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洪君疇韻送徐仲晦赴鄉郡二首 其一
君于外物一毫輕,
七聚爭看錦晝行。
昔苦缿筒無路達,
今欣蠟燭照天明。
潢池赤子思重活,
青社饑民待再生。
前哲貴分人以德,
獨清不若眾皆清。
君于外物一毫輕,
七聚爭看錦晝行。
昔苦缿筒無路達,
今欣蠟燭照天明。
潢池赤子思重活,
青社饑民待再生。
前哲貴分人以德,
獨清不若眾皆清。
您將身外之物看得極輕,如今衣錦還鄉,七個村落的百姓都爭著圍觀。過去苦于沒有途徑申訴民情(缿筒空置無路可通),如今欣喜您如蠟燭照亮天明(帶來清明治理)。被迫為亂的百姓渴望重獲生機,災區的饑民等待重新振作。前代賢哲以分享德政為貴,獨自清高不如讓眾人皆得清明。
外物:指身外之物,如名利等。
七聚:泛指多個村落、聚居地。
錦晝行:即“衣錦晝行”,指顯達后回鄉,榮耀示人。
缿筒(xiàng tǒng):古代用于接受告密或百姓投書的瓦器,此處代指百姓申訴渠道。
潢池赤子:典出《漢書·龔遂傳》,指被迫為亂的百姓(原指“潢池弄兵”,比喻小亂)。
青社:本指東方齊地的社壇,此處代指災區或需要治理的地方。
前哲:前代賢能的哲人。
獨清:出自《楚辭·漁父》“舉世皆濁我獨清”,指獨自保持高潔。
此詩為送別徐仲晦赴任鄉郡而作,當寫于南宋時期。徐仲晦赴任地方,詩人借洪君疇之韻,既肯定其輕外物的品格,又期望他以德治民,解決百姓困境,反映了當時士大夫對地方官“惠民”“共享德政”的政治理想。
全詩緊扣“送徐仲晦赴任”主題,先贊其淡泊品格與榮歸之景,再述百姓對清明治理的渴望,最后以“分德”“眾清”點明主旨,強調德政需惠及眾人,體現了詩人對民生的關切與為政理念。
東風還向客邊生,不斷天街爆竹聲。
羈旅頓忘新歲樂,團欒偏觸故鄉情。
百年似夢渾難說,一第如棋亦偶贏。
差喜遠人游上國,也隨衢巷賀王正。
遙見青山似畫屏,鐵嶕捩柁費丁寧。
蕩纓有路分沙線,浮海何人續水經。
烏鬼渡寒遮鹿耳,荷蘭城坼掃王庭。
鯤身久絕鯨鯢跡,風起不聞戰血腥。
雨過涇云平,風微暑氣清。
千尋山月上,一面海潮生。
天外有何事,世間無此情。
愿言良夜永,聊以謝浮名。
棲巖既下集,賓天復上征。八子似荀氏,中當有慈明。
釋迦行中國,設教周孔同。吾知諸子弟,不殊闕里中。
潭水清見底,老僧來喚魚。與渠同法食,持缽施齋馀。
誰將巾瓶來,置此幾席間。不可喚木?,試往問溈山。
山靈亦自喜,尊者乃吾師。得與鷲嶺并,不作虎頭癡。
飛廉日掃除,預知尊者過。不令有塵垢,污此石盤陀。
有風地鳴籟,無風石抱云。上人如宴坐,不可墮聲聞。
濺沫響空谷,分流清法筵。元因卓錫地,今為洗缽泉。
偶來俯滄波,遙見生白蘋。望望不得上,笑彼涉江人。
徘徊立泉上,誰敢酌寒清。莫解金鑿落,且聽玉琮琤。
皎皎石上月,颼颼松下風。清絕誰領會,倚杖送飛鴻。
松道須雨灑,山扉遣風開。塵念自起滅,至人無去來。
崖陰日慘慘,石潤露漙漙。何似藍田下,高并玉山寒。
蕭然一叢竹,何當舉似人。不可妄認此,青青為法身。
奇峰如立筍,太陰生古苔。誰能此出入,咄咄金石開。
卷書置案上,默坐初不看。侍者空堵立,湛然惟壁觀。
智者有所說,后生誰究明。韋編具此眼,時止復時行。
官失學四夷,寂寥洙泗濱。至此每再拜,西方有圣人。
鑾輿三駕建霓旌,總為蒼生致太平。
款塞已聞來萬國,受降何用筑三城。
晨回雁磧云迎馬,夜渡龍沙雨洗兵。
從此殊方歸化域,年年爭路貢瑤京。
可人期不至,日日望山孤。
不是招吟侶,多應覓酒徒。
虛名付蕉鹿,清興動莼鱸。
見說同川好,能通一葦無。
少年攬轡澄清意,
倦矣應憐縮手時。
今日不揮閑涕淚,
渡江只怨別蛾眉。
公之所設施,道德之馀事。有性給其才,無物蔽其意。
大車積以載,牛刀迎者解。以要操其綱,以妙觀其會。
善譽不盡知,善毀沒可譏。校之古人輩,彼若有所為。
公之所然者,以智不以鑿。其力日以裕,其濟日以博。
至于我曹者,使相望相聞。猶能領官屬,攜詩叩吾門。
先看陶家柳,次看陶家菊。茶中許投花,坐上呼燃燭。
顧我為樂叟,勉我以不倦。我是孟東野,終附鄭公傳。
金臺秋月傍檐明,尊酒勞君子夜傾。
臥郡汲生元近戇,登樓王粲有高名。
瓊花自解憐芳色,玉笛那堪咽別聲。
此去思君何處所,暮云江樹總關情。
忘情潤礎候晴徵,種秫無田罷酒兵。
老摘兒拳伸佛臂,閒拋鶴膝放龍鳴。
兜元卷葉輪為郭,安養堆螺頂化生。
點染青蠅爭一笑,仲繇夜絕楚王纓。
少室隱居空索價,
北山俗駕費移文。
道人笑破世間事,
去住身心如白云。
雪里山茶不肯香,
我來親折自端相。
憐渠流艷千峰頂,
應為晴湖斗曉妝。
小小盆池皺綠漪,嫩涼庭院晚風宜。
人來茉莉香生處,秋在闌干雨過時。
便作東坡瓜子會,更催杜老藕絲詞。
何當自入名山去,竹幾蒲團靜與期。
鄞江消息定如何,悵望旌旗灑淚多。野戍啼烏迷漢幟,荒城殘月起夷歌。稽山無計棲句踐,南粵寧同王尉佗!谷鳥催人頭白盡,聲聲長在向南柯。
山深輦路費春鋤,江、楚遙遙望屬車。豈有千官懷去就,翻勞萬乘久躊躇。朱提喜賜儒生對,黃帕傳看邊吏書。廷議半年長不決,澶淵親詔已全虛!
去日追班入紫宸,花間鹓鷺片時親。綸扉白發南陽舊,侯印黃金恩澤新。羽檄遙知邊奏至,龍顏時向內家顰。自聞東越唇亡后,早使憂天泣小臣。
光祿蔬盤出尚方,柘枝新染布袍黃。威儀已睹漢司隸,邊幅還嗤蜀子陽。書載五車分秘閣,手裁三詔壓明光。六龍此日無消息,夜半占星淚幾行!
鹿場乃蕃窟,化為良田疇。
稻苗似書帶,潤澤如膏油。
無煩理荒穢,苗盛眾草囚。
人力解胼胝,百金買馴牛。
鵝鴨有新喜,豝豵非遠憂。
早禾當夏刈,晚田及冬收。
況有甘蔗林,青青滿中丘。
可以安作息,失德于乾糇。
摽心對充耳,覯閔夫何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