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祀太社太稷十七首 太社位奠玉幣用《嘉安》。春社太稷、土正、后稷通用。
土發而祭,農祥是祈。
籩豆加篚,典禮有彝。
惟茲珪幣,用告肅祗。
神靈降鑒,錫我繁厘。
土發而祭,農祥是祈。
籩豆加篚,典禮有彝。
惟茲珪幣,用告肅祗。
神靈降鑒,錫我繁厘。
土地開始生發時舉行祭祀,祈求農事吉祥。籩豆等祭器加上竹筐,祭祀典禮有一定的常法。這些玉器和幣帛,用來表達恭敬虔誠。希望神靈降臨審視,賜給我們眾多福祉。
土發:土地開始生發,指春天土地復蘇。
農祥:農事吉祥。
籩豆:古代祭祀時盛祭品的器具。篚:盛物的竹器。
彝:常法,常規。
珪幣:玉器和幣帛,祭祀用品。
肅祗:恭敬。
降鑒:降臨審視。
繁厘:眾多的福祉。
此詩創作于紹興年間,當時農業是國家的重要基礎,祭祀太社太稷是重要的國家典禮。在春天土地開始生發時進行祭祀,是為了祈求一年農事順利、五谷豐登。人們懷著對土地神靈的敬畏之心,通過祭祀活動表達對豐收的期盼。
這首詩是祭祀太社太稷的樂歌,主旨是祈求農事吉祥、神靈賜福。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莊重、風格古樸,反映了當時重視農業、尊崇神靈的社會風氣,在古代祭祀文化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甜似黃連微帶澀,苦如甘草略含辛。 一回點過一回別,只恐難瞞無舌人。
人愛名與利,我愛水與山。 人樂紛而競,我樂靜而閑。 所以西巖地,千古無人看。 雖看亦不愛,雖賞亦不歡。 欣然會予心,卜筑于其間。 有石極峭屼,有泉極清寒。 流觴與祓禊,終日堪盤桓。 此樂為我設,信哉居之安。
覆水難收滿竺峰,如何臨死更摩胸。 說無說有成生滅,并付春風一夢中。
此地那堪再度年?此身慚傀在燈前。 夢中失哭兒呼我,天末招魂鳥降筵。 好友多從忠節傳,人情不盡絕交篇。 于今屈指幾回死,未死猶然被病眠。
此地那堪再度年, 此身慚愧在燈前。 夢中失哭兒呼我, 天末招魂鳥降筵。 好友多從忠節傳, 人情不盡絕交篇。 于今屈指幾回死, 未死猶然被病眠。
弁陽片石出塘棲,馀墨猶然積水湄。 一半已書亡宋事,更留一半寫今時。
剩水殘山字句饒,剡源仁近共推敲。 硯中斑駁遺民淚,井底千年恨未銷。
離思滿春江,當時事、爭忍不思量。記芳徑月斜,憑肩私語,蘭舟風軟,攜手尋芳。回首處,青山遮望眼,綠柳系柔腸。云落雨零,燕愁鶯恨,寶釵留股,鸞鏡分光。天涯飄零客,情緣向何處,最是難忘。猶剩滿襟清淚,半臂余香。□心似雨花,一枝寂寞,夢隨風絮,萬里悠揚。誰信覺來依舊,煙水茫茫。
千門夜色霏香霧。又春滿、朝天路。回首舊游誰與語。金波影里,水晶簾下,總是關心處。征衫著破愁成縷。留滯京塵甚時去。旅館蕭條情最苦。燈無人點,酒無人舉。睡也無人覷。
王謝高門江鮑才,東游何用更裴回。 弦歌好就吳鄉拜,簪組初從魏闕來。 清酒一尊攜瀲滟,舊詩千首貯瓊瑰。 健颿輕櫂須行樂,莫效當時庾信哀。
道直心無愧,師嚴貌有威。 上方虛席待,公忽掛冠歸。 王室懷元老,天星掩少微。 簪紳競相吊,奚獨我心悲。
霅溪灣里釣魚翁,舴艋為家西復東。 江上雪,浦邊風,笑著荷衣不嘆窮。
松江蟹舍主人歡,菰飯莼羹亦共餐。 楓葉落,荻花干,醉宿漁舟不覺寒。
青草湖中月正圓,巴陵漁父棹歌連。 釣車子,橛頭船,樂在風波不用仙。
釣臺漁父褐為裘,兩兩三三舴艋舟。 能縱棹,慣乘流,長江白浪不曾憂。
窗間梅熟落蒂,墻下筍成出林。 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