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東山寄昌叔
城上啼烏破寂寥,思君何處坐岧峣。
應須綠酒酬黃菊,何必紅裙弄紫簫。
落木云連秋水渡,亂山煙入夕陽橋。
淵明久負東籬醉,猶分低心事折腰。
城上啼烏破寂寥,思君何處坐岧峣。
應須綠酒酬黃菊,何必紅裙弄紫簫。
落木云連秋水渡,亂山煙入夕陽橋。
淵明久負東籬醉,猶分低心事折腰。
城上啼叫的烏鴉打破了寂靜,我在想你此時正坐在何處的高山上。你應該用綠酒來酬謝黃菊,何必讓紅裙女子吹奏紫簫。落葉與云相連在秋水渡口,亂山的煙霧融入夕陽下的橋。陶淵明長久以來辜負了在東籬下醉酒的時光,還不得不委曲求全去折腰。
九日:指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
昌叔:王安石妹夫。
岧峣(tiáo yáo):高峻的樣子,這里指高山。
綠酒:新釀的酒,因未濾清,泛有綠色泡沫,故稱。
紅裙:代指女子。
落木:落葉。
分(fèn):甘愿。
折腰:指屈身事人。
此詩創作于王安石推行變法時期。當時他身處官場,事務繁忙,但內心可能也有對閑適生活的向往。在重陽節登高時,思念遠方的妹夫昌叔,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思念和自身復雜心境。詩中既有對秋景的描寫,又有對生活態度的思考,借古抒懷,體現了王安石詩歌的特色,在其作品中有一定代表性。
坐久冰生硯,無聊撚白髭。
友朋上心處,風雪打頭時。
夜永孤燈共,天寒一雁知。
兒童來膝下,撥火覓蹲鴟。
厭于奔走樂閑居,湖海交游任闊疎。
燕去又為千里客,雁來誰寄一行書。
青山對面如相識,白發無情亦懶梳。
屋外有園三數畝,春風盡可學耕鋤。
蒲團穿幾個,性地忽然開。
禪向靜中透,詩從悟處來。
三椽青嶂里,一榻白云堆。
自說為僧后,浮生百念灰。
達者古來少,貪心竟莫醫。
塵中何了日,夢里亦忙時。
富貴人無足,膏肓病不知。
黃金身外物,萬事且隨宜。
留吳幾兩月,每見若親知。
卻恨臨行日,相尋不見師。
黃花籬下酒,白發坐中詩。
別后頻思憶,書成欲寄誰。
一陶催發萬園林,平施工夫天地心。
計出陳奇殲巨寇,盟推滕六長諸任。
三登氣象先呈臘,一統封疆后視今。
多謝玉龍擎重力,太平蓑笠好溪陰。
九斗峰前太乙臨,星辰亦監此時心。
樓高不礙光芒入,坐久忽驚風露深。
千古圣賢書里見,吾身學問性中尋。
夜窗勤苦追先哲,名字何分昔與今。
高志愛官閑,來從玉筍班。
離家買湖石,開印對巾山。
風月添新句,朋游記舊顏。
桃花元有約,猥賤未能攀。
草荒泥磴滑,老病厭扶持。
雨逐云先后,路隨山險夷。
天寒禽自浴,屋漏榻頻移。
吟事愁無緒,梅花意亦悲。
盡日山窗下,松風細細吹。
喜于同坐處,樂在聽琴時。
幽幾靜相對,斜陽過不知。
江湖襟誼好,臨別問來期。
窗下看書坐,挑燈庭欲分。
秋聲鳴處遠,落葉靜中聞。
庭月一方雪,爐香數朵云。
寄來詩在幾,讀著又思君。
單呂早識隆準公,擇壻能得人中龍。
云何托女不托宗,歡娛未了萬事空。
沛人猶言令善相,善相如此術亦窮。
高皇先識萬物表,芟刈群雄如薙草。
孽女近在目睫間,濫觴不戒使滔天。
向非遺后余此二三老,安知北軍袒右與袒左。
嗟哉涂山啟夏任啟周,女德王功相匹休。
令名堂堂照千古,不似沛中呂氏女。
羅浮峰對海壇峰,只隔長江半里風。
君向西方了生死,我于易象悟窮通。
數聲清梵空林下,一幅漁罾落照中。
各各閉門無俯仰,不相同處偶相同。
華軒居地隠,塵世總相忘。
白發坐來久,青山立在旁。
兩峰如拱手,一鶴自升堂。
唯諾疑相應,松琴奏羽商。
何處青山無白骨,先生高節死猶存。
古今人物一抔土,閩浙詩書百世孫。
鄉邑有祠尊往哲,樵芻知禁避荒垣。
斷碑殘碣堪摩拭,慙愧年年宿草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