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太師中書令魯國曾宣靖公挽詞二首 其二
璧宮人去水潺潺,帝輦空臨淚一潸。
白玉薦樽陪廟食,黃金灑翰落碑顏。
星辰掩靄移天上,桃李芬芳滿世間。
門外沙堤何日盡,只應陰施在銀山。
璧宮人去水潺潺,帝輦空臨淚一潸。
白玉薦樽陪廟食,黃金灑翰落碑顏。
星辰掩靄移天上,桃李芬芳滿世間。
門外沙堤何日盡,只應陰施在銀山。
璧宮之人離去,流水潺潺,皇帝親自前來,淚水潸然。用白玉酒杯供奉,陪享宗廟祭祀,御筆用黃金書寫,碑上文字光彩。星辰被遮蔽,仿佛在天上移動位置,他培育的人才如桃李般芬芳滿世間。門外沙堤不知何時才會消失,大概是他暗中的善舉恩澤在銀山。
璧宮:可能指宮廷或與祭祀相關的宮殿場所。
帝輦:皇帝的車駕。
潸:流淚的樣子。
薦樽:進獻酒杯,用于祭祀。
廟食:在宗廟中享受祭祀。
灑翰:揮筆書寫。
碑顏:碑面,指碑上的文字。
掩靄:遮蔽。
沙堤:唐宋時,宰相、學士拜官,命以沙鋪路,因其位高權重。
陰施:暗中施行的善舉、恩澤。
曾宣靖公去世后,作者為表達對他的哀悼和敬意而創作此詩。曾宣靖公生前地位尊崇,為朝廷做出貢獻,其去世是朝廷的一大損失,作者在挽詞中表達對他的追思。
這首挽詞主旨是哀悼曾宣靖公,突出他生前地位尊榮、培育人才之功。語言典雅,意象豐富,藝術地表達了對逝者的敬重與懷念,在同類挽詞中有一定代表性。
生死親營一畝宮,瓣香誰解為南豐。
敢云貍首斑為美,常恐牛眠卜未工。
門下易名蕭穎士,帳前負笈馬扶風。
吹臺賦罷人何往,嗚咽黃流水自東。
清明香社鬧香山,
山頂曾來叩院關。
獨惜山靈少持護,
山中八景莫追攀。
誰扶病客起龍鐘,
恩在盆傾一雨中。
問訊九關何路到,
擬箋歡喜謝天公。
昔者陶靖節,為文工寓言。鑿空出漁人,飛花滿仙村。
遂使啖名者,處處名桃源。蓬萊古仙島,清淺生沙痕。
滄桑一轉瞬,變遷安足論?變遷猶自可,況復成沉淪?
龍伯釣鰲后,三山今無存。恐君到桃源,已異昔所聞。
租稅遍桑麻,丁役及子孫。桃花斫為薪,漁舟覓無門。
君當廢然返,就我同灌園。送君古渡頭,黯然為銷魂。
顥氣海上來,莽莽風塵昏。
門外初停嵇呂車,殷勤仍囑武昌魚。從來一點相知念,不為蒲輪便破除。
丹楓九月大江寒,欲結雙魚千萬難。何似只憑秋枕夢,泠然一夜度齊安。
秋聲風急閉重關,
淚寄瀟湘疏竹斑。
莫問蒼梧多少怨,
至今石化望夫山。
賀公矍鑠據歸鞍,不死龍沙風雪寒。到此才知臣罪重,余年敢忘主恩寬。
已無綠水疑巢父,容有蒼生望謝安。帷幄邊機重召對,漢家振旅不為難。
豈應聞喜轉生悲,無奈恩深重別離。億萬人中曾識我,五千里外更依誰。
荒煙爨冷分甘地,胡拍聲殘祖道時。此去桑榆但尋樂,不須棖觸寄相思。
圣主一言寤,長淮千耦耕。
山川皆在目,草木尚知名。
盍被腰金寵,徒為攬轡行。
諸郎襲馀慶,定自不慚卿。
智慧天生事事精,年臻耳順益通明。
元龍百尺高樓造,范蠡千金巨賈營。
合境深叨蠶利擴,片詞足息鼠牙爭。
還看孫子貽謀善,累計書香溢舊楹。
今日共尊王,
九原君知否?
化鶴倘將來,
摩挲柳莊柳。
山為屏障草為裀,
黃犢群中早奮身。
骨立詩書亦何有,
不如參取坐忘人。
南國川原幾變更,三杯長嘯不勝情。
蓬蒿半掩劉王塢,山水猶盤陸賈城。
海寺晚風傳梵唄,石門斜日送江聲。
登臨不用嗟殊代,翡翠明珠屬漢京。
煌煌華蓋近奎文,玉宇天高睹慶云。秋露每憐三徑菊,春風猶憶泮池芹。王言潤色毋多讓,尚食傳餐莫浪分。簪紱老逢臺閣選,好將忠赤報明君。
鈴索無聲玉漏殘,文淵閣上逼高寒。恩光頻對雙蓮炬,壽考何須九轉丹。蘭殿早朝隨喚仗,花磚晚步候鳴鸞。斯文說有吳夫子,淮海相望欲見難。
半雨半晴模樣,乍寒乍熱天時。榴花香逐濕風飛。綠云翻翠浪,水急轉前溪。
誰識清涼意思,珊瑚枕冷先知。秋光預若借些兒。剩催金粟鬧,素魄好揚輝。
新恩入典羽林軍,好及清朝幾策勛。淮海咽喉資挽粟,黃河璧馬見敲云。即今吳甸驪駒御,恰值堯階瑞草芬。何以贈行孤劍在,匝中時動斗牛文。
花驄北首五云隈,柱史承恩切上臺。方簡禁兵天策府,重瞻宸袞柏梁臺。名高繡斧風霜肅,績畫旂常日月開。四海交情今自見,直詞誰似孔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