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鄭尚書赴南海
番禺軍府盛,欲說暫停杯。
蓋海旗幢出,連天觀閣開。
衙時龍戶集,上日馬人來。
風靜鶢鶋去,官廉蚌蛤回。
貨通師子國,樂奏武王臺。
事事皆殊異,無嫌屈大才。
番禺軍府盛,欲說暫停杯。
蓋海旗幢出,連天觀閣開。
衙時龍戶集,上日馬人來。
風靜鶢鶋去,官廉蚌蛤回。
貨通師子國,樂奏武王臺。
事事皆殊異,無嫌屈大才。
番禺的軍府十分興盛,我想講述一番便停下了酒杯。旗幟如林出海,連天的觀閣敞開。衙參之時龍戶聚集,朔望之日馬人前來。風平浪靜鶢鶋離去,官員廉潔蚌蛤回歸。貨物與師子國流通,在武王臺上演奏音樂。這里的一切都很奇異,不要嫌棄委屈了您的大才。
番禺:今屬廣東廣州,唐時為嶺南節度使治所。
蓋海:形容旗幟之多,如覆蓋大海。
龍戶:指水上居民。
馬人:未詳,可能指當地少數民族。
鶢鶋(yuán jū):一種海鳥。
師子國:即斯里蘭卡。
武王臺:未詳,可能是當地臺名。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南海地區是唐朝重要的對外交流區域,貿易繁榮、民族多樣。詩人送鄭尚書赴任南海,寫下此詩以表達對友人的勸慰和期許。
此詩主旨是勸慰鄭尚書赴任南海,展現當地的繁盛與奇異,認為能讓其施展才華。詩中突出了南海的地域特色,在反映當時南海地區的社會風貌方面有一定價值。
繡節當年立碧霄,至今遺愛藹懽謠。
云煙何止能開霽,山岳曾聞亦動搖。
縱未振衣華表著,不應分席混漁樵。
余干宰士今喬固,定有詩筒慰寂寥。
枝頭的皪耀珠光,蝶使蜂媒未許忙。
識賞何人曾眼白,形容無語可雌黃。
溪橋月下疎橫影,玉壟風前暗度香。
今古騷人吟不盡,奚奴空背錦為囊。
一見便見,一得永得。
有影無形,易辯難識。
大唐不許藏蹤,日本那容隠跡。
扶桑夜半日頭紅,不妨背手拈起一觀,決定頭斜面曲,鼻橫眼直。
滄波萬頃涵秋綠,曲和泰山釀醽醁。
相逢一醉誰能辭,紛紛麈談霏屑玉。
主人名閣意寓言,不飲俗客只飲仙。
眼前具足吞云夢,氣象豁達無頗偏。
一時價高洛陽紙,迭唱更酬萃朱紫。
好風吹月入酒巵,志氣飄逸神爽飛。
悠然清興正未艾,晨光峰頭忽熹微。
在家猶苦熱,客路足應疲。
書劍果何地,江湖非舊時。
久晴苗欲雨,多病藥如飴。
憶自分攜后,知心更有誰。
十五年間再繡衣,幡然一出浩然歸。
囹空但欲全人命,網打誰能避禍機。
壬巧交攻邪害正,丁錢奏免是成非。
離亭父老遮如堵,莫駐春江去棹飛。
寥寥千古一西山,望著令人腳便酸。
充腹野薇當日事,照人清節至今寒。
未聞治世饑而死,留與凌煙畫出看。
厚衛生經非浪語,欲安家國在身安。
四序循環機不息,百花獨梅先占得。紛紛紅紫未動頭,飛蝶游蜂圣得識。
數聲啼破枝頭春,來從何處綠楊陰。黃鸝鉗口燕無語,是甚嬌聲敢囀禽。
梨花院落如飛雪,百樣間關調巧舌。工兼眾語媚韶華,一部笙簧長按節。
東君拂袖賞音稀,寂寞無言蒿下飛。一春滕口說底事,徒爾貽笑諸羽衣。
人生可以直則直,萬言萬當豈如默。三年不鳴忽一鳴,驚動東西與南北。
東西地袤里千余,三徑環栽松大夫。
竹比渭川知幾畝,梅移庾嶺可千株。
清歡不減巴丘橘,勝境如懸費氏壺。
況欲萬間恢廣廈,莫須更有空閑無。
夏熱乘涼,冬寒向火。
自古自今,總恁么過。
不知二祖立雪齊腰,畢竟圖個什么。
以吾之不可,學柳下惠之可。
一遇中秋節,競賞中秋月。
指底指,玩底玩,說底說,到了何曾離圓缺。
惟愛老長沙,一踏踏倒小釋迦。
光燦爛,絕周遮,不知端的落誰家。
淵明從日涉,董子不窺園。
行樂從吾好,安恬亦性根。
我今勤抱甕,花發應開樽。
安得恢余地,群珍賸闡坤。
江右皇華溯浙東,按行特地到山中。
柴門忽有高軒過,衰俗久無前輩風。
嵩岳氣搖消息長,祝融開霽鬼神通。
荒崖絕谷留光彩,長使人懷太極翁。
蒲根采得泛金船,滴水巖前且地僊。
造物添支閑歲月,上恩不與好山川。
意行芳草迷丹灶,旋摘新芽撥澗泉。
欲雨還晴便登覽,更消一宿白云巔。
謂無極不可狀兮,造化之樞。謂無極可狀兮,聲臭俱無。
至哉濂翁兮,是剏是圖。后來諸老兮,交辨鵝湖。
彼是此非兮,畦畛何殊。究其指歸兮,風乎舞雩。
吾默會于心兮,征以通書。陰陽動靜兮,何始何初。
人人有是兮,奚問乎呂陸張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