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邵察院知朗州
郡齋全占五谿云,就養辭權以孝聞。
重戴舊稱秦御史,高堂新授漢封君。
板輿為別經三載,壽酒先斟滿十分。
我嘆今生無此事,賦詩相送淚雰雰。
郡齋全占五谿云,就養辭權以孝聞。
重戴舊稱秦御史,高堂新授漢封君。
板輿為別經三載,壽酒先斟滿十分。
我嘆今生無此事,賦詩相送淚雰雰。
郡齋完全被五谿的云霧籠罩,你為侍奉雙親辭去職權以孝聞名。你曾如秦代御史般頭戴重戴,如今你高堂獲得漢時那樣的封贈。坐板輿與親人分別已過三年,先斟滿十分壽酒。我感嘆自己今生沒有這樣的事,賦詩送你淚水紛紛落下。
郡齋:指州郡長官辦事居住的地方。
五谿:地名。
就養:侍奉父母。
重戴:古代一種帽子,這里指代御史。
板輿:古代老人乘坐的一種交通工具。
雰雰:紛紛揚揚的樣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知邵察院為了侍奉雙親辭去職權,詩人有感于此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重視孝道,詩人對邵察院的孝行表示贊賞和感慨自身。
此詩主旨是贊揚邵察院的孝行。特點是情感真摯,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當時社會對孝道的推崇。
羸驂出更慵,林寺已疎鐘。
踏緊寒聲澀,飛交細點重。
圃斜人過跡,皆靜鳥行蹤。
寂寞梁鴻病,誰人代夜舂。
寓賞本殊致,意幽非我情。吾常有流淺,外物無重輕。
各言藝幽深,彼美香素莖。豈為賞者設,自保孤根生。
易地無赤株,麗土亦同榮。賞際林壑近,泛余煙露清。
余懷既郁陶,爾類徒縱橫。妍蚩茍不信,寵辱何為驚。
貞隱諒無跡,激時猶揀名。幽叢靄綠畹,豈必懷歸耕。
七里灘聲舜廟前,杏花初盛草芊芊。
綠昏晴氣春風岸,紅漾輕綸野水天。
不為傷離成極望,更因行樂惜流年。
一瓢無事麛裘暖,手弄溪波坐釣船。
赤墀高閣自從容,玉女窗扉報曙鐘。
日麗九門青鎖闥,雨晴雙闕翠微峰。
毫端蕙露滋仙草,琴上薰風入禁松。
荀令鳳池春婉娩,好將余潤變魚龍。
昔歲東林下,深公識姓名。
爾來辭半偈,空復嘆勞生。
憂患慕禪味,寂寥遺世情。
所歸心自得,何事倦塵纓。
箭頭破帖渾無敵,杖底敲毬遠有聲。
馬走千蹄朝萬乘,地分三郡擁雙旌。
春風欲盡山花發,曉角初吹客夢驚。
不是邢公來鎮此,長安西北未能行。
微生竟勞止,晤言猶是非。
出門還有淚,看竹暫忘機。
爽氣三秋近,浮生一笑稀。
故山松菊在,終欲掩荊扉。
從小識賓卿,恩深若弟兄。
相逢在何日,此別不勝情。
紅粉座中客,彩斿江上城。
尚平婚嫁累,無路逐雙旌。
輕陰隔翠幃,宿雨泣晴暉。
醉后佳期在,歌余舊意非。
蝶繁經粉住,蜂重抱香歸。
莫惜薰爐夜,因風到舞衣。
雨濕菰蒲斜日明,茅廚煮繭掉車聲。
青蛇上竹一種色,黃蝶隔溪無限情。
何處樵漁將遠餉,故園田土憶春耕。
千峰萬瀨水潏潏,羸馬此中愁獨行。
槲葉蕭蕭帶葦風,寺前歸客別支公。
三秋岸雪花初白,一夜林霜葉盡紅。
山疊楚天云壓塞,浪遙吳苑水連空。
悠然旅榜頻回首,無復松窗半偈同。
水漾晴紅壓疊波,曉來金粉覆庭莎。
裁成艷思偏應巧,分得春光最數多。
欲綻似含雙靨笑,正繁疑有一聲歌。
華堂客散簾垂地,想憑闌干歛翠蛾。
賓筵得佳客,侯印有光輝。
候騎不傳箭,回文空上機。
塞城收馬去,烽火射雕歸。
惟有嚴家瀨,回環逕草微。
棲息消心象,簷楹溢艷陽。
簾櫳蘭露落,鄰里柳林涼。
高閣過空谷,孤竿隔古岡。
潭廬同淡蕩,髣髴復芬芳。
世機消已盡,巾屨亦飄然。
一室故山月,滿瓶秋澗泉。
禪庵過微雪,鄉寺隔寒煙。
應共白蓮客,相期松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