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司勛過連昌宮
夾道疏槐出老根,
高甍巨桷壓山原。
宮前遺老來相問,
今是開元幾葉孫。
夾道疏槐出老根,
高甍巨桷壓山原。
宮前遺老來相問,
今是開元幾葉孫。
道路兩旁稀疏的槐樹露出老根,高大的屋脊和巨大的方椽覆蓋著山巒和平原。宮殿前的老人前來詢問,如今是開元年間第幾代的子孫了。
司勛:官名。
連昌宮:唐代皇帝行宮名,高宗顯慶三年置。故址在今河南宜陽。
甍(méng):屋脊。
桷(jué):方形的椽子。
開元:唐玄宗年號(713 - 741)。
此詩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連昌宮在唐朝曾是皇帝行宮,十分繁華。但隨著唐朝由盛轉衰,宮苑逐漸荒廢。詩人與李司勛路過此地,看到宮殿的破敗景象,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感慨唐朝的興衰。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遺老之問深化主題。在文學史上,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晚唐文人對歷史變遷的關注和思考。
閑臥襟情遠,西風菊漸芳。
虛窗通曉景,珍簟卷秋光。
果墜青莎徑,塵離綠蘚墻。
藥奩開靜室,書閣出叢篁。
對酒吟難盡,思山夢稍長。
王言生彩筆,朝服惹爐香。
松影幽連砌,蟲聲冷到床。
詩成誰敢和,清思若懷霜。
今朝街鼓何人聽,朝客開門對雪眠。
豈比直廬丹禁里,九重天近色彌鮮。
圣代無為化,郎中似散仙。
晚眠隨客醉,夜坐學僧禪。
酒用林花釀,茶將野水煎。
人生知此味,獨恨少因緣。
九陌喧喧騎吏催,百官拜表禁城開。
林疏曉日明紅葉,此時共想朝天客,
謝食方從閣里回。
新居多野思,不似在京城。
墻上云相壓,庭前竹亂生。
尋師望藥力,依譜上琴聲。
好是中秋夜,無塵有月明。
西亭秋望好,寧要更垂簾。
夫子墻還峻,酂侯宅過謙。
微風紅葉下,新雨綠苔黏。
窗外松初長,欄中藥旋添。
海圖裝玉軸,書目記牙簽。
竹色晴連地,山光遠入簷。
酒濃杯稍重,詩冷語多尖。
屬和才雖淺,題高免客嫌。
辭得官來疾漸平,
世間難有此高情。
新秋月滿南溪里,
引客乘船處處行。
一年離九陌,壁上掛朝袍。
物外詩情遠,人間酒味高。
思歸知病長,失寢覺神勞。
衰老無多思,因君把筆毫。
霜臺同處軒窗接,粉署先登語笑疏。
皓月滿簾聽玉漏,榮貴人間難有比,相公離此十年余。
獻壽人皆慶,南山復北堂。
從今千萬日,此日又初長。
笑辭聘禮深坊住,
門館長閑似退居。
太學官資清品秩,
且看牡丹吟麗句,
不知此外復何如。
寒日南宮晚,閑吟半醉歸。
位高行路靜,詩好和人稀。
古樹苔文匝,遙峰雪色微。
寧知逢彩筆,寂寞有光輝。
河傾月向西,九陌鼓聲齊。
塵靜霜華遠,煙生曙色低。
禁門人已度,宮樹鳥猶棲。
疏懶勞相問,登山有舊梯。
罷草王言星歲久,嵩高山色日相親。
蕭條雨夜吟連曉,
林中長老呼居士,天下書生仰達人。
酒挈數瓶杯亦闊。
天福坤維厚,忠賢擁節(jié)旄。
江同渭濱遠,山似傅巖高。
元氣符才格,文星照筆毫。
五言全麗則,六義出風騷。
圣日麻雙下,洪爐柄共操。
寵榮連雨露,先后比蕭曹。
唱絕時難和,吟多客詎勞。
四方雖紙貴,誰怕費錢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