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張相公太原亭懷古詩
飛泉天臺狀,峭石蓬萊姿。
潺湲與青翠,咫尺當幽奇。
居然盡精道,得以書妍詞。
豈無他山勝,懿此清軒墀。
飛泉天臺狀,峭石蓬萊姿。
潺湲與青翠,咫尺當幽奇。
居然盡精道,得以書妍詞。
豈無他山勝,懿此清軒墀。
飛泉如同天臺山的景象,峭石有著蓬萊山的風姿。溪水潺潺流淌,山石一片青翠,近在咫尺卻有著清幽奇絕之景。這里果然盡顯精妙之道,能夠讓人寫下美妙的詩句。難道沒有其他名山的勝景嗎?只是我更贊美這清幽的亭臺之地。
張相公:可能是當時的一位宰相,具體身份需結合更多背景確定。
天臺:天臺山,在浙江,以山水奇秀聞名。
蓬萊: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潺湲(chán yuán):形容溪水、泉水流動的聲音。
咫尺:比喻距離很近。
精道:精妙之道。
妍詞:美妙的詩句。
懿(yì):贊美。
軒墀(chí):指亭臺階前之地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題來看,是詩人與張相公一同在太原亭時所作。當時可能是兩人在亭中觀景,被眼前景色所觸動,詩人遂寫下此詩表達感受。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太原亭周邊的清幽奇景。其特點在于善用比喻描繪景色,語言清新自然。雖在文學史上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敏銳感知和細膩表達。
客來竹林下,時聞澗中琴。經房在幽竹,庭戶皆春陰。孤吟遂忘返,煙景生愈深。
向壁梳頭白,開門落葉黃。巫山朝雨歇,楚岫莫云長。竹嶼詩成后,茅檐酒熟香。杖藜看菊圃,隨挈小壺觴。
豫樟材之雄,拔地恒千尺。冥將霄漢迫,密是鸞皇室。斬伐遭時艱,根荄走石壁。先公馀后澤,條肄今矹硉。又復儲楝梁,溪山再開辟。樹德必務滋,垂猷遠翼翼。幽齋蔭瀟灑,弦誦終日夕。成蹊者桃李,充牣皆黍稷。樂地貴名教,高風仰賢式。蔽芾晉公槐,蒼寒孔明柏。邦人所敬恭,君子以觀德。
孤亭高倚暮云秋,平楚蒼蒼望石頭。紫氣微分雙闕影,白云中斷大江流。蕭森落木來悲氣,迢遞青山入壯游。王業千年根本在,燕吳兩地對皇州。
顯貴無朋詩有儔,嶺東文籍載名流。一身早富詩書畫,八卷今藏宮館樓。老樹逢時春怒放,古泉未竭涌難休。作詞自挽尤高雅,月灑山河一笛幽。
閣坐翛然景色殊,滄波遠近縠文鋪。晴黿戲水綠于染,健鶻粘天青欲無。極望千峰爭日出,中懸一柱擘云孤。倚闌興劇盻京口,忽有扁舟來百壺。
怪天涯飄泊,似楊花,離懷恁零星。正旌旗四出,群山無語,笳鼓連城。劍氣刀光不斷,草木亦膻腥。忍聽哀鴻唳,滿地秋聲。回首銅街車馬,倘歌休舞倦,月冷花醒。漫窮途雪涕,相向眼誰青?念家山、鶴愁猿病,問甚時歸夢落寒汀?披襟望、又危檣外,風捲云平。
淮陽冰綻柳條新,風物暄妍土俗淳。捧詔暫辭雙闕路,勸農深入四郊春。茶煙靜拂聽琴鶴,谷雨輕籠鋤麥人。贏得褰帷恣吟興,落花飛絮滿車茵。
漏盡銅虬夜未闌,曙星炯炯碧云端。馬頭籠燭沖寒去,直過南山第二關。
魂游今夕定何鄉,忍對華燈獨舉觴。壁上龍蛇神未死,座間風雨夜偏長。寒林漫托孤棲翼,古匣深蟠百鍊鋼。平日讀書渾恨少,五車剛費一杯藏。
秋日留題翠壁層,出山聊近在山僧。肩輿又上沙頭渡,隔水人家兩岸燈。
國色雙花相并栽,周郎分得小枝來。漢宮早有君王見,金屋須教一處開。
荼毒何堪此老身,哭兒哭母白頭人。海枯兩眼惟乾血,天喪一家俱至親。多病所需常乏藥,殘生未了尚憂貧。勞勞筋骨仍婚嫁,獨對梅花愧世塵。
踐約人來共茗甌,一天微雨洗閒愁。乾坤無恙宜懷古,壇坫蕭然總似秋。幸有嵐光映隋塔,好憑竹檻望湖鷗。清心最是普庵咒,莫任紅塵誤白頭。
花落江南酒市春,逢君歸騎帶京塵。一杯相屬成知己,何必平生是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