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樹
吾廬雙好樹,簇簇近浮煙。
急雨仍堪倚,斜陽不廢眠。
山童勤掃葉,稚子莫驚蟬。
俗態輕幽寂,柴門賴素偏。
吾廬雙好樹,簇簇近浮煙。
急雨仍堪倚,斜陽不廢眠。
山童勤掃葉,稚子莫驚蟬。
俗態輕幽寂,柴門賴素偏。
我家有兩棵美好的樹,枝葉簇擁仿佛接近浮動的云煙。即便急雨襲來也能倚靠它們,斜陽照著也不妨礙我安然入眠。山童勤快地清掃落葉,小孩子不要驚嚇樹上的鳴蟬。世俗之人輕視這清幽寂靜之景,幸有我向來偏愛這柴門內外的一切。
簇簇:形容樹木枝葉叢生聚攏的樣子。
浮煙:浮動的云煙。
仍堪倚:仍然可以倚靠。
不廢眠:不妨礙睡眠。
山童:山中的童子,這里指家中的童仆。
稚子:小孩子。
俗態:世俗的情態。
素偏:向來偏愛。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可推測,詩人處于一個寧靜的山居環境中。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世俗的喧囂和紛擾,而詩人選擇隱居于此,在兩棵樹相伴的生活里尋求內心的寧靜。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山居清幽生活的喜愛和對世俗的不屑。其特點是意境清幽,情感真摯,以日常生活場景入詩。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有重大影響,但體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追求。
舉頭涼影動明河,問信仙人八月槎。斗下孤光懸太白,云間長御挾纖阿。《霓裳》催按新聲遍,鳳藻需承曲宴多。一代詞華歸篆刻,龍文還欲映雕戈。
淮南學神仙,逸跡窮山海。著書名鴻烈,精爽凜然在。字中挾風霜,反躬忘寡悔。空馀裊蹄金,萬世將誰待。
南國征人去不歸,春妍懶著舊時衣。至今門外冬青樹,不與風花上下飛。
吾聞秦川武都有紫泉,不與他水同淵源。紫泉有泥色葳葳,澄瑩甘滑葡萄鮮。漢家璽書出明光,紫泥醮筆芝蘭香。淋漓天葩云霧濕,回旋錦軸龍鸞翔。明王御下恩數異,寵德嘉功詎能幾。頗聞巖穴徵遺賢,半為民庸獎循吏。張子磊落多俊稱,一麾出守秦川行。城下武功在犀牛,社中香火明是州。良牧不數人,五代王孫特有聞。一時褒詔眾所羨,千年故事誰能湮。丈夫致身當及早,后輩前賢可同調。書生豈無韜略用,顛連正須恩澤保。紫泥紫泥空復云,別有徵書鳳銜到。
眾萬之托,動之潤之。昭格孔時,維神之依。泠然后先,肆我肯顧。是耶非耶,紛其來下。
過雨璇空濕。浩秋香、光浮桂菊,曉風吹入。柳系牙檣應小駐,草草還成勝集。又追趁、牡車原隰。照座玉人風骨聳,想胸蟠、蕊闕琳瑯笈。真作者,世難及。遠山云霧工開翕。共朱闌徙倚,總好錦囊收拾。老我祗今才思澀,知二爭如知十。戛金縷、檀敲休急。訪古夷猶行八境,憶朝陽、鳴鳳臺端立。筆也醉,硯池吸。
東郭先生履半穿,禦冬深愧主人賢。應憐道上雪欲積,意使爐中灰復然。曲糵暗添寒酒力,圖書共免濕薪煙。茅齋斗似饒光彩,客至何憂臘后天。
大風連夜起,草閣欲鵬飛。盍展垂天翼,逍遙復北歸。
與郎別久夢相思,不作西園蝴蝶飛。化作春深鶗鴂鳥,一聲聲是勸郎歸。
怪石驚湍吼不休,時時巖客飲寒牛。誰知此水明州去,浸作琉璃萬頃秋。
牛渚秋月白,蒼然發古思。何人好風調,千載一同時。楓葉落如雨,扁舟自詠詩。臨江懷公子,心急雁遲遲。
松翣新裁似鶴翎,手中云影落深青。宮花忽動紅千帳,禁柳齊分綠半欞。金掌擎秋調玉屑,銅渾窺夜約銀釘。不知太史朝來奏,東壁光聯第幾星。
黃犢不知孝,魯山自駕車。非賢不可妻,魯山竟無家。供養恥佗力,言詞豈纖瑕。將謠魯山德,賾海誰能涯。
環佩當年碣石臺,一時才子盛追陪。鐙懸太乙人初聚,漏盡長楊客未回。楚澤悲風迷屈宋,梁園殘雪散鄒枚。龍門咫尺無窮恨,誰共登樓賦七哀。
韓嫣佞幸徒,骪曲承密旨。長安有成言,金丸不餓死。平生鵔鸃冠,于茲見操履。安陵泣前魚,炙手何可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