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許君起赴余干教授 其一
當年而父同吾父,各罄籯金共教兒。
可惜兩翁黃壤下,不知二子綠衣時。
著鞭雖已撞樓破,列鼎寧無負米思。
千里送君何以贈,長歌泮水蓼莪詩。
當年而父同吾父,各罄籯金共教兒。
可惜兩翁黃壤下,不知二子綠衣時。
著鞭雖已撞樓破,列鼎寧無負米思。
千里送君何以贈,長歌泮水蓼莪詩。
當年你的父親和我的父親,都傾盡錢財共同教育兒子。可惜兩位老人都已離世,沒能看到兩個兒子穿上官服。你雖已努力取得功名,但即便富貴了也應有奉養父母的孝心。我送你千里,拿什么來贈你呢?就為你長吟《泮水》《蓼莪》這兩首詩吧。
而父:你的父親。
罄:用盡。籯金:竹筐裝的錢財。
黃壤:黃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綠衣:指官服,古代低級官員著綠衣。
著鞭:比喻努力向前。撞樓破:比喻取得功名。
列鼎:指富貴人家的生活。負米:指奉養父母。
泮水:《詩經·魯頌》篇名,有興學育才之意。蓼莪:《詩經·小雅》篇名,表達子女對父母的感恩與思念。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知,詩人與許君起的父親輩關系密切,共同重視教育子女。許君起赴余干任教授,詩人有感而發寫下此詩,既有對故人的懷念,也有對友人的期許。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將親情、友情與對功名和孝道的思考融合。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傳統的人倫情感和價值觀。
雙燕。雙燕。曾識桃花嬌面。
別時黃柳初垂。又見高樓絮飛。
飛絮。飛絮。那得不教春去。
修眉畫就莫求工,
自昔常聞妒入宮。
不為無人芳自吐,
也勝能白又能紅。
赫赫天聲震此間,霸圖當日辟臺灣。
黑洋巨浸驅風雨,赤嵌孤城擁海山。
破敵曾聞龍碩出,潛師不見虎旗還。
萬方多難吾何往,獨對寧南淚暗潸。
一徑風篁路,幽泉響石磯。
竹林秋筍瘦,苔澗晚花肥。
掠雨紅晴下,沖煙翠羽飛。
松花香冉冉,還復點羅衣。
君家石岡側,門對石橋幽。橋下澄源水,還歸蕭峽流。
危石翠如削,影浸澄湖波。六月不知暑,香風生芰荷。
近接金魚埧,來往弄輕橈。水清下見底,白石如瓊瑤。
江流匯為潭,其下深無極。時有云霧興,疑是蛟龍宅。
逶迤長泒洲,近帶珠林浦。八月秋風清,瀰漫熟禾黍。
嶕峣紫霞表,周回石如櫛。曾逢百歲人,閒說兵戈日。
寸云起東谷,行空散為霖。殷勤望拜者,寧識云無心。
騎鶴去已遠,庭馀昔年樹。擾擾祈靈人,鼓鐘動朝暮。
石岡清絕處,蘭若傍巖開。年遠僧稀少,經廊生綠苔。
雪洗燒痕盡,
春將碧色來。
行人莫回首,
渡口夕陽催。
蒲泛金觴,黍包玉粒,節序又端陽。草閣臨流,龍舟競渡,幾度夢江鄉。卻笑衰翁長臥病,猶自戀朝行。經國無能,君恩未許,終日費思量。
多謝山翁,園收瓜豆,饋我過端陽。飯煮香梗,酒清浮蟻,風物似吾鄉。無奈感時添客慮,欲語向誰行。入閣平明,揮毫盡日,心口自思量。
舊筑草堂,周遭碧水,宛在象山陽。二十四巖,花明竹媚,真個是仙鄉。洲渚玲瓏江草碧,鷗鷺自成行。靜倚吟筇,閑移釣艇,萬事罷思量。
兩見青絲菜,五年今復游。
客從廬岳下,僧候虎溪頭。
春轉雙林色,冰開眾壑流。
天池飛夢到,寧待拂衣秋。
一宵風雨送春歸。綠暗紅稀。畫樓盡日憑闌意,與誰同捻花枝。門外薔薇開也,枝頭梅子酸時。
玉人應是數歸期。翠斂愁眉。塞鴻不到雙魚遠,恨樓前、流水難西。新恨欲題紅葉,東風滿院花飛。
當時若為蒼生出,安得云溪不朽名。
情難判。春時半。東風愛拂初醒面。
曉煙籠。碧霞容。態若輕云,醉舞騰空。溶。溶。
何人伴。腸應斷。疑嗔疑笑胭脂淺。
思無窮。恨誰同。月色扶來,夢入閨中,重。重。
風頭稍硬難安立,
暖氣才通瞌睡來。
卻笑明招閑費力,
無端兩處強差排。
急篙投入瀟川去,汩汩迎來舞壑蛇。
路轉千山見城郭,到爭四日隔年華。
當門樹色垂青幄,徹夜灘聲涌白沙。
喜有鄉人三數輩,不教岑寂向天涯。
石嶺月初上,登登仆從勞。
山城秋路遠,戍鼓夜深高。
驅馬臨重隘,感時換二毛。
風塵頻看劍,無夢向江皋。
辭好曾聞喻色絲,
那知妙處本天姿。
若窮句法源流遠,
曾見梅山唱和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