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鷺亭
危亭跨城巔,因洲名白鷺。
開軒二水上,寓目萬景赴。
風濤豢魚龍,煙云變汀渚。
孤禽點鐘山,片席下吳浦。
閑人得閑愁,憑欄嘆今古。
脈脈臨長江,寒潮自來去。
危亭跨城巔,因洲名白鷺。
開軒二水上,寓目萬景赴。
風濤豢魚龍,煙云變汀渚。
孤禽點鐘山,片席下吳浦。
閑人得閑愁,憑欄嘆今古。
脈脈臨長江,寒潮自來去。
高聳的亭子橫跨在城巔之上,因為江中的沙洲名為白鷺而得名。打開軒窗面對兩條江水,滿眼都是萬千景色撲面而來。風濤好像在豢養著魚龍,煙云讓汀洲和水中小塊陸地不斷變幻。孤獨的鳥兒在鐘山啼鳴,一片船帆駛向吳地的水浦。清閑的人有著閑愁,靠著欄桿感嘆古今。默默地面對著長江,寒冷的潮水自然地漲落。
危亭:高聳的亭子。
因洲名白鷺:因為江中有名為白鷺的沙洲。
開軒:打開窗戶。
寓目:過目,觀看。
豢:喂養。
汀渚:水中或水邊的平地。
點鐘山:在鐘山啼叫。
片席:指船。
脈脈: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動表達情意,這里形容默默無語。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在登上白鷺亭,面對眼前的自然景觀和歷史遺跡,有感而發。可能當時社會處于相對穩定或動蕩的時期,詩人借景抒發對歷史變遷和人生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登亭所見之景抒發古今感慨。其特點是景中含情,通過生動的景色描寫展現出宏大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特別著名,但也體現了詩人對自然和歷史的感悟。
小小荒廬圍綠水。門外清陰,近水栽桃李。
古道不須留姓氏,負薪識是鄰家子。
笑問鄰童曾識汝,曲指東邊,著第三家是。
一擔束芻挑乍起,晚炊煙出茅檐里。
事有萬殊,
法無異說。
寒但言寒,
熱但言熱。
飛鶉風動涉晴沙,鎖翠云深景欲賒。
五色別開新錦綺,一灣長抱舊人家。
捲舒濃淡堪圖畫,擁藹紅黃換物華。
煙水休云三島隔,且輸耕讀得生涯。
野艇迢迢信所之,歸來常及欲昏時。
陂塘煙重怨姑惡,林薄月明悲子規。
出谷寺鐘初縹緲,穿籬績火已參差。
欣然笑向應門說,又了浮生一首詩。
此去路悠悠,鄉心攪客愁。
浪推舟上下,山逐水沉浮。
徹夜惟聞雨,長途易感秋。
臨風增悵觸,滄海正橫流。
江左惟公,爭些子、吾其衽發。談笑里、旄頭泛掃,斗杓旋斡。投一粒丹元氣轉,下三數著輸棋活。把晉朝王謝傅同看,誰優劣。
飛凱奏,清夔峽。蠲和糴,寬畿浙。有三千功行,待從頭說。玉斝滿斟長壽酒,冰輪探借中秋月。更慈幃、喜見鳳將雛,添丹穴。
裁成白首全無用,默坐高齋幾石衢。
肯笑老人迂闊甚,買田為井亦橫渠。
十里徽人藉此翁,車徒真免哭途窮。
病夫只有閒中計,萬古乾坤大道中。
黃里裹冰膚,累累若貫珠。
誰將龍刮目,未許荔稱奴。
益智神能健,清心暑可驅。
更憐嘉樹蔭,霜雪總無殊。
閉門不看宜州山,
臨去還來訪窟顏。
聊欲向僧尋枕簟,
溪軒暫臥聽潺潺。
谷雨新晴采露芽,
清泉活火試甌華。
十年櫻筍江南夢,
最愛苕溪隱士家。
雜花開遍縣城東,不惜提壺細雨中。應是花枝羞老客,故含春恨泣殘紅。
一庭寒柏寺荒涼,亦有花枝出短墻。善政得閒能喚客,春風相伴倒壺觴。
欲尋彼岸嘆迷津,暫對山僧面目真。
暮雨留車成小住,寒云鎖寺不知春。
子將月旦尋遺論,明遠風懷信可人。
記取汝墳橋畔路,重來桑下證前因。
深院秋千繡帶輕。衣沾香汗玉釵橫。最憐節氣近清明。
怕見落英春欲暮,倦開翠幌夢頻驚。碧桃花下戲調鶯。
郁盤山色劍門陰,驛路霜乾葉脫林。
古柏千章有龍氣,怪峰萬疊如鬼森。
關河短劍人空老,風雨疲驢客自吟。
日暮將軍營外過,靈旗猶繞陣云深。
一把黃茅新蓋屋。檐角低低,為避西風肅。
欲向東籬重系菊。荒園斫得湘君竹。
蟋蟀寒吟聲不足。楓樹垂丹,還有些兒綠。
九月霜痕融似玉。空階迸下紅榴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