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日本僧寂照禮天臺山
滄波泛瓶錫,幾月到天朝。
鄉信日邊斷,歸程海面遙。
秋泉吟里落,霜葉定中飄。
為愛華風住,扶桑夢自消。
滄波泛瓶錫,幾月到天朝。
鄉信日邊斷,歸程海面遙。
秋泉吟里落,霜葉定中飄。
為愛華風住,扶桑夢自消。
你帶著瓶缽錫杖泛著滄波,經過幾個月才來到我中華天朝。來自家鄉的音信在天邊斷絕,回歸的路程在海面如此遙遠。你在吟誦時秋泉悄然落下,在禪定中霜葉悠悠飄飛。你因為喜愛中華的文化風俗而留下,對扶桑故鄉的思念也自然消解。
瓶錫:僧人云游時攜帶的瓶缽和錫杖。
天朝:指中國。
日邊:天邊,指日本。
定:禪定,佛教修行方法。
華風:中華的文化風俗。
扶桑:古代指日本。
此詩創作于宋代,當時中日文化交流頻繁,日本僧人常來中國學習佛法、文化。詩人可能是在與日本僧寂照交流后,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展現了當時文化交流的友好氛圍。
這首詩主旨是贈別日本僧人,突出了僧人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其特點是意境清幽,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中日文化交流的情況,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可笑無氈老鄭虔,甘寒忍喜詠豐年。
飛花穿樹春疑早,秀麥分岐瑞有先。
白玉樓成迷萬井,青云路繞認雙川。
輕縑窘幅終難狀,卻借騷人好句傳。
檣燕驚三疊,刀魚送兩旗。
雨籬花淡泊,風岸柳參差。
晚并知名寺,同尋沒字碑。
摩挲幾來者,沿溯總何之。
平生念丘壑,著我胸中云。
偶為山樊居,白云亂衣巾。
物類感濕燥,人情異蕕薰。
奇峰靄朱夏,擘絮浮陽春。
興來攬之游,要觀塵外身。
民生各異俗,王制論不詭。惟茲封州郡,山之一谷爾。
麥秋無青黃,霜冬有紅紫。嗜好既殊尚,言語亦相牴。
問之彼不通,告我此勿理。駭去如鹿麋,團聚若蛇虺。
已而忽超然,天下同一理。嶺南自嶺南,勿用嶺北比。
況自江山情,雅故均鄰里。暮夜松桂間,受月如受水。
根根抱虛明,葉葉萬塵洗。先生一杯酒,月到酒尊底。
畫以寄吾鄉,吾鄉祗如此。
今我所居,圭竇蓽門。
俯首折腰,如坐覆盆。
終日????,形弊神昏。
死所未知,舊事誰論。
兩腳不踏咸陽塵,兩眼不逐瀟湘春。
胸中乾坤照萬古,奇偶縱橫何足數。
閉門有竹食有魚,遺子有田家有書。
一生可了心自足,世上紛紛謾榮辱。
何郎愛山知貴目,不著芒鞋踏空谷。誅茅結竹凾丈間,坐揖崔嵬遶江綠。
我亦尋幽不憚遠,半世一身隨轉轂。峰巒過眼已成夢,南北空嗟髀消肉。
羨公登亭如歷塊,睥睨乾坤輕一芥。春繁嫵媚發奇姿,秋凈孤髙見真態。
固知靜者自超詣,世上憧憧良足隘。智愚何止三十里,咫尺須論百千界。
四時秀色供盤礴,筆下云煙醉中落。雕鎪苦欲覷天巧,造物有靈應作惡。
蓬萊方壺或上下,紛紛陵谷今非昨。倘令夸子與霄遁,胸中賴有藏山壑。
茅舍柴門晝亦扃,松姿鶴骨向人清。
闔門??粥千金重,九品冠裳一唾輕。
仁義到頭焉用稼,聲名真是豈其卿。
我慚瘦馬沖煙雨,不得從容慕老成。
路轉城西一里余,不妨山徑自崎嶇。
四鄰酒熟人常笑,萬木秋深葉不枯。
空翠入窗濃欲滴,夜涼扶月靜尤孤。
有時雖是風翻屋,賴我元無屋上烏。
杜門惟一靜,夏日不知長。
竹下小窗暗,燈前飛雨涼。
棋低無對手,飲少信中腸。
此意此時節,尋眠未用忙。
樞君有美子,酷愛柳柳州。
作詩陋元白,欲擬晉魏儔。
情知鸞鳯穴,不宿燕雀流。
簡編正在目,冠冕奚足憂。
傳家一經力,造物行見酬。
江蘺與辟芷,終當薦靈修。
青回沙際草先知,稍傍芳林上故枝。
野寺殘僧微雪后,凍云寒雁共來時。
不愁眼里無詩本,卻要胸中有畫師。
已拚入城官長罵,留連風物得歸遲。
偶脫塵中一夢闌,欲窮幽事遍尋山。
靜憐人境雞蟲擾,老愜僧窗枕簟閑。
十里秋香隨屐齒,四更山月上簾顏。
登臨物色催詩興,未信天于我輩慳。
閱世真成一夢闌,塵埃誰復共開顏。
辛壬癸甲常為客,南北東西只問山。
縈樹遠云髙作蓋,護田流水曲于環。
秋風送我江邉寺,凖擬如今到處閑。
投老身名信陸沉,欲將白髪寄搖岑。
賦詩未敢施彭澤,抱甕真堪友漢陰。
江面飛橋夸壯麗,山腰臥石閟幽深。
公才清絕參奇觀,慰我長年去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