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孫學士以詩見寄因次本韻繼和三章用為酬贈 其三
山前衙署枕河湄,遂意榮居事可知。
華省圖書雖暫別,故鄉風物似相隨。
遶城奔浪喧更鼓,隔岸征帆映酒旗。
刻石將同王閣長,永留遺愛向歌詩。
山前衙署枕河湄,遂意榮居事可知。
華省圖書雖暫別,故鄉風物似相隨。
遶城奔浪喧更鼓,隔岸征帆映酒旗。
刻石將同王閣長,永留遺愛向歌詩。
山前的衙署緊挨著河岸邊,愜意榮耀地居住在這里,情況可想而知。雖然暫時告別了朝廷中書省的文書事務,但故鄉的風光好像一直伴隨在身旁。繞城奔騰的浪濤聲與更鼓聲相互喧鬧,對岸遠行的帆船映襯著酒旗。要像王閣長一樣刻石留名,讓這仁政之愛永遠留在詩歌里。
河湄:河岸。
華省:指朝廷中的中書省。
遶:同“繞”。
征帆:遠行的帆船。
王閣長:具體所指待考,應是一位有刻石留名、留下仁政事跡的人。
遺愛:指仁政之愛。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當時在地方任職,居住在山前靠近河岸的衙署中。可能是收到河中孫學士的寄詩后,在和詩中表達自己在地方的生活感受以及個人的抱負。當時社會或許處于相對穩定的時期,詩人有精力和心情來描繪生活場景并抒發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在地方任職的生活感受和抱負。其特點是將自然景觀與個人情感、志向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影響,但能反映當時文人的生活狀態和思想情感。
秋堂風露聲唔咿,青燈一點昏兩眵。
蟫魚蠹紙老白日,未識心宇包黃羲。
麟膠飲盡霜兔泣,儷花鬭葉紛奇姿。
少年輕裘舌秦衍,睥睨六印京塵緇。
平生眼底厭糠秕,自對春風樂沂水。
搜奇抉怪問子云,載酒歸來成獨醉。
金刀喜有南鄰翁,曾吹藜焰丹霞峰。
白云滿榻呼不起,斜日倚仗酣秋空。
紫皇一夕下綸旨,細祓丹鉛勘文字。
會將一語贊陽秋,高入九天卑九地。
圣明勛業琬琰儲,不獨焜燿冰銜書。
兩朝搜輯摩日月,往往呼喝羞庭衢。
廬陵健筆人莫贖,南豐瓣香竟誰續。
西江浩浩流古今,莫遣白頭愧青竹。
妙制成春春未知,園工自出一家機。
折旋夭矯龍蛇勢,繚繞繽紛蛾蝶圍。
煙篆不生騰賸馥,月痕相倚衒清輝。
西城纖巧仍如舊,祇慨梨云昨夢非。
天心本至仁,生意豈有息。
粵從書夏五,甘霔絕點滴。
涼風自西來,時送中夜濕。
田腹泯龜文,屋角掛龍骨。
我稷與我黍,實穎而實栗。
屢豐固難望,一飽或可必。
豈惟曾孫庾,如坻亦如櫛。
滯穗不斂穧,可續窮民食。
但虞耗鼠雀,尤恐資螟螣。
愿減漢民租,少裕東南力。
故城深巷長蒼苔,一度經過一度哀。
尚有樓臺攙雨出,豈無花柳向春開。
十年心事今宵夢,千里家書昨日回。
莫上灞陵橋上望,楚天云盡蜀波來。
縱步歷前村,翛然幽趣深。
鳴鴻歸別渚,倦鵲立寒林。
煙樹遠橫帶,云甍高聳岑。
隨風數聲笛,清絕似龍吟。
一樽對酌晚臨溪,詩景撩人興不迷。
風約灘聲侵座冷,月移花影落簷低。
銀箋白雪心先吐,玉斝黃流手漫提。
自慶一時文物會,肯拚身世醉如泥。
堯任舜禹,圣化日熙。二臣至德,惟堯克知。
明良胥會,征庸弗疑。佐命垂統,股肱綱維。
行堯之道,蚤夜孳孳。上齊七政,大錄萬幾。
與人為善,念茲在茲。舉相去兇,咨牧授時。
執德于心,其化若馳。洪水滔天,浩浩無涯。
下民昏墊,荒度為宜。乃乘四載,奠決刊隨。
櫛風沐雨,手胼足胝。四海會同,九澤具陂。
誕敷文德,帝命是祗。翔泳咸若,鳳皇來儀。
堯嘉厥功,翕受敷施。同聲相應,百僚師師。
是知官人,安危之基。用賢則安,用佞則危。
惟彼陶唐,百工允厘。后世有述,先天弗違。
能賞能禪,纘承伏犧。為民之極,黃收純衣。
明并日月,照臨無私。不言而治,端拱無為。
民無能名,蕩蕩巍巍。惟天為大,惟堯則之。
先圣斯言,當深致思。或未之思,室是遠而。
使君賦佳什,筆壯過飛泉。
索遠尋幽地,求深訪洞天。
山巍云腳歛,海極日頭偏。
景喜巖瞻石,臺虛釣隠船。
高人貪勝概,清海頼無旋。
擬把張槎泛,何妨謝屐穿。
心閑塵不染,客好景成妍。
去去迎三島,看看會七賢。
醉眠思石枕,緩步惜苔錢。
再約通宵飲,相邀秉燭椽。
問君何所之,執手立前墀。
可堪為遠別,都不道回期。
簷間蟏蛸蟲,似知妾心悲。
纏綿結離恨,千絲仍萬絲。
倦倚柁樓聞鶴唳,半生此地一經過。
機云故月荒涼宅,湖海新秋浩蕩波。
曉??紅蓮商客市,夜窗白苧女兒歌。
吟邊冷被沙鷗笑,衣化京塵鬢亦皤。
六月厭煩襟,縱步情未足。
愛此石徑長,緲緲清溪曲。
古道何人居,門閑對修竹。
好鳥發新聲,靜極成幽獨。
山風吹晚涼,山影搖紅綠。
翹首興未闌,青猿睡初熟。
幽澗水縈回,深林路杳微。
僧居無客到,樵徑有人歸。
歲晚松孤秀,天寒鳥倦飛。
一塵渾不到,倚杖看斜暉。
三載相親久,臨分思黯然。
不堪蘭佩遠,近在菊花前。
欲買堯夫宅,難移杜曲田。
臺山千萬疊,書有鴈能傳。
旱歲走江湖,那堪又歲除。
隠梅非活計,行李盍寧居。
自有珠璣集,不攜朝貴書。
酬君無好語,索笑謾躊躇。
世稱斯樓天下奇,雨余振履此游適。
埋頭旅舍氣弗蘇,一見端能洗湮鬰。
連岡三面作襟袖,洪流千里在履舄。
俯窺萬井若棋布,前閱千帆似梭擲。
銀濤涌出丹碧居,金焦兩山相對立。
群陰解駮宿靄收,放出修眉數峰碧。
景名多景名不虛,似此江山何處覓。
憑欄一笑問波神,欲舉歸帆在何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