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符親享明堂十一首 亞獻用《穆安》。
于昭盛禮,
嚴父配天。
盡物盡誠,
莫匪吉蠲。
重觴既薦,
九奏相宣。
神介景福,
億萬斯年。
于昭盛禮,
嚴父配天。
盡物盡誠,
莫匪吉蠲。
重觴既薦,
九奏相宣。
神介景福,
億萬斯年。
啊,這盛大的祭祀禮儀多么顯赫,威嚴的先父配享于天帝。獻上的物品與虔誠之心,無不清凈美好。再次進獻酒觴,九章樂奏交替奏響。神明賜下大福,延續億萬年長久。
于昭:于,嘆詞;昭,顯著,顯赫。
嚴父:威嚴的先父,此處指配享明堂的祖先。
配天:配享于天帝,古代帝王祭祀時以祖先配祀天帝。
吉蠲(juān):潔凈美好,指祭品與心意的純凈。
重觴(shāng):再次進獻酒觴,亞獻為第二獻禮,故言“重”。
九奏:多章樂曲,古代祭祀常以多段樂舞配合儀式。
介:賜予。
景福:大福。
此詩為宋哲宗元符年間(1098-1100)皇帝親祀明堂時,亞獻儀式所用樂歌。明堂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的重要場所,“亞獻”為祭祀中第二獻禮環節,《穆安》為該環節樂章名。詩中反映了宋代對禮樂祭祀的重視,以及通過儀式強化皇權與天命關聯的政治文化傳統。
詩為明堂亞獻儀式樂歌,主旨是通過描述祭祀的盛大與虔誠,表達對祖先神明的尊崇,祈求福澤永繼。語言莊重凝練,結構嚴謹有序,是宋代郊廟朝會歌辭中典型的祭祀文學作品,體現了禮制與文學的融合。
珠箔涼飔入
金壺晝刻長
鸞臺塵不動
銷盡故時香
尚父抱奇略,壯齡運不偶。
一竿清渭濱,經綸在其手。
志欲網九州,吞舟非所取。
卜兆示先幾,龍螭載車后。
白旄師既陳,青社符還剖。
偉哉八百基,肇自一釣叟。
一珠持向豫章開,豈用翻經百尺臺。
大德已聞多竺慧,及門何但似宗雷。
餐風客以名山至,發愿心從凈土回。
弟子雖然猶嗜酒,秫田拋卻早歸來。
萬枝香雪繞檐楹。擁書城。中有高人讀到、夜三更。月斜參影橫。
紙窗燈火一絇青。照吟情。自撥熏爐炙研、句將成。翠禽三兩聲。
一種高風迥絕塵,
何緣邂逅覺生春。
青蓮堪證無生法,
紫誥仍輝現在身。
性潔自甘泉石操,
談玄喜與法王親。
金陵風物稱殊絕,
道左流連話轉深。
銀箭銅壺漏聲歇,
睍睆金鶯送殘月。
柳裊煙絲歷亂垂,
飛花撲帳春云熱。
夢回玉頰啼紅雨,
戚戚中情向誰語。
白馬郎君向何處,
一只青鸞鏡中舞。
僇馀甘遠屏,分表得生還。夜雨滴歸夢,曉霜彫醉顏。角巾吾故里,璞玉子荊山。又作無期別,扁舟上峽關。
三十有三載,好風吹又來。清堅霜后竹,冷澹雪邊梅。世事憂千緒,家山腸九回。江頭一樽酒,煙雨暗章臺。
世間賢智皆青瑣,海上田家只白云。
多病一生長傍母,孤臣萬死敢忘君。
諸公莫要連章說,先帝曾將短疏聞。
何處擁旌來勸駕,買羊沽酒惜殷勤。
總為功名欺白發,不將富貴薄秋云。
雖然久病無官況,每拜名香祝圣君。
九十萱親誰待老,幾莖竹主話空聞。
定山何處無來耗,惹得江門夢寐勤。
不知林薄上新月,但見村墟生遠煙。
滿地蟬聲爭嘒嘒,連溪鷺影落翩翩。
舊時不負登臨集,未老還為疾病纏。
賴得一晴供節物,未妨七字發孤妍。
示我當筵兩忽雷,
劉郎古意抱瓊瑰。
摩挲別動興亡感,
曾奏唐宮法曲來。
老去渾身無著處,天教只住山林。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歡須嘆息,無病也呻吟。
試向浮瓜沈李處,清風散發披襟。莫嫌淺后更頻斟。要他詩句好,須是酒杯深。
瞞卻惺惺去賣癡,呆兒真是養家兒。到頭打合無牙儈,空手歸來告訴誰。
東賣呆兮西賣癡,賣癡即是賣呆兒。賣來賣去無人買,我不擔當與阿誰。
空賣呆兒又賣癡,攔街都是要乖兒。通身一具癡呆骨,抖擻將他換與誰。
初自誰邊錯買癡,被渠乖者賺呆兒。蘇州城里人如海,難悔還他認得誰。
露滌山徑清,
秋氣滿林薄。
寥寥天宇空,
高飛唳孤鶴。
香黍筒為粽,
靈苗艾作人。
芳音邈已遠,
節物自常新。
無端雨雪阻歸舟,
絕少知心解客愁。
記得臨行慈母語,
寒衣未就莫勾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