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蘇自之惠酒
高士例須憐曲糵,此語常聞退之說。我今有說殆不然,曲糵未必高士憐。
醉者墜車莊生言,全酒未若全于天。達人本是不虧缺,何暇更求全處全。
景山沉迷阮籍傲,畢卓盜竊劉伶顛。貪狂嗜怪無足取,世俗喜異矜其賢。
杜陵詩客尤可笑,羅列八子參群仙。流涎露頂置不說,為問底處能逃禪。
我今不飲非不飲,心月皎皎常孤圓。有時客至亦為酌,琴雖未去聊忘弦。
吾宗先生有深意,百里雙罌遠將寄。且言不飲固亦高,舉世皆同吾獨異。
不如同異兩俱冥,得鹿亡羊等嬉戲。決須飲此勿復辭,何用區區較醒醉。
高士例須憐曲糵,此語常聞退之說。我今有說殆不然,曲糵未必高士憐。
醉者墜車莊生言,全酒未若全于天。達人本是不虧缺,何暇更求全處全。
景山沉迷阮籍傲,畢卓盜竊劉伶顛。貪狂嗜怪無足取,世俗喜異矜其賢。
杜陵詩客尤可笑,羅列八子參群仙。流涎露頂置不說,為問底處能逃禪。
我今不飲非不飲,心月皎皎常孤圓。有時客至亦為酌,琴雖未去聊忘弦。
吾宗先生有深意,百里雙罌遠將寄。且言不飲固亦高,舉世皆同吾獨異。
不如同異兩俱冥,得鹿亡羊等嬉戲。決須飲此勿復辭,何用區區較醒醉。
高潔之士照例應喜愛美酒,我常聽韓退之這樣說。我卻認為未必如此,美酒未必是高潔之士的偏愛?!肚f子》說醉漢墜車因神全無傷,保全酒德不如保全自然本性。通達之人本自圓滿無缺,哪需再從外物尋求圓滿。山簡沉迷酒中,阮籍孤傲不羈,畢卓盜酒,劉伶癲狂。這些貪狂怪癖之舉不足取,世俗卻因獵奇而推崇他們為賢。杜陵詩客(杜甫)更可笑,列‘飲中八仙’與群仙并列。流涎露頂的丑態不說,試問他們哪能真正超脫禪理?我不飲酒并非厭惡酒,心似明月常自孤圓。有時客至也會小酌,如琴雖在卻已忘弦(不為形役)。您(蘇自之)寄酒有深意,百里外送兩壇酒。說不飲酒固然高潔,但世人皆同我獨異。不如超越同異之辨,得失不過如游戲。定要飲此酒莫推辭,何必計較清醒與醉態。
曲糵(niè):酒曲,代指酒。
退之:韓愈的字,唐代文學家。
醉者墜車莊生言:典出《莊子·達生》,醉漢墜車因神全不傷,強調自然本性的保全。
景山:指山簡(字季倫),西晉名士,性嗜酒。
畢卓盜竊:《晉書》載畢卓曾夜盜鄰酒被縛。
劉伶顛:劉伶為‘竹林七賢’之一,以嗜酒癲狂著稱。
杜陵詩客:指杜甫,其曾居長安杜陵。
八子:指杜甫《飲中八仙歌》中的賀知章等八位嗜酒名士。
逃禪:逃避禪理,指未能真正超脫。
雙罌(yīng):兩個酒甕。
得鹿亡羊:典出《列子·周穆王》,喻得失無常。
此詩為蘇軾回應族人蘇自之贈酒而作。蘇軾一生融合儒釋道思想,主張自然適性。時人多以嗜酒為高潔(如竹林名士),蘇軾借此詩批判世俗獵奇心態,強調真正的‘高士’應內心圓滿,而非依賴飲酒或刻意不飲的形式,體現其對生命本真的追求。
全詩圍繞‘飲酒與高潔’的關系展開,批判世俗對嗜酒名士的盲目推崇,提出‘心月孤圓’的自足境界,主張超越‘飲’與‘不飲’的形式之爭,回歸自然本性。語言質樸而哲理深刻,是蘇軾‘外儒內道’思想的典型體現。
浣花溪里花多處,為憶先生在蜀時。
萬古只應留舊宅,山月不知人事變,夜來江上與誰期。
劍南風景臘前春,
山鳥江風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較遠,
自緣身是憶歸人。
不倚軍功有俠名,可憐球獵少年情。
戴鈴健鶻隨聲下,
豈知儒者心偏苦,吟向秋風白發生。
窗燈欲滅夜愁生,
螢火飛來促織鳴。
宿客幾回眠又起,
一溪秋水枕邊聲。
憶得當時病未遭,身為仙馭雪為毛。
今來沙上飛無力,羞見檣烏立處高。
津橋春水浸紅霞,
煙柳風絲拂岸斜。
翠輦不來金殿閉,
宮鶯銜出上陽花。
越巂城南無漢地,
傷心從此便為蠻。
冤聲一慟悲風起,
云暗青天日下山。
澹蕩春風滿眼來,
落花飛蝶共裴回。
偏能飄散同心蒂,
無那愁眉吹不開。
莫驚西上獨遲回,只為衡門未有媒。
惆悵賦成身不去,一名閑事逐秋回。
近出圭峰下,還期又不賒。
身閑多宿寺,官滿未移家。
罷釣臨秋水,開尊對月華。
自當蓬閣選,豈得臥煙霞。
澧水橋西小路斜,
日高猶未到君家。
村園門巷多相似,
處處春風枳殼花。
每憶云山養短才,
悔緣名利入塵埃。
十年馬足行多少,
兩度天涯地角來。
密葉四時同一色,
高枝千歲對孤峰。
此中疑有精靈在,
為見盤根似臥龍。
行過險棧出褒斜,
出盡平川似到家。
萬里客愁今日散,
馬前初見米囊花。
朝下有閑思,南溝邊水行。
因來見寥落,轉自嘆平生。
白首丈夫氣,赤心知己情。
留詩本相慰,卻憶苦吟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