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拾遺挽詞二首 其二
西晉登賢日,東堂第一人。
競推天下士,爭辟幕中賓。
故國無喬木,流風及搢紳。
新阡廣陵上,荒草欲含春。
西晉登賢日,東堂第一人。
競推天下士,爭辟幕中賓。
故國無喬木,流風及搢紳。
新阡廣陵上,荒草欲含春。
西晉選拔賢才的時代,您是東堂策試的第一名。大家都推舉您為天下的賢士,競相聘請您到幕府中做賓客。故鄉已沒有高大的樹木,您的遺風影響到了士大夫們。您的新墳在廣陵之上,荒草似乎要迎來春天。
登賢:選拔賢才。
東堂第一人:指在東堂策試中獲得第一名。
競推:競相推舉。
辟:征召,聘請。
故國:故鄉。喬木:高大的樹木,常比喻故國的舊臣。
流風:遺留下來的風尚、品德。搢紳:士大夫。
新阡:新墳。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推測可能是魯拾遺去世后,作者為紀念他而作。當時社會或許經歷著一些變遷,從“故國無喬木”可看出可能有朝代更迭或社會動蕩等情況,作者在這樣的背景下表達對魯拾遺的追思。
這首詩主旨是悼念魯拾遺。突出特點是通過今昔對比展現世事變化,以景襯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當時挽詞的創作風格,表達對賢才離世的惋惜。
明朝蹤跡又天涯,
不及同看九日花。
莫道秋來難作客,
心閑隨處即吾家。
驚魚樂深逝,倦鳥厭高飛。
獨人不如之,可不為之悲。
失路陷荊棘,日暮還依依。
家鄉隔山海,飄泊將焉歸。
歲月不我與,兩鬢倏已衰。
少壯不自力,老去愿皆違。
一第聲名動冕旒,淵源家學自梁丘。誰知雨化青衿日,最解風馳紫塞秋。幕府石洪嗟不作,河陽潘岳竟成休。雁行無復云邊訊,愁絕萱堂正白頭。
才非似舅辱心知,露豁襟期喜溢眉。縣組秦淮久依托,賓筵建鄴又追隨。聞君馴雉未多日,洎我分魚已后時。徒對弦歌誦遺愛,西風涕淚強裁詩。
出郭窮西原,行行迷遠近。
陟嶺如升天,下嶺如入井。
綠樹道上陰,青山水中影。
我來日已深,未覺成幽隱。
清風灑塵巾,明月照孤枕。
時復采黃花,微吟弄秋景。
昔在春官年,禮義尚相先。
堂屬如一體,斯道共鉆研。
閔子于此時,執侍以周旋。
自讒之昌矣,志士若委靡。
日月遞昃盈,天地互泰否。
閔子于此時,自反能不惴。
手持天官最,送子朝天去。
感慨難重言,言亦不盡意。
意馬防風奔,子其慎御御。
峰峰皆內向,真似未開花。一水二三里,沿洄上紫霞。林泉多鹿跡,巖壑半人家。瀑布條條好,風吹總不斜。
瀑花飛四壁,一半入空冥。時似白云起,氤氳滿翠屏。影長風易斷,聲急雨難零。下有流杯石,莓苔太古青。
多雨天湖決,魚飛下碧峰。船浮山口石,罾掛市門松。瀑布添無數,梅花積幾重。行行溪路暝,催客一聲鐘。
絕頂人皆住,茶田滿一山。牛羊云外冷,婦子雨中閒。木末潮痕濕,花多石色斑。峰峰可垂釣,未擬棹歌還。
斷峽開青玉,飛泉掛白虹。光搖千尺雪,聲亂一天風。臥石麑衣冷,披苔鳥篆通。茶人半紅粉,掩映翠林中。
蕭朱結綬,王貢彈冠。
正人在亂紅飛處。添個啼鵑,小簾朱戶。此際江南,落花時節甚情緒。送儂幾度。也輸到儂來作主。賣杏街樓,空閱盡年年春雨。
同去。趁章臺倦舞,最惜白家樊素。天涯一路。齊料理翠筵尊俎。慢騰騰行馬關河,靜悄悄離鸞院宇。只密寫東皇,遺愛綠陰千樹。枉分付萬紅遮路。鵑國樓臺,影兒曾貯。春似佳朋,尊前易散總難聚。要隨伊去。訪天外桃花倩女。水遠山長,試借問君家何處。芳句。把鶯恩蝶愛,題滿綠陰窗戶。沉沉院宇。只不合單留愁住。想畫舫灣到蘇堤,驀幾陣東風呼渡。乍閑了游人,長日來修花譜。
酣馀步遠塍,
暮景自清澄。
籬菊未堪摘,
溪魚猶可罾。
竹間挑晚稻,
荷底拾秋菱。
欲盡登高興,
攀崖更一層。
檻倚崩沙出
籬通亂水過
家人休掃石
自愛碧苔多
葛山仙隱。尚有馀膏留舊鼎。
十里梅花。夾道爭看袞繡華。
人間妙麗。并侍黃扉開國貴。
僻壤孤芳。羞澀尊前不敢香。
苦用貞心傳弟子
即應低眼看公卿
水中明月無蹤跡
風里浮云可計程
庭際孤松隨鶴立
窗間清磬學蟬鳴
料師多劫長如此
豈算前生與后生
餅餌那堪易荔枝,
坡翁怪石未為奇。
絳房冰粒無人嚼,
施與廬山老衲師。
撙齋一味好哦詩
試看傳神筆是非
雖得掀髯搜句狀
更參會意點頭機
苧羅村東苧羅西,
湖光照見越鬟低。
道人不作香奩體,
尚與殷動唱竹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