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王伯畏清心堂
記語簡以遒,饒舌泄幽秘。洗盡阛阓腥,闡此林壑氣。
曰予炯靈臺,頗已窺仿佛。聲利洶金鼓,耳目易烽燧。
未用死灰渠,我道故自異。耿耿終莫易,當如濁時水。
濁匪卻而澄,濁自靡所寄。子本不避俗,而俗若子避。
共袖剝啄手,為子成僻邃。任物解外梏,冥心蘊真詣。
亦不謝塵囂,亦不膠吾意。豈但靜所守,經世可如是。
記語簡以遒,饒舌泄幽秘。洗盡阛阓腥,闡此林壑氣。
曰予炯靈臺,頗已窺仿佛。聲利洶金鼓,耳目易烽燧。
未用死灰渠,我道故自異。耿耿終莫易,當如濁時水。
濁匪卻而澄,濁自靡所寄。子本不避俗,而俗若子避。
共袖剝啄手,為子成僻邃。任物解外梏,冥心蘊真詣。
亦不謝塵囂,亦不膠吾意。豈但靜所守,經世可如是。
言語簡潔又剛健,多說便泄露了幽秘之意。洗凈了集市的俗氣,闡發出山林的清氣。說我明亮的心靈,已能略微有所領悟。名利喧囂如金鼓之聲,容易讓人耳目迷惑。不用心如死灰,我的道本就與眾不同。忠心耿耿始終不變,就像渾濁時的水。渾濁并非被去除而變澄清,而是渾濁無處寄托。你本不刻意避俗,但世俗卻好像被你避開。大家都收斂敲門拜訪之手,讓你成就了僻遠深邃之境。放任外物解除外在束縛,潛心領悟蘊含著真正的造詣。既不拒絕塵世喧囂,也不固執自己的心意。豈止能堅守寧靜,治理世事也能如此。
簡以遒:簡潔而剛健。
饒舌:多嘴。
阛阓(huán huì):集市。
炯靈臺:明亮的心靈。靈臺,指心。
聲利:名利。
烽燧:烽火,這里指被迷惑。
死灰:比喻心灰意冷,對一切無動于衷。
剝啄:敲門聲。
僻邃:僻遠深邃。
冥心:潛心。
真詣:真正的造詣。
膠:固執。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追名逐利的風氣,詩人為王伯畏的清心堂題詩,或許是對王伯畏能在世俗中保持內心清凈的贊賞,也反映出詩人自身對這種境界的追求。
這首詩主旨在于贊美王伯畏的清心境界,倡導在世俗中堅守自我、不為名利所動。其特點是語言簡潔、富有哲理,通過意象和對比手法表達深刻思想。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體現了詩人獨特的人生追求和文學表達。
永日行游戲,歡樂猶未央。 遺思在玄夜,相與復翱翔。 輦車飛素蓋,從者盈路傍。 月出照園中,珍木郁蒼蒼。 清川過石渠,流波為魚防。 芙蓉散其華,菡萏溢金塘。 靈鳥宿水裔,仁獸游飛梁。 華館寄流波,豁達來風涼。 生平未始聞,歌之安能詳。 投翰長嘆息,綺麗不可忘。
昔我從元后,整駕至南鄉。 過彼豐沛郡,與君共翱翔。 四節相推斥,季冬風且涼。 眾賓會廣坐,明鐙熺炎光。 清歌制妙聲,萬舞在中堂。 金罍含甘醴,羽觴行無方。 長夜忘歸來,聊且為太康。 四牡向路馳,嘆悅誠未央。
余嬰沉痼疾。竄身清漳濱。自夏涉玄冬。彌曠十余旬。常恐游岱宗。不復見故人。所親一何篤。步址慰我身。清談同日夕。情眄敘憂勤。便復為別辭。游車歸西鄰。素葉隨風起。廣路揚埃塵。逝者如流水。哀此遂離分。追問何時會。要我以陽春。望慕結不解。貽爾新詩文。勉哉修令德。北面自寵珍。
冕旒親負扆,卉服盡朝天。旸谷移初日,金爐出御煙。 芬馨流遠近,散漫入貂蟬。霜仗凝逾白,朱欄映轉鮮。 如看浮闕在,稍覺逐風遷。為沐皇家慶,來瞻羽衛前。
雪后輕橈入翠微,花溪寒氣上春衣。 過橋南岸尋春去,踏遍梅花帶月歸。
只眼須憑自主張,紛紛藝苑漫雌黃。 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
身閱興亡浩劫空,兩朝文獻一衰翁。 無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 行殿幽蘭悲夜火,故都喬木泣秋風。 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 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
依然形勝扼荊襄,赤壁山前故壘長。 烏鵲南飛無魏地,大江東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國,一片山河百戰場。 今日經過已陳跡,月明漁父唱滄浪。
少時學語苦難圓,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三春布陽德,萬物發華滋。凌霄直微類,近亦附喬枝。
低迷眾無睹,高出乃見奇。煌煌九霄中,榮夸遽爾為。
我道似不爾,一笑懸吾羈。
美蘭堂晝永,晏清暑、晚迎涼。控水檻風簾,千花競擁,一朵偏雙。銀塘。盡傾醉眼,訝湘娥、倦倚兩霓裳。依約凝情鑒里,并頭宮面高妝。蓮房。露臉盈盈,無語處、恨何長。有翡翠憐紅,鴛鴦妒影,俱斷柔腸。凄涼。芰荷暮雨,褪嬌紅、換紫結秋房。堪把丹青對寫,鳳池歸去攜將。
日日雨霏霏,開門無所之。 漫尋花發處,已過絮飛時。 替紙蠶生遍,修巢燕立危。 但催人老去,羞作送春詩。
青郊歇馬拂吳鉤,萍聚天涯共白頭。 久舍新豐唯命酒,長謠故國一登樓。 林殘半壑飛寒雨,潮落空江急暮流。 世路風煙悲去住,莫辭西日醉箜篌。
載筆螭頭遠,綏和萬里行。舟居南海便,衣袖錦袍輕。
銅柱將軍約,沙堤宰相名。何時重混合,法從在蓬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