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看山
船上看山如走馬,
倏忽過去數百群。
前山槎牙忽變態,
后嶺雜沓如驚奔。
仰看微徑斜繚繞,
上有行人高縹緲。
舟中舉手欲與言,
孤帆南去如飛鳥。
船上看山如走馬,
倏忽過去數百群。
前山槎牙忽變態,
后嶺雜沓如驚奔。
仰看微徑斜繚繞,
上有行人高縹緲。
舟中舉手欲與言,
孤帆南去如飛鳥。
在船上看山,群山如同奔馬般掠過,瞬間就過去了成百上千座。前方的山形參差不齊,忽然變換形態;后面的山嶺雜亂重疊,像受驚的馬群狂奔。抬頭看那山間小路斜斜繞繞,上面有行人身影高渺隱約。我在船中舉手想要和他們說話,卻見孤帆已向南駛去,快如飛鳥。
倏忽:迅速、忽然。
槎牙(chá yá):形容山形參差不齊、交錯突出。
雜沓(zá tà):眾多而雜亂的樣子。
微徑:山間的小路。
縹緲(piāo miǎo):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的樣子。
欲與言:想要和(山上的行人)說話。
此詩當為詩人乘船出行時所作,具體創作時間無明確記載。通過江行看山的獨特視角,記錄旅途所見的動態山景,反映詩人對自然的細膩觀察。
全詩以舟行為線索,從“看山”到“仰看”再到“欲言”,層次分明地描繪江行山景的變換,善用比喻與動態描寫,語言鮮活,展現了詩人捕捉自然之美的能力。
十上燉煌,三過代郡,翩翩繡袷黃金勒。
曾在仆射營門,塞女如花,偷譜李謨銀雁笛。
長城夜月一輪孤,沙場戰馬千群黑。
今日。鬢點霜花誰識。
故國何年歸始得。
幾遍閑尋舊曲,才當入破,又犯龜茲急。
合陽城外遇鄉人,一聲紅豆春衫濕。
草生及馬腹。
烏啄桓玄目。
一尊薄酒。滿酌勸君君舉手。
不是親朋。誰肯相從寂寞濱。
人生如夢。夢里惺惺何處用。
盞到休辭。醉后全勝未醉時。
石門寺前分袂時,貪泉曾感贈行詩。
西來自把三江照,老去惟憑一鶴知。
每厭朱輪妨夢覺,細看白發卜歸期。
明朝煙雨竹竿裊,共釣君家十畝池。
襄陽耆舊今誰記,祇有龐公在鹿門。
白發江南兩兄弟,瑞峰山翠鎖深村。
江山憶故國,煙月阻同游。西風搔首,夕陽歸鳥望鄉樓。
十載紅塵春夢,千里白云情思,身世浪悠悠。歸路辨行色,雁字海天秋。
碧瀾堂,山色近,水光浮。畫船載酒,花時福壽滿金甌。
醉擁笙歌十二,光映壽星兩點,袍帶總風流。從此苕南景,應作畫圖收。
云捧宸居,五星光映三臺麗。
仰日月層霄霽。
日月層霄霽,中興重見唐虞際。
太和元氣自陽回,兆姓歡愉。
結交謂無嫌,忠告期有補。
直道詎非難,盡言竟多迕。
知者尚復然,悠悠誰可語?
聊為花時一問存,遲開恨晚更何言。
尋僧舊識前朝寺,促座猶慳入市尊。
不意荒寒生絕艷,已愁春色近黃昏。
客懷三月匆匆過,卻是今朝最斷魂。
入秋隨一日,應候到秋風。
日月雙飛鳥,乾坤一轉蓬。
涼飔彫蕙草,清露落梧桐。
惆悵鄉園夢,迢迢隔楚楓。
金谷詩豪石季倫,泥云相憶水之濱。
廣談麈尾清于玉,郗筆龍須凈不塵。
大力君摶南海翮,衰年我濫北山巾。
彼蒼位置斯人局,鑄就蕭閒更鑄貧。
亦食糠覈耳,只屠門大嚼,差強人意。笑當年哇說于陵,問何人嗜同劉毅。東郭長貧,左車漸脫,仰天直視。
秋社日,恰分將,紅掌鵝群凈美。據案爬搔,臨餐跳躍,餔歠真佳計。
似海客刳龍,壯夫斫彘,飄飄淩云之氣。放箸盤空,借君家、籠中閑戲。
地闊山川崄,風高萬卉乾。
山煙晨作暝,河氣晚催寒。
革眼移前帶,梁金晦舊冠。
胡然坐衰靡,無客餉千丸。
怕向江南渡江北,
還從江北望江南。
潤州城外春風滿,
一點金山水蔚藍。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