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鐘山贈泉禪師
夜半松柏響,繞巖鸞鳳音。
披衣送遐盼,明月方庭深。
樓殿遍瑤層,寶塔樓中岑。
定分付赤刀,世故仍癡淫。
六朝遺破冢,四圣崇幽林。
香廚飯玉粒,千歲聞于今。
況逢大道師,妙傳諸佛心。
其徒五百人,坐忘靜沈沈。
寶光泳琉璃,永無塵垢侵。
何以明歸仰,頓首興微吟。
夜半松柏響,繞巖鸞鳳音。
披衣送遐盼,明月方庭深。
樓殿遍瑤層,寶塔樓中岑。
定分付赤刀,世故仍癡淫。
六朝遺破冢,四圣崇幽林。
香廚飯玉粒,千歲聞于今。
況逢大道師,妙傳諸佛心。
其徒五百人,坐忘靜沈沈。
寶光泳琉璃,永無塵垢侵。
何以明歸仰,頓首興微吟。
半夜時分松柏發出聲響,仿佛是繞著山巖傳來鸞鳳的鳴音。我披上衣服極目遠望,明月正照在幽深的庭院。樓殿遍布著華麗的層級,寶塔矗立在樓中高處。修行有定分交付于佛法,可世間之事仍讓人癡迷。六朝遺留著破敗的墳墓,四位圣人尊崇這幽靜山林。香廚里用玉粒做飯,這傳統千年流傳至今。何況還遇到了精通大道的禪師,精妙地傳授著諸佛之心。他的徒弟有五百人,都靜靜地坐忘修行。寶光在琉璃中閃耀,永遠沒有塵垢侵擾。用什么來表明我歸向敬仰之心呢,我叩頭并輕聲吟詩。
遐盼:遠望。
岑:小而高的山,這里指寶塔高聳。
定分:修行的定數、本分。赤刀:可能象征佛法。
世故:世間的事情。癡淫:癡迷。
四圣:未明確所指,可能是當地尊崇的四位圣人。
坐忘:道家和佛教的一種修行方法,指物我兩忘的境界。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可能詩人在游歷過程中夜宿鐘山寺廟,被寺廟的環境、禪師的修行以及佛法氛圍所感染,從而創作此詩。當時佛教在社會有一定影響力,詩人或許對佛法有一定興趣和感悟。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泉禪師及佛法的敬仰。其特點是將自然景觀、歷史遺跡與宗教氛圍相融合。在文學史上雖不屬經典名作,但反映了當時人們對佛教修行和宗教文化的關注。
勁直不容偏,
纖纖體并圓。
附炎非曲致,
執熱藉雙全。
熾炭隨方減,
寒灰應手然。
洪爐在調適,
持此以為權。
不敢留君住,
知君有老親。
門前黃葉樹,
江上白頭人。
負米休慚祿,
烹葵莫厭貧。
甲兵天地滿,
何處好為鄰。
一縷云纖,三篙水淺,月向花梢斜掛。開了牽牛,正新秋良夜。問烏鵲,記否、填橋歲歲辛苦,卻為雙星催駕。織就機絲,抵得相思詞帕。
度金針、女伴聯吟社。但偷乞、巧思誰多寡。此際銀漢苕苕,只玉繩低亞。便今宵、別緒從頭話。知多少、暗淚臨風灑。料應省、天上人間,總離愁難寫。
攲斜態亦自然佳,
暈臉初勻鏡檻排。
看未回身春已熟,
斑騅誰踏洛陽街。
云海茫茫里,乘桴亦快哉。
帆飛天上去,人向日邊來。
水遠高于岸,濤奔響似雷。
黃昏陰火出,仿佛見銀臺。
心洞明,
眼豁開。
末后句,
絕安排。
未曾展卷,
明月自來。
何處深春好,春深幼女家。
雙鬟梳頂髻,兩面繡裙花。
妝壞頻臨鏡,身輕不占車。
鞦韆爭次第,牽拽綵繩斜。
何處竹枝歌一聲,
片帆渺渺度空明。
溪橋曲岸人孤立,
芳草閒云萬種情。
空濛山色晴還雨,
繚繞溪流曲又斜。
短杖微吟過橋去,
東風滿路紫藤花。
七條弦上寫柔情。一絲絲、彈動秋聲。風拍小簾櫳,花陰恰有人聽。芭蕉影、隔住紅燈。分明是,流水高山絕調,戛玉敲冰。更幽蘭制佩,腕底散芳馨。
泠泠。虛空度鴻雁,寒浦外、水凈沙平。何處怨蒼梧,落葉舞遍風輕。掩朱帷、拍緩弦停。夜深也,還怕纖纖素指,錯點明星。默無言、恍若江上數峰青。
與君相得似嬰兒,
頭白來城且共嬉。
紅玉印章鈐后玩,
石楠書榻臥前移。
山衣日曬裁蓮葉,
井水宵寒浸荔支。
長此閉門書即著,
轉憐曾對俗人時。
萬古寒潭數曲山
紅塵不到白鷗閒
先生自是生涯淡
卻厭浮云滿世間
絕世一佳人,
容華美如玉。
青樓結綺疏,
簾下理清曲。
使君停車騎,
沉吟聊躑躅。
彩鳳何時來,
精誠苦相屬。
攜手凌紫霄,
雙修離劫濁。
過眼湖山換笑顰,爐煙藥裹與溫存。十分斟酌花間淚,一半安排畫里身。休繾綣,漫殷勤。鴛鴦恩重是愁根。夢邊詞共湘中草,各占人間一段春。
念四翻風念五弦,流光銷與曲中彈。疏花寂寞分秋病,短燭殷勤共夜寒。無量劫,有情天。未妨磨折是纏綿。鵝屏路在鵝溪上,畫里移家到夢邊。
海嶠纖纖素,東風迢遞吹。
云霄回望處,天地側身時。
未信蛾眉嫉,瞻言大藥遲。
冰霜新戰解,仙桂恰全枝。
露井無窮惠,機心在桔槔。
淺深皆應取,俯仰不為勞。
固免羸瓶悔,全勝短綆操。
如何翻鄙笑,抱甕自孤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