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侍讀學士尚書右丞李公挽辭三首 其三
歲晚轘轅道,神歸嵩少原。
百年封域廣,三品葬儀尊。
笳吹迎風急,帷裳蔽日昏。
洛人應墮淚,幾世見銘旛。
歲晚轘轅道,神歸嵩少原。
百年封域廣,三品葬儀尊。
笳吹迎風急,帷裳蔽日昏。
洛人應墮淚,幾世見銘旛。
年末時分在轘轅道上,您的神魂歸向嵩少山原。百年之后您的墓地廣闊,三品官員的葬禮儀式尊貴。胡笳吹奏聲迎著風急切響起,帷帳遮蔽得日光昏暗。洛陽的人們應該會落淚,幾代人才能見到這樣的銘幡啊。
歲晚:年末。
轘轅道:古道路名,在今河南偃師東南,地勢險要。
嵩少原:嵩少指嵩山,原即原野,這里指嵩山一帶的原野。
封域:墓地。
三品:古代官員品級,這里指逝者生前的官階。
笳吹:胡笳吹奏的聲音。
帷裳:指葬禮上的帷帳。
銘旛:即銘旌,出殯時為死者招魂的幡。
此詩應是在李公去世后所作。李公為翰林侍讀學士尚書右丞,品級較高。詩人在年末聽聞其去世消息,參加葬禮或得知葬禮情況后,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表達對逝者的悼念。
這首詩主旨是哀悼李公的離世。其突出特點是通過描寫葬禮的場景來渲染哀傷氛圍,表達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對官員葬禮的重視和人們的哀悼之情。
沐雨梳風有底忙,
解鞍來宿贊公房。
傳聞三嶺連天峻,
未到王千已斷腸。
一株紅瘦隔天涯,珠箔深沈貼絳紗。欲賞清尊風雨隔,負他三月盡時花。
江南秋盡雁初飛,應是深閨欲寄衣。剔罷銀燈金剪澀,一雙紅箸隱寒機。
越裙競舞楚腰枝,最是春風惜別時。
一院晴光然翡翠,滿庭皓月凍胭脂。
紅顏愿憶凝灰處,玉貌何堪搖落思。
莫共朝榮爭似錦,日移麗影已差池。
載酒攜囊海上游,石灣風景正當秋。
晴開萬井新洲近,水落千尋古岸浮。
席帽峰前看舞鶴,仙人橋畔聽吟鷗。
主人醉倒不知返,直羨漁翁弄釣舟。
紅閨里,蝶粉曬花枝。
修竹陰濃風細細,紗窗人定日遲遲。
午倦睡些時。
星斗無光夜色寒,一軍驚擁將登壇。
爭功土聚沙中語,遇敵師從壁上觀。
誰敢倚公為砥柱,可憐報國只心肝。
東南一局全輸卻,當局翻成袖手看。
古臺僧種萬株松,斸茯烹芝作佛供。滿地綠云涼不動,雨花橋畔一聲鐘。
門署程鄉李仲昭,人天同把佛香燒?;椟S一片羅浮月,留照梅花影不消。
老鐵真書瘦益奇,何人知出猛龍碑。名臣遺墨逋臣記,五百阿羅共護持。
臥廬人昔如龍起,
鼎足魏吳如等閒。
若結梅花為保社,
林逋只合住孤山。
湖水連江綠,扁舟載夢歸。
病消杯在手,寒盡樹更衣。
樵牧各余契,弟昆惟汝違。
松花開落處,應有彩云飛。
何處秋光好,田園占一邱。
短鐮朝刈秫,長笛暮歸牛。
酒熟邀人飲,雞肥與婦謀。
傍籬開竹徑,插竹護蔬疇。
試上西郊望,翛然此興悠。
關河漠漠朔云屯,晉室猶馀舊寢園。父老百年南望盡,宋公無意在中原。
夢里風濤海上山,盡披心力濟時艱。豈知平洛加殊禮,一夕音從閫外還。
脫幘長嗟恨未平,疆場何日得休兵。六州春燕巢林木,此際應思萬里城。
破浪長風志不群,丈夫雄武不須文。時窮醉尉猶相厄,粟飯何心到庾君。
潯陽臥內握戎機,恩寵那知事漸非。有詔奪情初強起,君王親賜綵綸衣。
始寧山下賦山居,謝客登臨樂有馀。早為韓仇施一擊,健兒何事出桃墟。
郊野怡情酒數杯,笨車羸馬日裴徊。鳴騶道上頻相避,知是三郎鹵簿來。
歸來三徑得閒身,家世曾為晉輔臣。江介繁華搖落盡,酒邊猶有義熙人。
煙雨重重宿鳥驚,
惜花愁聽落花聲。
只今閨閣應寥寂,
還憶亭臺芳草生。
久無音信到羅幃,
路遠迢迢遣問誰。
聞君折得東堂桂,
折罷那能不暫歸。
湖上春風生綠波,扣門有客遠相過。開窗共愛青山好,臨水方憐白發多。勛業鏡中還自笑,聲名身后定如何。云間黃獨行堪斸,歸去茅檐隱薜蘿。
少年功業已無心,況復蕭蕭雪滿簪。蔡澤生平空自許,杜陵老去即長吟。煙中草色孤村晚,雨后松花一徑深。正憶家山無限好,隔林何處語幽禽。
野人何苦赴官差,
符使追呼撓道懷。
幸有于門香積供,
不如隨喜去羅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