賑饑篇贈程守 其一
楚有循良守,流民萃一方。
薪蒸溫病骨,菽粟飫饑腸。
永欲充編戶,無心憶故鄉。
恩深何以報,惟有一爐香。
楚有循良守,流民萃一方。
薪蒸溫病骨,菽粟飫饑腸。
永欲充編戶,無心憶故鄉。
恩深何以報,惟有一爐香。
楚地有一位奉公守法、愛護百姓的太守,讓流亡的百姓聚集到了這一個地方。他用柴草溫暖生病百姓的身體,用糧食填飽饑餓百姓的肚子。百姓們希望永遠成為這里的編戶之民,不再想念自己的故鄉。太守的恩情深厚,百姓們不知如何報答,只能點上一爐香祈福。
循良守:奉公守法、愛護百姓的太守。
萃:聚集。
薪蒸:柴草。
飫:飽食。
編戶:編入戶籍的平民。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知當時楚地可能遭遇饑荒,有流民出現。程守作為當地太守,積極救助流民,作者有感于此創作此詩,以贊揚太守的善舉。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太守救助百姓的善政。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描寫百姓的反應體現太守恩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社會現實和官員的作為。
西風露零。高樓笛聲。無端吹起離情。落梧桐葉輕。
三更四更。云窗未扃。小蟾斜影分明。掛欄干正平。
嗟予昏昏,幼誦古文。
日邁月征,四十無聞。
諸子我從,慚赧何云。
通信遐荒頃刻間,
泰西電學蓋區寰。
鐵繩橫海神龍避,
銅線傳聲驛馬閒。
問答全非憑筆墨,
往來似不隔河山。
鐘杯路管工夫巧,
從此歐洲有魯班。
何事登堂慰伯俞,空闈一拜舊羅襦。
白楊風急吹萱草,鴻雁天寒泣孝烏。
玉帳珥貂身暫遠,瑤臺遺蛻手親扶。
祥芝定發金華嶺,雪遍梅花隱絳趺。
燭光相伴生怊悵。涼風裊裊吹羅帳。昨夜夢中時。牽衣前致辭。天邊鴻雁羽。曾寄叮嚀語。不信不思家。霜楓紅似花。
春花記似春衫好。秋華又遂秋光老。孤雁叫長天。驚人秋夜眠。疏桐篩碎月。鴛瓦霜如雪。除是不思鄉。思鄉應斷腸。
中年莫說青年樂。當時酒味如今薄。獨上赤欄橋。湘靈休見招。迢迢河幾曲。莽莽來星宿。花謝去年枝。思歸何處歸。
玉瓶綠酒難成醉。醉時還寄醒時事。要識別離心。試看春淺深。夢中歸路短。覺后愁腸滿。鐵硯帶冰呵。詞成還奈何。
荊離不似相逢好。流年催得游人老。絲柳冪長堤。水深歸路迷。逝波橋下淥。雨過山如浴。亂草帶斜暉。愁多只自知。
謝屐低前齒,
登臨勢漸雄。
嵐光動衣袂,
知在翠微中。
花影著船仍逐浪,鶯聲到耳似誇春。殷勤吩咐堤邊柳,莫把柔條繫遠人。
渺渺江湖日欲低,淡云籠雨眼中迷。東風不與行人去,只管催鶯故故啼。
清風截斷排檐雨,返景燒成冠嶺霞。定是來朝好春色,海棠須作小桃花。
山狖暗穿黃葉響,沙烏遠叫白煙昏。采蘭童子歸來晚,一道香風先到門。
清曉渡橫江,江上月寒霜白。
寂寞斷橋南畔,有一枝春色。
玉肌孤瘦恰如伊,此際轉相憶。
且道這些煩惱,看幾時休得。
簪紱源流遠,詩書氣味香。
啼鶯翔澗谷,鳴鳳瑞朝陽。
壯志欣辰告,羸軀痛夕亡。
萬夫今失望,擬欲問蒼蒼。
東風吹折鳳山芽,驛獻花箱仗使家。
遙想仙芳供御盌,應憐味諫落天涯。
厥包錫貢何年始,其苦如飴信地嘉。
齋祭無繇陪褥位,膏馀分丐咀菁華。
封罷虛堂思寂寥,殘鐙風幌影頻招。
用同洴澼求龜藥,飽羨侏儒憶炙鸮。
故我依人從枳化,新霜入鬢愧蟲雕。
軟紅自哂君何與,葺帽鞭絲一樣飄。
樗散端如老鄭迂,喜尋山水每攜扶。
歸來倦臥蓬門晚,猶憶松篁巧映途。
鱗比方田舊賜莊,劫余幽徑未全荒。
山光拂檻含朝爽,塔影凌空淡夕陽。
檐卜花開無俗韻,伊蒲饌設有余香。
歸途十里沿鐘阜,還訪參軍舊草堂。
花花相對葉相當,
一曲勾留一段香。
自笑愛根牽未了,
著緋司馬本來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