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巖封崇寺
萬竹林間一徑升,滿巖金碧靜香燈。
飛泉散亂垂千尺,危閣欹斜擁數層。
雨氣或從簷際落,風光時向坐中凝。
荒碑文字那能讀,合眼煎茶問老僧。
萬竹林間一徑升,滿巖金碧靜香燈。
飛泉散亂垂千尺,危閣欹斜擁數層。
雨氣或從簷際落,風光時向坐中凝。
荒碑文字那能讀,合眼煎茶問老僧。
在萬竹成林的山間沿著一條小徑向上攀登,滿巖的金碧輝煌中,安靜地亮著香燈。飛泉四處散落,垂落千尺之高,高聳的樓閣傾斜著,層層疊疊。雨氣有時從屋檐邊飄落,風光不時在座位中凝聚。那荒碑上的文字難以辨認,我閉上眼睛,一邊煎茶一邊詢問老僧。
徑:小路。
金碧:指寺廟建筑的輝煌色彩。
危閣:高聳的樓閣。欹斜:傾斜。
簷:同“檐”。
煎茶:煮茶。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在游覽中巖封崇寺時,被寺廟的清幽環境和歷史滄桑所觸動,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中巖封崇寺的景色,突出其寧靜、古樸的特點。以細膩筆觸寫景,體現了詩人對自然和歷史的關注,在同類寫景詩中有一定特色。
自予辭京邑,念子守南服。歲序阻歡覯,川涂積遐矚。
北騖方自茲,東轘偶相值。聯鏕始宋中,解纜及河曲。
同車越梁晉,覽歷多古疆。紆遲衛流汭,轉盼淇水陽。
感來意不淺,道故言已長。辛勤眷途語,愴惻悲別章。
戎馬暗中原,嗟此遠行子。遙遙赴城闕,戚戚望桑梓。
路阻難可通,河清詎能俟。俛仰君父間,出處良在此。
歡聚理無恒,悲離情有傷。況茲征途閒,詎能久相將。
浮云興歲暮,素雪翳晨光。揮手自茲別,后期應母忘。
茲邦濱大淮,風氣蠢以勁。居恒肆攻剽,稍急輒星迸。
行坐挾刀劍,忘軀徇忿競。黠者持短長,狺吠思梗令。
書策既稠濁,徒史得放橫。為政濟猛寬,計惟張弦更。
韓子亦有言,厥道在素正。齋居勵冰淵,虩虩守畏敬。
開門固其根,內省期不病。孰謂莫予覯,豈弟神所聽。
以此盟爾室,顯顯慎嘉命。
喜君慰岑寂,日夕過禪林。
暗火分全性,明燈共此心。
泉香山井遠,詩語竹堂深。
新草多遺我,春宵寒更吟。
懊惱提壺喚客愁。小窗濃綠上簾鉤。淺紅深白一時休。
悶訴落花鶯舌老,閒思著絮柳腰柔。抬將倦眼倚高樓。
漁翁獨釣曲江灣,
春雨秋風總是閑。
滿眼兒孫長繞膝,
賣魚沽酒醉蒼顏。
六十遇明主,家空無一廛。
百年今共盡,五福晚兼全。
趙州南,石橋北,觀音院里有彌勒。
祖師遺下一只履,直至而今覓不得。
趙州老子,信手栽荊棘,當門種蒺藜。
四方人不到,徒自暗攢眉。
扁舟落日下任城,仙署過從玉樹明。
喜有尊罍如北海,更多詞賦似南京。
衰遲未少登臨興,握別難忘繾綣情。
去去河橋重回首,愁看中夜斗牛橫。
種薤引傅稱李孚種薤,欲以成,計一根不予人,亦不自食,時人謂能行意。
兵火流離不計年,相逢端賴有情天。
消愁滿引瓊酥酒,話舊還亨石乳泉。
庭長芝蘭皆挺秀,門盈桃李倍鮮妍。
偶時登眺來雙峴,依樣歸云斷復連。
新秋爽氣溢長空,弦誦低昂月映櫳。濟濟青衿成魯變,洋洋泮水詠洙風。群儒篆刻空章句,百氏紛紜賴折中。何日拔才空冀北,如今高譽滿山東。
皎皎清波滿四空,疏林散影弄朦朧。援毫欲賦陽臺夢,振袂欣乘玉宇風。已覺素秋來席上,卻疑仙景落壺中。凌云未許攀仙桂,臥看冰輪沒漢東。
一方明月落長空,萬里馀輝鎖玉櫳。蟬韻啾啾來遠木,槐云裊裊弄清風。共邀載酒陶彭澤,走訪談經戴侍中。景物蕭然無限思,靚妝應許過墻東。
泮宮深閉絳帷空,搖想佳人照綺櫳。閑倚畫屏憐永夜,懶搖紈扇引涼風。直疑令史歸天上,猶想陽臺入夢中。展轉覺來無一事,日搖槐影桂窗東。
春寒消不盡,九九尚凝陰。
初旭籠云薄,疏星向曙沈。
酒歡如可續,花事與重尋。
歷歷同光世,閒來并上心。
年少高才始發硎,小桃花下戶長扃。
承歡切至多容色,汲古精微入杳冥。
前輩風流今已邈,后堂絲竹汝曾聽。
西州門外山如舊,從此扁舟不忍停。
今日去年一樽酒,不堪回首醉和春。飄零如我無家國,太息難為后死人。
千秋不死宋漁夫,今日泉臺目可瞑。天下蒼生還在望,瓣香一縷篆煙青。
屈指無多寒食節,宋公陌上草凄凄。杜鵑昨夜聲聲泣,只為英魂未肯歸。
春光如此總悲秋,黃土青燐鬼亦愁。借得杏花村店里,招魂幡豎滬江頭。
花前月下會鴛鴦。分散兩情傷。
臨行祝付真意,臂間皓齒留香。
還更毒,又何妨。盡成瘡。
瘡兒可后,痕兒見在,見后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