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祀皇地祇十五首 正位奠玉幣用《嘉安》。
坤元博厚,對越天明。展事方澤,亶惟顧歆。
嘉玉量幣,祗薦純精。錫我繁祉,燕及函生。
坤元博厚,對越天明。展事方澤,亶惟顧歆。
嘉玉量幣,祗薦純精。錫我繁祉,燕及函生。
大地的德澤廣博深厚,與上天的光明相互輝映。在方澤壇舉行祭祀地祇的儀式,誠心希望地神眷顧享用。獻上美好的玉和適量的幣帛,恭敬地進奉純潔的祭品。祈求地神賜予我們眾多福祉,惠及天下所有生靈。
坤元:指地德,大地的根本屬性?!吨芤住だぁゅ琛罚?至哉坤元,萬物資生。'
對越:配稱、呼應。越,通'粵',語助詞;一說為'于'。
方澤:古代祭祀地祇的方池,因水環丘如方,故稱。
亶(dǎn):確實、真誠。
顧歆(xīn):眷顧享用(祭品)。歆,神靈享用祭品的香氣。
嘉玉:祭祀用的優質玉璧。
量幣:按禮儀規定數量的幣帛(絲織品)。
祗(zhī):恭敬。
純精:純潔的心意與祭品。
錫:通'賜',賜予。
繁祉(zhǐ):眾多福澤。
燕:安,引申為惠及。
函生:所有生靈,函通'含',包容。
此為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朝廷祭祀皇地祇(地神)的樂章,用于'正位奠玉幣'儀式。南宋偏安江南后,延續傳統郊祀制度,通過祭祀天地祈求國運穩定、民生安寧,此類樂章是官方祭祀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詩圍繞祭祀地祇展開,前半段贊頌地德、陳述祭儀,后半段表達祈福訴求,體現宋代郊廟文學'敬天法祖'的核心思想,是研究南宋祭祀文化與官方禮樂制度的重要文本。
????籠清籟,蕭蕭鎖翠陰。
向高思盡節,從直美虛心。
迥砌滋蒼蘚,幽窗伴素琴。
公余時引步,一徑靜中深。
公局長清淡,池亭晚景中。
蔗竿閑倚碧,蓮朵靜淹紅。
半引彎彎月,微生????風。
無思復無慮,此味幾人同。
眾湖湖口系蘭船,睡起中餐又卻眠。風伯如何解回怒,數宵檣倚碧蘆煙。
偶系扁舟枕綠莎,旋移深處避驚波。曉來閑共漁人話,此去巴陵路幾多。
用之大曰櫓,冠乎小者楫。
通津既能濟,巨浸即橫涉。
身之使者頰,虎之拏者爪。
魚之撥者鬣,弩之進者?。
此實為相須,相須航一葉。
公事公言地,標名姓必臧。
江山如得助,談笑若為妨。
均賦鄉原肅,詳刑郡邑康。
官箴居座右,夙夜算難忘。
隨柳參差破綠芽,此中依約欲飛花。春光是處傷離思,何況歸期未有涯。
始看菊蕊開籬下,又見梅花寄嶺頭。攬轡巴西官局冷,幾憑春酒沃鄉愁。
花品姚黃冠洛陽,巴中春早羨孤芳。不知別有栽培力,流詠新詩與激昂。
渝州江上忽相逢,
說隱西山最上峰。
略坐移時又分別,
片云孤鶴一枝筇。
杳杳金陵路,難禁欲斷魂。
雨晴山有態,風晚水無痕。
遠色千檣岸,愁聲一笛村。
如何遣懷抱,詩畢自開尊。
公居門館靜,旅寄萬州城。
山共秋煙紫,霜并夜月清。
無愁干酒律,有句入詩評。
何必須林下,方馳吏隱名。
拂拂生殘暉,
層層如裂緋。
天風剪成片,
疑作仙人衣。
南陵直上路盤盤,
平地凌云勢萬端。
堪笑巴民不厭足,
更嫌山少畫山看。
扁舟閑引望,望極更盤桓。
山密礙江曲,雨多饒地寒。
短莎煙苒苒,驚浪雪漫漫。
難寫愁何限,鄉關在一端。
曾上青泥蜀道難,
架空成路入云寒。
如何卻向巴東去,
三十六盤天外盤。
隱幾經旬疾未痊,
孤燈孤驛若為眠。
郡樓昨夜西風急,
一一更籌到枕前。
總角曾隨上峽船,尋思如夢可凄然。夜來孤館重來宿,枕底灘聲似舊年。
秭歸城邑昔曾過,舊識無人奈老何。獨有凄清難改處,月明聞唱竹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