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望湖樓再和
新月如佳人,
出海初弄色。
娟娟到湖上,
瀲瀲搖空碧。
夜涼人未寢,
山靜聞響屐。
騷人故多感,
悲秋更憀栗。
君胡不相就,
朱墨紛黝赤。
我行得所嗜,
十日忘家宅。
但恨無友生,
詩病莫訶詰。
君來試吟詠,
定作鶴頭側。
改罷心愈疑,
滿紙蛟蛇黑。
新月如佳人,
出海初弄色。
娟娟到湖上,
瀲瀲搖空碧。
夜涼人未寢,
山靜聞響屐。
騷人故多感,
悲秋更憀栗。
君胡不相就,
朱墨紛黝赤。
我行得所嗜,
十日忘家宅。
但恨無友生,
詩病莫訶詰。
君來試吟詠,
定作鶴頭側。
改罷心愈疑,
滿紙蛟蛇黑。
新生的月亮像美麗的女子,剛從海面升起時開始展露顏色。月亮美好地映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搖動著天空的碧色。夜涼人還未入睡,山間寂靜能聽到木屐的聲響。詩人本就多愁善感,面對秋景更覺凄涼。你為何不來相聚,讓朱墨在紙上來回渲染。我在此行中得償所好,十日都忘了家中宅舍。只遺憾沒有朋友相伴,詩作中的缺點無人批評指正。你來嘗試吟詠,定會專注得頭向一側傾斜。修改后心中更加疑慮,滿紙字跡如蛟蛇般潦草。
娟娟:形容月亮美好、柔美的樣子。
瀲瀲(liàn liàn):水波流動的樣子。
響屐(jī):木屐行走時發出的聲響。
騷人:詩人,此處指多愁善感的文人。
憀栗(liáo lì):因秋景蕭瑟而感到凄涼。
朱墨:紅色和黑色的墨,代指詩文創作時的修改。
黝(yǒu)赤:深黑色與紅色,形容墨色深淺。
友生:朋友。
詩病:詩作中的瑕疵或不足。
訶詰(hē jié):批評、指責。
鶴頭側:形容專注寫詩時頭部自然傾斜的樣子。
蛟蛇黑:形容字跡潦草如蛟蛇盤曲的墨痕。
此詩作于蘇軾任杭州通判期間(1071-1074年)。望湖樓為西湖邊名勝,蘇軾常與友人在此游覽唱和。詩題“再和”指再次酬和友人詩作,創作時詩人夜宿望湖樓,因景生情,既陶醉于自然之美,又因缺乏友人共賞而興起孤寂之感。
全詩以“望湖樓夜宿”為線索,前半寫景清新靈動,后半抒情真摯自然,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與對友情的珍視。語言平淡中見工巧,情感細膩而不矯飾,是蘇軾早期寫景抒情詩的典型之作。
近竹幽妍映雪清,春痕消盡粉痕輕。帳中半落臨溪影,邃里橫吹《出塞》聲。曉色動愁香宛宛,夜魂追夢玉盈盈。揚州賦詠誰能繼,唯有當時水部名。
綠水紅橋一路青,東風將雨染初成。隔簾弄影捎飛燕,當座吹花趁語鶯。新月正籠陶令宅,淡煙斜拂亞夫營。年年送別三春恨,腸斷山陽笛里聲。
云散湖天涼,波紋凈如谷。
春山試曉妝,倚鏡照蛾綠。
掃花人未起,林外鳥相逐。
已見漁舟行,空濛煙水曲。
春情既鬯懌,晨氣更暄淑。
遙想城市中,紅塵夢方熟。
大風起九峻,慘澹昭陵日。
黃土閟元宮,內有龍鳳質。
伊昔隋氏亂,文皇乘時出。
揮劍掃浮云,有如鷹隼疾。
論功褒鄂小,造意劉裴失。
惜哉更衣孽,仙李幾不實。
么么崔乾祐,敢當黃衣叱。
陰兵鞭石馬,汗血書流溢。
茫茫升遐地,俯仰意蕭瑟。
何世無英衛,白頭臥蓬篳。
細雨廉纖步濕堤,招攜勝侶入梵西。
礙林碧障千竿竹,繞剎清流一曲溪。
滴瀝山泉珠液細,空濛樹色野云低。
鐘聲傍晚鏗馀韻,興盡歸來望轉迷。
翩翩黃蝶不知秋,
還伴征人嶺外游。
最是橫經舊時地,
寂寥荒草滿山愁。
每蒙天一笑,遂與物為春。
啼柳白門鴉,怕聽他、古岸斜陽馬首。轉悵故人疏,憑誰話、榆影柴門非舊。身將隱矣,近來不醉旗亭酒。喚起階前猿鶴問,還肯勸君留否。
平江小艇迎潮,怪離歌倚棹,催人故驟。準擬亂山隈,扶犁去、苦索力耕無耦。東華驢背,軟塵幾許征衫袖。煙雨他時歸,記取添我,畫圖攜手。
明月屋梁顏色親,情當久別戀尤真。
敢持牛耳尋盟主,猶恐豬肝累主人。
五載離懷成舊雨,連番命駕阻征塵。
與君同是歸田客,何日名山共買鄰?
高屋從來有鬼窺,鐵門關枉費心機。
逃堯欲去未忍去,舍魯不歸何處歸。
款段馬知如狗大,堂廚羊不似蠔肥。
賜金未可都揮散,要買荒山鶴斷磯。
紛紛蜂蝶莫教知,
竹外疏花一兩枝。
待得枝頭春爛熳,
便如詩到晚唐時。
一樹古梅花數畝,
城中客子乍來看。
不知花氣清相逼,
但覺山深春尚寒。
太師還政異尋常,
前殿鋪張冊禮忙。
入對誰知年八十,
身輕拜舞謝吾皇。
南陌歸雖久,東籬興又新。
無求覺身貴,好儉失家貧。
引水常終日,栽花又過春。
桃源不須覓,已是葛天民。
又是揚州芍藥時,花應笑我賦歸遲。
滿堂留得春如畫,對酒何妨鬢似絲。
玉立黃塵那可到,錦圍紅蠟最相宜。
買山若就當移種,此際誰能杖履隨。
去歲親前捧壽杯,如今萬里獨西來。遙知此日憐兒婦,應撫南枝問雪梅。
百尺燈山初轉眼,一卮春酒欲酡腮。愿言尊幼俱彊健,歸著斑衣伴老萊。
東風吹草未成花,物色相看意已嘉。游女盡從燈夕出,家人重向壽辰誇。
層層膝下孫枝長,袞袞天邊帝綍加。欲和晏公延壽曲,紅鸞紫鳳勸流霞。
人間十八最風流,更占新年第一籌。北夢南云春漸暖,星橋火樹夜初收。
舅姑未老椿松固,兒女成行璧玉稠。但得長年同飽飯,其他萬事更何求。
居士新年六秩來,細君初慶綺筵開。朱顏拂拂生銀勺,華發鮮鮮上玉臺。
女嫁男婚成次第,殃銷禍散到耆鮐。高堂一曲斑衣舞,我唱君隨作老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