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彥規 其六
我誦千濤噴雪詩,急提筆去寫僧扉。
碧蘆陰處評文坐,黃菊花時載酒隨。
老丈為兒親送藥,衰翁頼子少呼醫。
最是秦中葬枯骨,不須銘墓只鐫肌。
我誦千濤噴雪詩,急提筆去寫僧扉。
碧蘆陰處評文坐,黃菊花時載酒隨。
老丈為兒親送藥,衰翁頼子少呼醫。
最是秦中葬枯骨,不須銘墓只鐫肌。
我誦讀著如千濤噴雪般壯麗的詩篇,急忙提筆將感悟寫在僧舍的門上。曾在碧綠蘆葦的陰涼處坐著品評文章,在黃菊盛開時帶著美酒相伴。老丈曾為兒子親自送藥,衰翁也依賴著兒子而減少了求醫。最痛心的是在秦中埋葬兒子枯骨,無需銘刻墓碑,他的音容早已刻在我心底。
千濤噴雪詩:形容詩歌氣勢磅礴,如波濤涌起濺起雪花。
僧扉:僧舍的門。
老丈:這里指作者自己。
頼:同“賴”,依賴。
秦中:泛指今陜西中部平原地區。
鐫肌:刻在肌膚上,形容印象深刻。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題“哭彥規”及內容可推測,此詩是作者在兒子彥規去世后所作。可能當時作者身處秦中,在悲痛中回憶與兒子的過往,寫下此詩以寄托哀思。
這首詩主旨是悼念兒子彥規。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回憶與兒子的生活片段,將喪子之痛表達得淋漓盡致。在文學上雖可能未產生廣泛影響,但展現了作者個人情感的深度和詩歌的感染力。
七月來同軌,因山儉德昭。
堯喪三載慕,禹葬百神朝。
寂寞龍樓閟,凄涼鳳輦遙。
臣民紛雨泣,血灑浙江潮。
市聲中斷屬河清,鷗鷺無情亦有情。
不與狂瀾同泛泛,故留明月作生生。
一樽寧共彭宣醉,盡室肯容西子行。
不是主人風味薄,門前弱水即蓬瀛。
江南山盡處,開辟如石門。
下有琴筑聲,哀湍激箭奔。
殘雪護峰頂,篁竹如四垣。
老翁僅百歲,曝背抱兒孫。
問之不我譍,嗒然而忘言。
疑爾秦人徒,此類桃花源。
寒日欲西頹,不容駐短轅。
驅車下山去,逼耳聞清猿。
回顧但煙靄,路絕無攀援。
他年儻再逢,共醉老瓦盆。
兩兩臺符逼斗魁,就盈彌月早春回。
細斟靜治曹參酒,重放和羹傅說梅。
山立時行錫難老,鸞停鵠峙喜多才。
千鐘未足為公壽,盡挹滄江入壽杯。
國香淪落在天涯,常畏人知使護遮。
雅韻曾翻西掖砌,佳名宜亞子亭花。
野僧好事勤栽植,北客思鄉倍嘆嗟。
安得花前還醉倒,可憐不屬五侯家。
酌君以烏程若下之酒,贈君以魯山于??之聲。
酒以惜在原兄弟之別,歌以見愛民父母之情。
大江襟喉城鐵甕,萬旅連營地勢重。
天弧北射掃欃槍,云陽健令時方用。
從官四十腰銅章,萊衣弄孫娛高堂。
未妨朿濕先馭吏,立去敗群如牧羊。
繭絲保障優租賦,甌窶污邪飽禾黍。
冠蓋使客應薦賢,不日姓名徹當寧。
索別作惡殊匆匆,呻吟病臥號秋蛩。
松竹讀書得新句,緘題數寄北來鴻。
不厭城隅僻,新成芥子庵。
負暄真化國,空想極毗嵐。
日月須彌頂,風云鈷鉧潭。
冬窮數九九,玄旨扣三三。
何假維摩榻,偶同彌勒龕。
氎巾方縱解,驪頷或深探。
處遯心無悶,居貧實不貪。
微塵無盡藏,安住我伽藍。
具區吳松同一水,季鷹英靈呼不起。
波平風靜落日明,一碧青銅三萬里。
幻成水墨思范寬,點綴臥虹排雕欄。
曜晻楓林帶煙雨,白鶴飛去何時還。
老子登臨屢春晚,胸吞云夢極荒遠。
鞭笞鸞鳳恣遨游,幾日蓬萊又清淺。
何時膾鱸平波秋,湘娥鼓瑟纖指柔。
卻跨玉虹朝汗漫,誰能直釣無垂鉤。
南山長鬣五大夫,峩冠織翠華襟裾。
老藏山澤骨相臞,捐軀鼎鼐計不踈。
偶向寒窗伴腐儒,坦腹聳身止坐隅。
鼻觀如與芝蘭俱,非煙非霧時有無。
愧爾不及清廟瑚,竊蒙顧盼承吹噓。
彌明不解世俗書,啞然尚能賦此乎。
我慙劉侯敢詆渠,明窗晝永勤三余。
三生結習痛掃除,尚余聞熏六鑿俱。
篆煙起滅凌太虛,嗒然隠幾兼忘吾。
不須歸夢更成都,九日西湖病已蘇。
試把黃花元自好,可憐白首不勝扶。
誰邊醉帽風欹側,去底征鴻月有無。
一夜撫心欣有得,后來人物不如吾。
誰識阜陵天上物,亦從潘李乞刀圭。
半規肯博千金璧,四海仍傳一角犀。
柏葉春齊初養麝,髯松歲晚復然臍。
直須數子成家日,是我浯溪得再題。
莫年愛山心,已作鐵樣頑。
晨光與意會,起行適滄灣。
峽深石固削,水落樹自閑。
腕中百斛力,屋底聲潺潺。
竹君如余子琴張,友此百十庸何傷。
聽渠風雨夜深語,撼我窗幾無邊涼。
起來顛倒急穿襪,直恐吾廬變林樾。
卻煩清影過墻來,已約姮娥借明月。
艱難當不減腰圍,過盡瞿塘幾夕暉。
萬里江山勞疾置,一番書札枉親揮。
塵埃好卻西風扇,行李仍從北道歸。
底處最關天下事,秋來馬不龁民肥。
出郭尋幽興自長,叢林梅子未全黃。
問禪欲契風幡話,宴坐聊參知見香。
觸念未通成系橛,安心無法是還鄉。
卻憐石岊送迎處,潮落潮生有底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