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宗郊前朝獻景靈宮二十四首 再盥洗用《干安》。
觴澹初勺,
禮戒重盥。
假廟以萃,
取象于觀。
清明外暢,
精肅中貫。
我儀圖之,
三靈攸贊。
觴澹初勺,
禮戒重盥。
假廟以萃,
取象于觀。
清明外暢,
精肅中貫。
我儀圖之,
三靈攸贊。
酒器中清水初次舀起,禮儀強調再次盥洗。借助宗廟會聚神靈,取法古制觀察儀典。清明之氣向外流暢,精誠嚴肅貫穿心田。我們遵循禮儀謀劃,天地人靈皆來稱善。
觴澹(shāng dàn):指酒器中盛的清水,此處代指祭祀用的清潔酒水。
初勺:初次舀取,指祭祀時首次取用酒水。
重盥(guàn):再次洗手,古代祭祀前需多次盥洗以示虔誠。
假廟:借助宗廟,指在景靈宮(皇家祖廟)舉行祭祀。
萃(cuì):會聚,指神靈匯聚。
觀(guān):觀察、取法,此處指遵循古制禮儀。
精肅:精誠嚴肅,形容祭祀時內心的莊重。
三靈:指天、地、人三靈,或代指日、月、星,此處泛指天地萬物之靈。
此詩為南宋寧宗趙擴郊祀前赴景靈宮朝獻時所用的祭祀樂章,屬《干安》樂調。宋代郊廟祭祀有嚴格禮儀,此類樂章用于儀式中烘托莊重氛圍,反映了宋代對祭祀禮制的重視。
全詩圍繞“再盥洗”這一祭祀環節展開,既描述儀式細節(如“觴澹初勺,禮戒重盥”),又強調禮儀的精神內涵(如“清明外暢,精肅中貫”),是宋代宮廷祭祀文化的典型體現。
鳥鳴隔籬落,
雨腳上翠微。
閉門吟正苦,
客來為解圍。
珠簾翠幕千門曉,
麗日和風萬國春。
乍雨乍晴雖莫測,
無非天地發生仁。
當筵無俗客,賓主共徘徊。
簾影入纖月,車聲響薄雷。
武陵偕子隱,函谷有人來。
有酒無佳句,余才負酒杯。
讀書有益專心晚,
克己無功積悔多。
從此更加鞭策力,
馀生一味致中和。
送歡板橋灣,相待三山頭。遙見千幅帆,知是逐風流。
風流不暫停,三山隱行舟。愿作比目魚,隨歡千里游。
湘東醽醁酒,廣州龍頭鐺。玉樽金鏤椀,與郎雙杯行。
扶桑倒影掛靈谷,緇衣翩翩下天竺。銀潢萬里涵輕春,遙見真人調玉燭。
法王樓閣中天開,寶幢斜倚瓊瑤臺。回頭笑指祗園樹,昨日恒河沙上來。
九重垂拱羹墻面,卷卻龍章向深殿。鼎湖煙雨泣烏弓,漢宮蘭膏掩妝扇。
璧月玲瓏雕玉簾,佛筵掛影夜纖纖。祥光萬丈照貝葉,天花五采垂層檐。
梵音萬口海潮小,三十六宮管弦繞。松枝膏露甘可飧,覆地瑞云兜率曉。
大孝曾聞四海歌,慈航西駕滄溟波。又聞嵩山萬歲祝,龜書馬畫清時多。
熙熙化日長如昨,十五階蓂生復落??滇辄S發笑自如,何事流沙尋極樂。
危亭正擎恨影,對蘭陰掩戶。報秋曉、林葉初黃,分付鴉柳催暮。乍離合、沉沉散靄,微波裊裊斜陽樹。又依稀,雪里殘云,錯認飛絮。
門外天涯,換苔亂綠,半銷沈嶠霧。溯千里、人去霜深,漢皋佩結心素。看叢梢、晴飄飐萚,出高岫、紅生霞縷。勸行人,且莫悲秋,但盟鷗鷺。
時光夢渺,黯極關河,吟思尚客旅。念去日、黦衫塵滿,歲晏天末,野水添杯,驟風愁雨。寒泓落木,零花垂泫,長條攀盡荒山遠,唯冷香、共我臨津渡。生綃一幅,盡教畫筆凄迷,信美總異吾土。
俊游巷陌,往事低徊,早鬢侵幾苧。試點檢、吟箋詞句,褪粉梅梢,挈淚傷春,斷腸呼舞。芳菲一晌,空隨流水,西風猶是吹碧瘦,送黃昏、清角移哀柱。依依舊夢分明,岸草湖煙,問秋老否。
虛心原不費精神,
玩味無窮萬境新。
紙帳風輕臨淺水,
雪窗月小不纖塵。
靈襟動達春如海,
紫府玲瓏夢亦真。
閑往閑來多歲月,
形骸還假弄丸人。
盡道滅翁今滅門,
那知滅字塞乾坤。
道渠已滅不曾滅,
總不是渠真子孫。
山入五羊,江通八桂,仗鉞臨戎。正貢篚新來,交蠻面革,樓船才返黎寇功。柏府風裁,轅門號令,南仲威存北伐名。況一時,三移節鎮,兩轉中悉。
大江月白風清。佇相送、旌旄嶺外行。念諸葛沉機,南人懾服,仲淹英略,西賊聞驚。天子中興,廟謨神武,直挽天河洗甲兵。早歸朝,更將經濟,報答升平。
使君如冰壺,不受古俗塵。何為解豸冠,濯發天地津。開門納滄波,自與云水親。知誰分清流,照此千載人。
濯纓須滄浪,彈冠必新沐?;杌璨豢墒埽┮嘁兹?。借令困一塵,未易涴冰玉。勿從漁父談,恐自成窘束。
暖香新綠滿東林
雅會真諧物外心
定里風幡傳妙偈
空門山水送清音
花光艷日留人醉
鶯語將春入柳深
興洽未須歸騎促
晚來松磴共登臨
柳色花光動建章,
從今步輦日尋芳。
亭亭紅傘隨黃屋,
萬里馳驅笑穆王。
謀猷為相國,翊戴奉宸輿。
劍履升前殿,貂蟬托后車。
齊侯疏土宇,漢室賴圖書。
僻處留田宅,仍才十頃馀。
云霧難遮眼,言借古人書。
信手展殘帙,心顏忽已愉。
人各適其適,積習寧頓除。
平生無所爭,所爭蠹之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