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繩掛空虛自勉兼示束孝先
金繩掛空虛,日月系兩垂。
天童坐戯弄,縱掣成東西。
百年未死間,晝夜無窮期。
短短固可惜,舒舒定非宜。
有聞未之行,有學未及知。
白發已班疏,朱顏亦童黎。
智慮昏晚年,聰明退前時。
縱欲加自修,去日何勝追。
奈何少自廢,老則成空悲。
金繩掛空虛,日月系兩垂。
天童坐戯弄,縱掣成東西。
百年未死間,晝夜無窮期。
短短固可惜,舒舒定非宜。
有聞未之行,有學未及知。
白發已班疏,朱顏亦童黎。
智慮昏晚年,聰明退前時。
縱欲加自修,去日何勝追。
奈何少自廢,老則成空悲。
金色的繩索懸掛在虛空之中,日月如同被系在兩端垂掛。仿佛有天真的孩童在戲耍,隨意牽引讓日月分向東西。百年未死的人生里,晝夜交替無窮無盡。生命短暫固然可惜,虛度光陰也不合適。聽說過的事未去實踐,學習過的知識未能全知。白發已經稀疏斑白,青春容顏變得衰老暗淡。晚年智慧昏鈍,聰明已不如從前。即使想要加強自我修養,過去的時光如何能追回?無奈年少時自我荒廢,年老時只剩空自悲嘆。
金繩:比喻維系天地運行的力量,或指時光的無形牽引。
天童:此處指自然造化或天真的孩童,喻指時光的隨意流轉。
戯弄:同“戲弄”,玩耍、捉弄。
縱掣(chè):放縱牽引,指隨意操控。
班疏:稀疏,此處指白發稀少雜亂。
童黎:“黎”通“黧”,指面色暗淡;“童黎”形容容顏衰老。
去日:過去的歲月。
此詩或作于作者晚年,結合其生平(如宋代詩人王令一生困頓、早逝),當是感慨自身少壯時未能充分實踐所學,晚年面對時光流逝、精力衰退的現實,故以詩自勉并勸誡友人束孝先珍惜光陰,避免重蹈“少自廢、老空悲”的覆轍。
全詩以“金繩系日”的奇幻想象起興,由自然流轉引出對人生時光的思考,通過“有聞未行”“白發朱顏”等現實場景的描繪,直陳少壯荒廢、晚年追悔的遺憾,最終落腳于“自勉”與勸人及時修行的主旨,語言質樸而哲理深刻,體現對生命價值的嚴肅審視。
依依楊柳拂春風,芳草斜陽一徑通。
問路不欺知俗厚,款賓有禮識年豐。
連村樹色千重翠,映水花枝雨面紅。
如此溪山最佳處,劇憐行旅太匆匆。
向道鱸魚美,
須渠太白浮。
季鷹歸未得,
空憶五湖秋。
君于外物一毫輕,
七聚爭看錦晝行。
昔苦缿筒無路達,
今欣蠟燭照天明。
潢池赤子思重活,
青社饑民待再生。
前哲貴分人以德,
獨清不若眾皆清。
隨意幡花剪綴新
杯盤草草簇芳辛
還欣好景平生事
贏得旬馀分外春
湖上山銜落月明
釣筒收罷葉舟橫
不知身世在何許
一夜蕭蕭蘆荻聲
西域開何益,
雄哉漢武才。
殷勤諭父老,
書生非本懷。
四海升平百度新,
西山諸剎倚青旻。
煙霞棧道通仙境,
金碧樓臺隔世塵。
萬壑松風和梵唄,
千門蘿月照禪身。
旃檀滿殿爐煙裊,
祝我皇圖億萬春。
明眸剪水,仙肌勝雪,相遇莫愁湖畔。山房蒲褐冷于冰,怎禁得、摩登低喚。
仙風道骨,餐芝服散,百年才過一半。再過三十五春秋,更買取、鶯鶯燕燕。
每愛西江雙井黃,食蓮念母寸心長。
東鄰舅氏年將老,相見何煩憶渭陽。
載酒龕巖飲石坡,危橋搖兀步難過。
至今夢想何由到,心逐春風繞薜蘿。
覿面江干千尺像
一州勝處說西林
雪濤欲驗青衣漲
步轉云堂向后尋
風里秋蓬不自由,
一生幾度過隆州。
無情團柏關前水,
流盡朱顏到白頭。
嘗怪棲遑城市人,
珍珠為米桂為薪。
不耕豈若深耕獲,
入計非豐出計頻。
避世入山為小隱,
有錐立地便終身。
何須苦羨持籌客,
百紫千黃積素塵。
卓午款荊扉,田家出未歸。
荷鋤行得得,喚坐語依依。
菊瘦酒初熟,霜濃蟹正肥。
猶堪敦古處,轉嘆市交非。
一幅輞川圖,真堪樂歲娛。
未諳農學稼,尚少吏催租。
馴犬知迎客,荒雞自引雛。
宦游人幾許,秋思起莼鱸。
地僻風猶古,年豐俗易淳。
老翁談往事,稚子樂嘉賓。
竹蔭炊煙綠,桑園釀酒醇。
陶然邀共醉,擊壤作堯民。
寒煙高樹外,流水小橋西。
繞屋田三畝,窺園茶一畦。
餉無童子黍,食有丈人雞。
為與東鄰約,相將更杖藜。
群情非外物
萬莫生輕忽
皆是自家心
外心無馀佛
迢遙徑路松蘿滿
一道鳴蟬玉磬聲
立馬乍驚仙樂奏
登臺偏訝雨花明
軒傳遺履青鸞入
洞有馀丹紫氣生
卻向珠宮問奇事
御香猶繞漢雙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