟回。
古人去已遠,風采托簡編。
所托良可危,至喻聞輪扁。
深思出窾卻,歷歷宛在前。
事外觀所尚,遺音若相宣。
青山骨任朽,神理終綿綿。
長風知蘭芬,烈火知玉堅。
貞居守窮巷,跡絕無炊煙。
沈沈秋雨中,此意誰當傳。
鼠肝蟲臂。總是君王賜。一曲狂歌千日醉。管領鷗班鷺隊。
故人天上吹噓。勸予重整簪裾。只恐山中毛穎,于今老不中書。
別去不復問,孤云千里過。
寧知芳草外,尚有夕陽多。
南國憂豺虎,西風驅鴐鵝。
客心落日里,涕淚滿山阿。
掛壁流泉匹練飛
白云深處叩禪扉
斜陽一抹秋林晚
古徑無人僧獨歸
四照梨花一色中,他時珍賞有雌雄。高牙就景開芳宴,皓齒停歌誦正風。樂極光陰窮日御,詩成造化奪春工。佳辰不禁祇園火,林杏兼然萬點紅。
金星隱地爍游車,那用行堤更筑沙。官妓趁時簪玉蕊,藝工隨分賜銀花。每乘此節(jié)尋蕭寺,全勝當年醉習家。歸漾綵舟歡意在,還延賓從盡流霞。
躡屐登高縱遠眸,
洲南景色晚悠悠。
漁翁醉入蘆花島,
樵子聲喧古渡頭。
繞檻煙霞千里共,
空江風月一囊收。
羨魚不禁臨淵嘆,
冉冉韶光早下鉤。
高祖見黥布,公然踞床洗。帝王作用自不同,厚其供張薄其禮。
笑彼驪山徒,易怒亦易喜。所愿無多略可知,帳御飲食而已矣。
君不見,狂生入謁漢天子,長揖不拜上遽起。急揮兩女趨輟洗,延攬英雄乃若此。
驪山之徒寧兄比,嗟嗟何怪踞床洗。
人事悠悠懶更攀,
茅堂靜坐白云閑。
夜觀明月為高燭,
一道清光照萬山。
瑟瑟芭蕉聲滿庭,末眠人對一燈青。蒼茫家國無窮感,付與蕭窗夜雨鈴。
哀感無端雜醉醒,雕戈枕盡夜冥冥。此身愿化清秋雨,一洗神州戰(zhàn)血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