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詔
山流濯幽阬,銅篆發古耀。我行奉天縣,叟以百錢糶。
讀之乃二世,元年所刻詔。謂法度量者,盡始皇帝造。
辭止曰皇帝,久遠若為道。乃命斯去疾,具述紀其右。
文章既精簡,字畫亦佳妙。亥爾何等人,敢作萬世調。
其為者非是,所累才一廟。區區頌微末,回首皆可吊。
郡兵厭寶玉,得此只揮掉。漂流落荒壤,千載厄潛奧。
乃知天宇內,事有不可料。此物今何為,惟助觀者笑。
山流濯幽阬,銅篆發古耀。我行奉天縣,叟以百錢糶。
讀之乃二世,元年所刻詔。謂法度量者,盡始皇帝造。
辭止曰皇帝,久遠若為道。乃命斯去疾,具述紀其右。
文章既精簡,字畫亦佳妙。亥爾何等人,敢作萬世調。
其為者非是,所累才一廟。區區頌微末,回首皆可吊。
郡兵厭寶玉,得此只揮掉。漂流落荒壤,千載厄潛奧。
乃知天宇內,事有不可料。此物今何為,惟助觀者笑。
山間流水沖刷幽深的坑谷,銅器上的篆書散發著古老的光彩。我在奉天縣行走時,一位老翁用百錢售賣它。讀過后才知道是秦二世元年所刻的詔書。詔書說法律、度量衡,都是始皇帝所制定。文辭只稱皇帝,時間久遠難以言說。于是命令李斯、馮去疾,詳細記述在右邊。文章既精簡,字畫也美妙。胡亥是什么樣的人,竟敢作流傳萬世的論調。他做的事不對,連累的只是一座宗廟。僅僅歌頌些微小之事,回頭看都令人悲嘆。郡兵厭棄寶玉,得到這詔書只是揮之扔掉。它漂流落在荒郊,千年都被埋沒。才知道天地之內,事情有不可預料的。這東西如今有什么用,只供觀者一笑罷了。
濯:沖刷。
幽阬:幽深的坑谷。
銅篆:銅器上的篆書。
糶:賣。
斯去疾:指李斯、馮去疾。
亥:指秦二世胡亥。
一廟:指宗廟。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秦代二世而亡,是歷史上著名的短命王朝,秦二世胡亥的統治昏庸無道。詩人可能在看到秦詔這一歷史遺物時,聯想到秦代的興衰,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秦詔批判秦二世的不當行為,感慨歷史的無常。其突出特點是將敘事、描寫與議論相結合,展現出對歷史的深刻思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對歷史事件的獨特見解。
湘江好,士女踏青期。
宮樣鞋幫還卻步,蘇州風景學裁衣。
嬌勝若耶溪。
攜家似行腳,重卜佛山居。
避寇圖中策,呼童載舊書。
春風開甕牖,夏屋謝權輿。
莫謂皆稠雜,蕭蕭竹影疏。
相約具區作勝游,無邊景物足銷愁。遠山近水都宜畫,細雨斜風又釀秋。
空羨高蹤浮一舸,尚余壯志擊中流。不須惆悵興亡事,且盡清歡互唱酬。
名山馬跡氣如虹,渚號黿頭水拍空。百葉風帆飛鳥外,一門鎖鑰浪花中。
摩崖政績猶堪記,刻燭詩情漫許同。歸去大渲湖口泊,披襟快領大王雄。
銀潢未西傾,倒掛橐駝嶺。森嚴嵐氣逼,深樹黑無影。
明月如相尋,朗朗出松頂。科頭坐其間,人意與山靜。
潮聲龕赭來,破屋小于艇。有客吹鐵笛,聲與江潮并。
高梧近十尋,老竹瘦千挺。澹忘遺物我,語妙雜醉醒。
諸君學道人,那不惜光景。清磬出疏寮,逃禪發深省。
隔宵寒雪喜初晴。
隱隱陽烏鎖窗明。
自折檀梅插膽瓶。
嗅寒英。
一半濃香一半清。
今也何時,一之日、土膏墳漲。還自喜、禾登麥茁,田園無恙。社肉分從里宰后,蠻歌劇踞村兒上。論功名、甘付與他人,從天餉。
鼓一葉,溪邊漾。制一曲,人前唱。任蟻爭穴徙,蜂爭花釀。稚子自驅南畝犢,老人且策東籬杖。倩誰留、林下一人看,閑閑狀。
蚤歲嘗為任俠行,中年猶覺萬金輕。
孤寒欲下千人淚,悍將真尋共死盟。
白首天涯時事改,青衫夜半旅魂驚。
歸舟得遂乘春水,始見嚴公贈杜情。
德合乾坤御九天,
祥光瑞氣靄山川。
當機覿面全提處,
一會靈山又儼然。
暑懷煩郁。危欄徙倚,凝情獨立。
榕葉連陰,橫岡接秀,壺峰凝碧。
海山云樹微茫,更無數、歸帆暮集。
卻憶瀟湘,孤村煙渚,晚風斜日。
江流忽辟易,天際裊煙鬟。
樵路鐘聲外,僧帆樹色間。
月明龍入缽,潮落鶻歸山。
何日辭妻子,丹砂駐暮顏。
數葉玉簪敷翠,
一拳水石含秋。
何須坐我濠濮,
自覺心清境幽。
云海沈沈,峭寒收建章。雪殘鳷鵲。
華燈照夜,萬井禁城行樂。
春隨鬢影,映參差、柳絲梅萼。
丹禁杳,鰲峰對聳,三山上通寥廓。
春衫繡羅香薄。步金蓮影下,三千綽約。
冰輪桂滿,皓色冷浸樓閣。
霓裳帝樂,奏升平、天風吹落。
留鳳輦、通宵宴賞,莫放漏聲閑卻。
獨脫烽煙地,同尋菡萏居。
半年兩握手,十載幾封書。
人壯吾新老,兵銷會不疏。
此來難久住,一笑一欷歔。
林谷無媒草蔓纏,歲寒心事只依然。長因遠道逢人寄,憶得空山獨夜眠。
隨處月明容野夢,幾分春色上吟肩。別來風雨頻搖落,猶自幽閒是往年。
風度長疑帶雪看,憑誰留興入輕紈。素鸞有影當窗見,清籟無聲特地寒。
霜落渭川秋慘淡,月明湘水夜迷漫。平生雅操今猶在,顏色蕭疏節未殘。
擾擾東華車馬塵,煙霞何日拂衣襟。空花想已銷浮念,枯木猶能發至音。白鶴不來紅日暮,金鱗自躍碧潭深。五千言外無馀旨,苦更研朱學洗心。
孤云蹤跡混風塵,藹藹陽和滿一襟。招得鴛班同勝賞,肯教牛鐸嗣清音。庵當黛面雪霜峭,洞鎖玉臺煙雨深。何日與師攜手去,胎仙同看舞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