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南食貽元十八協律
鱟實如惠文,骨眼相負行。蠔相黏為山,百十各自生。蒲魚尾如蛇,口眼不相營。蛤即是蝦蟆,同實浪異名。章舉馬甲柱,斗以怪自呈。其余數十種,莫不可嘆驚。
我來御魑魅,自宜味南烹。調以咸與酸,芼以椒與橙。腥臊始發越,咀吞面汗骍。
惟蛇舊所識,實憚口眼獰。開籠聽其去,郁屈尚不平。賣爾非我罪,不屠豈非情。不祈靈珠報,幸無嫌怨并。
聊歌以記之,又以告同行。
鱟實如惠文,骨眼相負行。蠔相黏為山,百十各自生。蒲魚尾如蛇,口眼不相營。蛤即是蝦蟆,同實浪異名。章舉馬甲柱,斗以怪自呈。其余數十種,莫不可嘆驚。
我來御魑魅,自宜味南烹。調以咸與酸,芼以椒與橙。腥臊始發越,咀吞面汗骍。
惟蛇舊所識,實憚口眼獰。開籠聽其去,郁屈尚不平。賣爾非我罪,不屠豈非情。不祈靈珠報,幸無嫌怨并。
聊歌以記之,又以告同行。
鱟的外形像惠文冠,背著骨眼移動。生蠔相互粘連像山,各自生長。蒲魚尾巴像蛇,口和眼不協調。蛤蜊就像蛤蟆,名稱不同實質一樣。章舉和馬甲柱,以怪異之態呈現。其他幾十種,都讓人驚嘆。我來此地抵御鬼怪,自然要嘗嘗南方菜肴。用咸和酸調味,加椒和橙搭配。腥味散發,咀嚼時滿臉通紅。只有蛇我熟悉,實在怕它口眼猙獰。打開籠子放它走,它委屈不滿。賣它不是我本意,不殺也算有情。不祈求靈珠回報,只希望沒嫌怨。姑且寫詩記錄,也告知同行伙伴。
鱟(hòu):一種節肢動物?;菸模夯菸墓?,古代的一種帽子。
蠔:牡蠣。
蒲魚:一種魚。
章舉:章魚。馬甲柱:江珧柱,一種海味。
魑魅(chī mèi):傳說中的鬼怪。
芼(mào):拌和。
骍(xīng):紅色。
郁屈:委屈。
此詩創作于作者被貶南方期間。當時南方經濟、文化與中原差異大,飲食習俗獨特。作者初嘗南方食物,新奇之余寫下此詩。
詩主旨是記錄初嘗南方食物的體驗。特點是生動描繪南方食物,反映地域文化差異。在文學史上,展現唐代飲食文化交流融合情況。
甜似黃連微帶澀,苦如甘草略含辛。 一回點過一回別,只恐難瞞無舌人。
人愛名與利,我愛水與山。 人樂紛而競,我樂靜而閑。 所以西巖地,千古無人看。 雖看亦不愛,雖賞亦不歡。 欣然會予心,卜筑于其間。 有石極峭屼,有泉極清寒。 流觴與祓禊,終日堪盤桓。 此樂為我設,信哉居之安。
覆水難收滿竺峰,如何臨死更摩胸。 說無說有成生滅,并付春風一夢中。
此地那堪再度年?此身慚傀在燈前。 夢中失哭兒呼我,天末招魂鳥降筵。 好友多從忠節傳,人情不盡絕交篇。 于今屈指幾回死,未死猶然被病眠。
此地那堪再度年, 此身慚愧在燈前。 夢中失哭兒呼我, 天末招魂鳥降筵。 好友多從忠節傳, 人情不盡絕交篇。 于今屈指幾回死, 未死猶然被病眠。
弁陽片石出塘棲,馀墨猶然積水湄。 一半已書亡宋事,更留一半寫今時。
剩水殘山字句饒,剡源仁近共推敲。 硯中斑駁遺民淚,井底千年恨未銷。
離思滿春江,當時事、爭忍不思量。記芳徑月斜,憑肩私語,蘭舟風軟,攜手尋芳?;厥滋?,青山遮望眼,綠柳系柔腸。云落雨零,燕愁鶯恨,寶釵留股,鸞鏡分光。天涯飄零客,情緣向何處,最是難忘。猶剩滿襟清淚,半臂余香?!跣乃朴昊?,一枝寂寞,夢隨風絮,萬里悠揚。誰信覺來依舊,煙水茫茫。
千門夜色霏香霧。又春滿、朝天路。回首舊游誰與語。金波影里,水晶簾下,總是關心處。征衫著破愁成縷。留滯京塵甚時去。旅館蕭條情最苦。燈無人點,酒無人舉。睡也無人覷。
王謝高門江鮑才,東游何用更裴回。 弦歌好就吳鄉拜,簪組初從魏闕來。 清酒一尊攜瀲滟,舊詩千首貯瓊瑰。 健颿輕櫂須行樂,莫效當時庾信哀。
道直心無愧,師嚴貌有威。 上方虛席待,公忽掛冠歸。 王室懷元老,天星掩少微。 簪紳競相吊,奚獨我心悲。
霅溪灣里釣魚翁,舴艋為家西復東。 江上雪,浦邊風,笑著荷衣不嘆窮。
松江蟹舍主人歡,菰飯莼羹亦共餐。 楓葉落,荻花干,醉宿漁舟不覺寒。
青草湖中月正圓,巴陵漁父棹歌連。 釣車子,橛頭船,樂在風波不用仙。
釣臺漁父褐為裘,兩兩三三舴艋舟。 能縱棹,慣乘流,長江白浪不曾憂。
窗間梅熟落蒂,墻下筍成出林。 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