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氏鳴珰橋
清溪漱碧崖,袞袞寒聲落。
子川愛溪聲,架橋橫絕壑。
山風撼松月,倚檻聽噴薄。
遂號曰鳴珰,古人無此作。
清溪漱碧崖,袞袞寒聲落。
子川愛溪聲,架橋橫絕壑。
山風撼松月,倚檻聽噴薄。
遂號曰鳴珰,古人無此作。
清澈的溪水沖刷著碧綠的山崖,連續不斷的寒涼水聲落下。子川喜愛這溪聲,架起一座橋橫跨在深谷之上。山風吹動著松間明月,他靠著欄桿聆聽溪水洶涌的聲音。于是將這橋命名為鳴珰橋,古人可沒有這樣的創作。
漱:沖刷。
袞袞:連續不斷的樣子。
子川:可能是造橋之人。
絕壑:深谷。
噴薄:形容溪水洶涌的樣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是詩人在游覽鳴珰橋時,看到此橋以及周圍的山水景色,聽聞子川因喜愛溪聲而建橋命名之事,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子川建橋命名的雅舉。其特點是寫景生動,敘事清晰,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古人對自然之美的欣賞和獨特的生活情趣。
姜桓彭蟲溷寺貂,獨孤香飯迎女貓。
大呼巫覡沈鄴豹,爛煮軒轅賜土梟。
林蔭夸父已得日,河分王亥不如鰩。
唐玨無翼銜燕土,鮑焦有齒累蠡瓢。
章子捐書灑埽忙,華軒乃肯過草堂。
知聞敢望回并賜,文獻難徵夏與商。
會有神醫為刮膜,豈無鄰女肯分光。
聾盲常起于音色,三復聃書檢欲章。
吾聞祇園仙,四大供抖擻。馨香出毛發,青玉飾肩肘。
忽憎耆阇崛,地軸入覆手。巑岏遂奔湊。達蘗略分剖。
香者為脩楠,玉也化天帚。干霄各千尺,遁谷得二友。
寒湫湛其墟,龍怒不敢吼。仍留衲居崇,示以佛力厚。
人間一理安,妙景罔不有。我行踏春雪,萬象備搔首。
初知地天通,自恨體貌丑。何人筑經塔,唐突鑿靈藪。
諸天甚震動,欲宥碧千畝。世間多斧斤,寸地豈易守。
感茲憂患急,嵐氣為昏黝。獨有暮鐘聲,悠然出云久。
甌越溪山盡足夸,勞人重復度仙霞。
偶因身到聊題句,卻為春來便憶家。
野水何心常繞郭,疏梅無主自開花。
經過南浦橋邊路,碧草芊芊茁嫩芽。
楓葉蘆花一色秋,蕭蕭風景勝滄洲。
船頭白酒香初滿,海上青魚喜漸收。
把袂漫裁招隱賦,放歌聊作醉鄉游。
夜涼月靜天如水,長嘯真輕萬戶侯。
戎旆遲遲迥不舒,閩江村郭半成墟。浪聞扶義稱銅馬,喜聽蒙塵是副車。
五嶺山川百戰后,三湘壁壘十年馀。愁時目斷南飛雁,莫寄孤臣雪窖書!
單于臘火照關門,撤盡防兵野戍存。嶺嬌已憑驅鐵馬,海天何事豎降幡!
甘辭義士田橫島,漫負通侯漢主恩!此日窮廬歸未得,絕班可似故年尊?
臂弱傳鈔少,心煩記問衰。
讀書猶自力,愛日似兒時。
章句分無憾,聲形講不遺。
明年幸強健,閉戶有馀師。
驢背詩情古,天涯破錦囊。
風塵嘲杜老,衫笠畫襄陽。
人困鄉愁集,春寒酒力強。
竟遭長官罵,應坐太頹唐。
秋云向暮總陰森,竹屋卑棲枳棘林。
風外葉鳴山鳥怪,雨中燈靜寺鐘沈。
瘴煙作祟香先到,積水生寒夜漸深。
耳目悲涼成底事,草蟲還為發孤吟。
碧落鳩工啟玉樓,丁丁聲徹九天秋。
遠移瑤島云常濕,暗擁蛟宮翠欲浮。
王母迎來花作仗,洛妃歸去鳳為舟。
人間永夜聞天樂,目斷銀河清淺流。
銷兵厲海禁,兩廛無一釜。
邇乃逢寬政,鋤犁滿場圃。
頗聞好事人,煆為劍與斧。
抒悃三十年,馀風猶好武。
愿學一人敵,日中庭上舞。
紛騰賽水仙,鹵莽祀田祖。
招彼下南人,蠻謳擊鼉鼓。
縱博自有徒,釋耒赴戎伍。
誰知軒后閣,宛在水之濆。牖外樹交合,階前萍即分。鳥窺書影靜,魚伺墨波勤。豈有山陰帖,人言此右軍。
廊傳踏月久,更獲此為奇。不在照能遍,無妨影乍欹。檻承花始韻,檐閣樹微虧。何以添幽致,恰當弦上時。
嬋娟何以署,到果趣無涯。隙地留移竹,曲闌不輟花。暫延人意愜,久坐客心賒。剝啄無妨靜,深山詎有差。
戒時非作態,入室自悠然。作古宛如古,可傳無意傳。才情因以勝,位置佐之緣。方識命名者,前身玉局仙。
空臺超以曠,而畝未能盈。綴石僅留意,栽花不在名。借池崇地勢,待月望山情。長嘯豐林下,恒思起步兵。
虛亭立水面,問樹乃稱奇。不謂虬龍影,能于隙地垂。互承欄并檻,交接澗通池。長日披襟坐,攤書尤所宜。
花扉深不測,危立有層樓。遙矚盈庭樹,宛然別一丘。坐堪邀月下,登或當山游。桂影趨檐際,清芬卻想秋。
麗景旁相映,庭空水一灣。借廡通竹徑,留石讓松關。客遠定須到,詩卑必痛刪。暗香浮澗外,恍若在深山。
不來深處坐,何以滌吾愁。古井汲苔繡,石床吟素秋。幽香天際發,奇致室中求。僮仆諳清事,支扉謝俗儔。
中原耆舊老江東,淚灑軍前草木風。巫峽山高苦霜雪,附書那有北來鴻。
長安摧堞有烏聲,草木猶蒙戰伐塵。應念關中不忘漢,至今遺老愿王秦。
常恐東南驛騎疏,每逢人至問揚都。深知白虜心輕漢,終倚黃旗運在吳。
蜀岡一老抱哀弦,
閱盡詞場意惘然。
絕似琵琶天寶后,
江南重遇李龜年。
一別北軒君,參商與胡越。先聲從西來,塵榻為君拂。
吟行時引頭,吟坐即搖筆。未見問行人,既見惜短日。
緩頰相問勞,劇談盡忠切。耳竅雖塞豆,口角自流沫。
崔子祥而論,祝令閔且說。籬閒菊參差,樽中酒澄澈。
把酒互相勸,投菊兩不絕。客主莫分辨,僮仆亦娛悅。
若比龐公家,妻子不羅列。悔令唱驪歌,惜不醉寒月。
念子為令尹,行義高突兀。當官志不回,斂版腰可折。
與俗皆背馳,而慕古遺烈。竹節生便堅,劍氣久已發。
其時東野外,頻煩大夫謁。篇章日相尋,氣勢誰可遏。
仍攜大軸來,使我兩目閱。人事有合離,歲月成恍惚。
逸翮騰方高,駿馬足不蹶。子實不我忘,我亦不子忽。
與之氣類同,見之心欲豁。金城不可破,鐵槊不可奪。
擇交蓋已定,言志亦已合。布陣詩甚詳,揮灑手不歇。
更約臨行時,斯言可贈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