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寧以后享廟五首 送神用《興安》。
鐘鼓惟旅,
籩豆孔時。
衎我祖宗,
既右享之。
神亟來止,
孝孫之喜。
神保聿歸,
孝孫之思。
鐘鼓惟旅,
籩豆孔時。
衎我祖宗,
既右享之。
神亟來止,
孝孫之喜。
神保聿歸,
孝孫之思。
鐘鼓排列齊整,籩豆擺放適時。愉悅我家祖宗,已佑享用祭品。神靈急速降臨,孝孫心中歡喜。神靈將歸天庭,孝孫思念不已。
旅:排列,陳列。《詩經·小雅》有"殽核維旅"之句。
籩(biān)豆:古代祭祀用器,籩竹制盛果脯,豆木制或陶制盛肉食。
孔時:非常適時。孔,很;時,合時宜。
衎(kàn):使愉悅。《詩經·小雅》"嘉賓式燕以衎"即用此義。
右:通"侑",勸食、佑助。《詩經·周頌》有"既右饗之"的用法。
亟(jí):急速。
神保:對神靈的尊稱,見《詩經·小雅·楚茨》"神保是饗"。
聿(yù):句中助詞,無實義。
此詩為宋神宗熙寧年間(1068-1077)制定的宗廟祭祀樂章,屬《熙寧以后享廟五首》組詩之一,送神時用《興安》之曲。宋代重視禮樂制度,熙寧時期修訂郊廟祭祀儀軌,此類樂章用于祭祀結束時恭送神靈,反映了宋代對祖先崇拜的重視與禮儀制度的嚴謹。
詩為宋代宗廟送神樂歌,通過禮器陳列(鐘鼓、籩豆)、神靈往來(來止、聿歸)的描寫,展現祭祀儀式的莊重,傳遞孝孫對祖先的虔誠敬意與追思。語言簡潔典雅,是研究宋代祭祀文化與禮樂制度的重要文獻。
仙宗出趙北,相業起山東。
明德嘗為禮,嘉謀屢作忠。
論經白虎殿,獻賦甘泉宮。
與善今何在?蒼生望已空。
宿昔三臺踐,榮華駟馬歸。
印從青瑣拜,翰入紫宸揮。
題劍恩方重,藏舟事已非。
龍門不可望,感激涕沾衣。
貴藩堯母族,外戚漢家親。
業重興王際,功高復辟辰。
愛賢唯報國,樂善不防身。
今日衣冠送,空傷置醴人。
永嘆常山寶,沈埋京兆阡。
同盟會五月,華表記千年。
渺漫野中草,微茫空里煙。
共悲人事絕,唯對杜陵田。
茲山蘊靈異,走望良有歸。丘禱雖已久,甿心難重違。
遲明申藻薦,先夕旅巖扉。獨宿云峰下,蕭條人吏稀。
我來不外適,幽抱自中微。靜入風泉奏,涼生松栝圍。
窮年滯遠想,寸晷閱清暉。虛美悵無屬,素情緘所依。
詭隨嫌弱操,羇束謝貞肥。義濟亦吾道,誠存為物祈。
靈心倏已應,甘液幸而飛。閉閣且無責,隨車安敢希。
多慙德不感,知復是耶非。
金精何日閉,玉匣此時開。
東望連吾子,南瞻近帝臺。
地形龜食報,墳土燕銜來。
可嘆虞歌夕,紛紛騎吹回。
源水終無路,山阿若有人。
驅羊先動石,走兔欲投巾。
洞晚秋泉冷,巖朝古樹新。
峰斜連鳥翅,磴疊上魚鱗。
化鶴千齡早,元龜六代春。
浮云今可駕,滄海自成塵。
澤國韶氣早,開簾延霽天。
野禽宵未囀,山蜚晝仍眠。
目茲海榴發,列暎巖楹前。
熠爚御風靜,葳蕤含景鮮。
清晨綠堪佩,亭午丹欲然。
昔忝金閨籍,嘗見玉池蓮。
未若宗族地,更逢榮耀全。
南金雖自貴,賀賞詎能遷。
撫躬萬里絕,豈染一朝妍。
徒緣滯遐郡,常是惜流年。
越俗鄙章甫,捫心空自憐。
振翮凌霜吹,正月佇天潯。
回鑣凌翠壑,飛軫控青岑。
巖深靈灶沒,澗毀石渠沈。
宮闕云間近,江山物外臨。
玉壇棲暮夜,珠洞結秋陰。
蕭蕭離俗影,擾擾望鄉心。
誰意山游好,屢傷人事侵。
平明坐虛館,曠望幾悠哉。
宿霧分空盡,朝光度隙來。
影低藤架密,香動藥闌開。
未展山陽會,空留池上杯。
平生何以樂,斗酒夜相逢。
曲中驚別緒,醉里失愁容。
星月懸秋漢,風霜入曙鐘。
明日臨溝水,青山幾萬重。
甲第驅車入,良宵秉燭游。
人追竹林會,酒獻菊花秋。
霜吹飄無已,星河漫不流。
重嗟歡賞地,翻召別離憂。
賢王有池館,明主賜春游。
淑氣林間發,恩光水上浮。
徒慙和鼎地,終謝巨川舟。
皇澤空如此,輕生莫可酬。
吳山開,越溪涸,三金合冶成寶鍔。
淬綠水,鑒紅云,五采焰起光氛氳。
背上銘為萬年字,胸前點作七星文。
龜甲參差白虹色,轆轤宛轉黃金飾。
駭犀中斷寧方利,駿馬群騑未擬直。
風霜凜凜匣上清,精氣遙遙斗間明。
避災朝穿晉帝屋,逃亂夜入楚王城。
一朝運偶逢大仙,虎吼龍鳴騰上天。
東皇提升紫微座,西皇佩下赤城田。
承平久息干戈事,僥幸得充文武備。
除災辟患宜君王,益壽延齡后天地。
月生西海上,氣逐邊風壯。
萬里度關山,蒼茫非一狀。
漢兵開郡國,胡馬窺亭障。
夜夜聞悲笳,征人起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