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祐孟冬祭神州地祇二首 太宗位奠幣用《化安》。
削平偽邦,嗣興鴻業。
禮樂交修,仁德該洽。
柔祇薦享,量幣攸攝。
侑坐延靈,神休允答。
削平偽邦,嗣興鴻業。
禮樂交修,仁德該洽。
柔祇薦享,量幣攸攝。
侑坐延靈,神休允答。
平定割據的偽政權,繼承并振興宏大的基業。禮樂制度交相修明,仁德廣被天下。以柔美的禮儀祭祀地神,陳設幣帛敬奉。請神靈安坐降臨,必能得到神明的福佑回應。
偽邦:指五代十國時期割據一方的政權。
嗣興:繼承并振興。
鴻業:宏大的基業,指國家大業。
該洽:遍及、周備。
柔祇(qí):地神,古代稱地為“祇”,與“天”相對。
量幣:按禮儀規定的幣帛(祭祀用的絲織品)。
攸攝:陳設、安排。
侑(yòu)坐:請神靈安坐受祭。
延靈:請神靈降臨。
神休:神靈的福佑。
允答:確實回應。
此詩為宋仁宗景祐年間(1034-1038)孟冬(農歷十月)祭祀神州地祇(地神)時,于宋太宗牌位前舉行“奠幣”(陳設祭祀幣帛)儀式所用的樂章,曲名《化安》。創作背景與宋代宮廷祭祀制度相關,旨在通過樂歌歌頌太宗功績、表達對神靈的敬意,祈求福澤延續。
此詩是宋代宮廷祭祀樂歌的典型代表,主旨為歌頌宋太宗削平割據、振興基業、修明禮樂、廣施仁德的功績,同時通過祭祀禮儀的描寫表達對神靈護佑的虔誠祈愿。語言典雅莊重,結構嚴謹,體現了宋代祭祀文學“歌功頌德、祈福致誠”的特點。
將子無登山,山上岡復岡。
朝為朱陽煒,暮作陰飚涼。
磴滑幽鳥啼,林深山鬼翔。
子兮何所求,樂此魑魅鄉。
國人佇齊軾,吾黨多魯狂。
望子子不來,翠袖天風揚。
緇塵擺落盡,幽愿次第償。
焦?入冥云,蟣虱寬貝陽。
子兮竟誰從,獨樂無已康。
豈其羊之饑,而可谷與臧。
落花風雨奈愁何,愁亦不應緣落花。
尚可流觴追曲水,底須占??似長沙。
無人晤語鳥烏落,為我食貧樓筍佳。
休說關河無限恨,腹非空怒道旁蛙。
奮髯疾抵幾,解衣徐探雛。
古來多快士,氣吞兩輪朱。
簿書高沒人,迎筆風摧枯。
自許豈不豪,歲晏終何如。
昨來久佇驪駒集,今來悵望檣烏急。
中年送客亦多違,先事徒勞后無及。
江頭祖帳幾百人,落紙珠璣詩什什。
自哦短韻意甚得,亟欲陳之復羞澀。
君方筮仕從茲始,驊騮開路日千里。
若逢人話子陳子,侏儒一節今如此。
鼇峰夜色輸明月,龍穴秋光藹碧云。
景物故應人惜別,風流難與世相聞。
新詩題處君思我,啼鳥聲中我夢君。
一笑相從非易得,有懷聊復此云云。
公事無多早散衙,蜀中寧有寄來茶。
龍光下照三江水,燕子重尋百姓家。
疇昔買漿曾得玉,只今作飯類蒸沙。
寄言道士玄都客,好種劉郎去后花。
離逾十年合,合復十月離。
往日苦無及,來日忽未知。
江源與海通,吳會與蜀違。
通固天道常,違亦物理宜。
勿作兒女感,是中有精微。
閩為多士鄉,三山最英特。
問學可經世,文章更華國。
公維太宰出,宅相有令德。
無忌獨何人,猶能弭兇慝。
終藏懷未已,欲去事多違。
士友方推轂,鄉鄰但挽衣。
冥鴻寒汲汲,霜菊晚暉暉。
何限春蜚動,君看果是非。
紛紛世上如落花,東風即入西鄰家,要亦余事吾何嗟。
斯人故國之喬木,枝葉胡然亦流落。
吾生已晚講聞熟,見欲墮淚那忍讀。
古來道德功名上,傳世不曾緣物重。
君不見人間秦漢鼎彜銘與頌,子子孫孫永寶用。
摩揣誠斯薄,雕鐫質自銷。
平生但真樸,直上絕枝條。
氛霧終澄霽,丘山亦動搖。
朝陽舊時鳳,聲人舜簫韶。
離合皆天意,盈虛幾月華。
家才辦藜莧,吾亦逐蘆葭。
憂世還當路,論兵有故家。
深深看踵息,陰火養黃芽。
歲晚旅懷惡,云平東望賒。
故人空眼底,別恨憶江涯。
尺素形聲畫,萍蹤溷齒牙。
襟期定何許,歸夢惱胡笳。
漫空數日雨傾盆,老屋淋漓瓦縫穿。
七月不虛為巧月,今年頼得是豐年。
泥涂滑滑妨行客,煙隴陰陰礙種田。
我欲乘風干造化,盡披云霧覩青天。
一藝必有師,尚論襄與夔。一國必有師,尚論管與伊。
信知師道尊,分與君父夷。吁嗟文王沒,斯文屬之誰。
微言二十篇,論次自學而。傳之者顏曾,其后則子思。
方當周之衰,諸子出怪奇。王公各師承,一語可觧頤。
見之擁篲迎,不見嚬其眉。孟子獨推尊,是惟圣之時。
茍不本孔氏,皆放其淫詞。于是尊孔孟,誕作百世師。
自非戎翟秦,孰背此道馳。本朝郡為學,薄海尸祝之。
往往屈萬乘,降升廟庭垂。我作暮春堂,魯論以自隨。
扁題落天上,鬼遁蛟龍移。江山護昭回,誰敢或訕嗤。
中有夫子像,來從魯家兒。廣文以遺我,溫厲尚可追。
吾今得吾師,下視眾說卑。世世萬子孫,永此巢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