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皇帝挽詩十首 其四
寶輅嬉游少,珠宮藝學優。
仙毫媚風帛,睿藻煥星鉤。
天極推神歷,兵防演秘謀。
飚流今已矣,長共糓林秋。
寶輅嬉游少,珠宮藝學優。
仙毫媚風帛,睿藻煥星鉤。
天極推神歷,兵防演秘謀。
飚流今已矣,長共糓林秋。
皇帝乘坐寶車出游的時間很少,在宮廷中專注于學藝且技藝優異。皇帝的御筆書法在絲帛上盡顯柔美,華美的詩文如星辰般閃耀。他推算天象制定神妙歷法,謀劃軍事防御的機密策略。如今皇帝如疾風般逝去,他的功績將永遠與山林的秋色共存。
寶輅:皇帝所乘之車。
珠宮:指宮廷。
仙毫:皇帝的御筆。
睿藻:指皇帝的詩文。
天極:指天象。
飚流:形容皇帝逝去如疾風。
糓林:山林。
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期間國家相對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這首挽詩創作于仁宗皇帝去世后,當時朝臣們紛紛作挽詩悼念,表達對皇帝的哀思與追念。
此詩主旨是悼念仁宗皇帝,突出其才學與治國能力。以莊重典雅的語言、宏大的意境,展現了仁宗的形象,在同類挽詩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反映當時對仁宗皇帝的尊崇。
好善芝蘭馨,惡惡鮑魚腥。
一心宰天地,萬世流風霆。
六經如元氣,異端如氛埃。
會往洙泗濱,傳取心印回。
獨酌悠然醉,應無語笑嘩。
百年柯上螘,萬事琖中蛇。
詩定重刪草,燈挑又作花。
不煩眠遣客,長嘯岸烏紗。
一榻尋涼晝幾移,畏看煙火欲停炊。
喜聽晚雨鳴荷葉,安得秋風起桂枝。
林靜獨宜眠綠蔭,波寒誰伴釣清漪。
讀君妙句真如濯,愿拜敲推一字師。
火傘停空更不移,此身如著甑中炊。
蠅方附熱爭投案,蟬欲追涼別過枝。
靜話竹窗煎雪浪,倦投水館臥風漪。
渠儂個底休嫌熱,聞道瀘南正出師。
少從諸父與君游,到眼銘章淚莫收。
水闊騎鯨霜葉落,波寒躍鯉雪蘋秋。
當時折桂浮云夢,今日叢萱暮靄愁。
惆悵人洪暗煙月,淡凝碑字濕松楸。
著身書帶草堂中,得與郎君硯席同。
能學鳴蟬宜賦好,不求野鶩自書工。
壯懷直擬聯龍虎,別恨休驚背燕鴻。
他日東山香宇宙,格齋方不負誠翁。
巍巍無極翁,昌代正學祖。
生從道州地,如孔出姬魯。
西山道州派,上接濂溪武。
天意豈偶然,真傳紹先古。
滴血書箋吁帝言,此功端已與之天。
是非成敗人間事,生死去來方外仙。
龜背豐碑昏落日,鴉巢老木倚孤煙。
廟前萬舸隨風下,應笑當年澛港船。
作者于今已幾人,謝天放我出紅塵。
尋渠林鹿沙鷗伴,乞得孤云野鶴身。
閑味圣賢皆古意,靜觀景物四時春。
元正除授君知否,食邑西風號逸民。
今歲新元最喜晴,宿陰都化作清明。
氣從地角天涯轉,春向梅邊柳上生。
鹓路五更鏘劍佩,虎關半夜出弓旌。
群賢儻在新除目,懽喜山中飽菜羹。
自笑靈龜久不靈,巧逢天地換清寧。
典型頓覺空諸老,肝膈未能忘六經。
朔雪漸深頭轉白,洛山雖遠眼還青。
杏壇寂寂遺音在,靠得汾亭有父兄。
我愛山居好,枌榆老故丘。
好峰當戶立,遠水護田流。
鼓響移秧日,耞鳴獲稻秋。
年豐身老健,一飽外無求。
細數東京士,無如許郭優。
山林異朝市,姓字欠書郵。
久已巢由隠,難成李郭舟。
三衢春有腳,山屋好中秋。
古洞春泉一脈遙,驟施雷雨過清宵。
飛湍直下三千丈,急溜橫穿十二橋。
雪灑石矼瓊練碎,翠分柳樹玉花飄。
曉來醉倚高樓望,疑是銀河墮碧霄。
河沙古寺臨江干,山如蜿蜒翠龍蟠。
入門雙石踞虎豹,排云萬竹森瑯玕。
山中有景開屏面,路入西崖羊角轉。
一湖橫陳白于銀,一溪西來浄如練。
僧言此處好結亭,孔方絕交呼不應。
竹陰深中即亭子,風月為戶云為欞。
寄貲錄事今豈少,不日誅茅坐林杪。
飯余曳杖一登臨,看盡青天沒飛鳥。
晚天落日浮湖光,漁舟相連鴻鴈行。
浩歌橫笛互相答,底處更欲求瀟湘。
荷山對面不盈咫,門前吾家錦江水。
何時亭子高崔嵬,年年釣蓑為此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