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送程公禮侍父歸蜀用方萬里韻
遠從溧里上潼川,渚宿巖棲約半年。
老子情懷原不淺,扁舟風景浩無邊。
故鄉兵后幾人在,明月秋中何處圓。
母氏懸懸兄弟望,順流及早理歸船。
遠從溧里上潼川,渚宿巖棲約半年。
老子情懷原不淺,扁舟風景浩無邊。
故鄉兵后幾人在,明月秋中何處圓。
母氏懸懸兄弟望,順流及早理歸船。
從遙遠的溧里前往潼川,在水洲和山巖棲息大約半年了。老人家的情懷原本就不淺,乘扁舟欣賞風景廣闊無邊。故鄉經歷戰亂后還有幾人健在,中秋明月又會在何處團圓。母親在家中牽掛,兄弟也在盼望,你應順流而下早點整理歸船。
溧里:地名。
潼川:今四川三臺。
渚宿巖棲:指在水洲和山巖棲息。
老子:這里指老人家。
扁舟:小船。
懸懸:形容掛念。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故鄉兵后”可知當時社會可能經歷了戰亂,詩人送友人程公禮侍父歸蜀,有感而發寫下此詩,表達對友人的關懷和對故鄉情況的擔憂。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歸蜀,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既有對旅途的描述,又有對故鄉的牽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當時送別詩關注社會現實和人情冷暖的特點。
竹西桑柘暮鴉盤,
特地霜風滿倦顏。
不用使君相料理,
都緣塵土少青山。
寶釧湘裙上玉梯。
云重應恨翠樓低。
愁同芳草兩萋萋。
誰向西風剖麝香,
馀芳濃染露華黃。
秋光老圃無人識,
石竹叢叢蔓草荒。
弟五才名著,心期書畫傳。
風流陶令宅,虹月米家船。
貝葉絕參佛,蓮華果證仙。
前身論慧業,應是蕊珠天。
繡帳煙沉鐵面灰,中丞生氣尚峨巍。
孤城百戰鼠雀盡,長笛一聲天地哀。
當日江淮資保障,至今號令肅風雷。
賀蘭未滅英雄死,滾滾波流恨不回。
敬禮補陀,巖下水邊。
十方三世,無不現前。
愿我亦證,空覺極圓。
處處悲救,火中生蓮。
頻年烽火滯天涯,隱幾蕭條感物華。
萬里春衣空過雁,千村寒食自飛花。
人間謾憶沖星劍,海上虛疑貫月槎。
自惜不才成傲吏,一辭神武即煙霞。
趙叟萬篇韓半之,
江湖尤重兩賢詩。
不須負笈行千里,
回首東家自有師。
西風陡起白旗飄,抱木今重見鮑焦。留得吾邦忠義字,兩間正氣未全銷。
記得門停問字車,當年同社有誰如。數行磊落傳家訓,抵得文山衣帶書。
講學風開鄭太常,膠庠繼起共流芳。三賢泉下應含笑,此事荒庵也有光。
平生言語愛風華,
煙月文章愧作家。
自捧瑤篇誦佳句,
滿簾香雪落梅花。
倒傾蛟室瀉瓊瑰,
派落空巖雪浪堆。
卷地封姨收不起,
素娥垂下玉鉤來。
草草游華不當游,蓮花仙掌暫凝眸。
飄飄雙屐同霞舉,點點遙山似泡浮。
帝座直將佳句問,野心易被白云留。
短衣再拜金天下,償我重游在仲秋。
柳壓河干綠正遙,
荻蘆煙重隱漁舠。
一鞭曉色濛濛月,
茅店雞聲八里橋。
三年仗鉞擁輕裘,談笑平原識壯猷。五嶺云霞開帥幕,九嶷煙月入邊樓。
玉書天上翔鸞日,銅柱霜前斷雁秋。最是歸來投筆吏,每從銀漢望旄頭。
金城千雉起黃灣,坐控三藩百二關。桂浦東回云作嶂,扶胥南下浪為山。
雕弓掛月龍蛇動,赤幟連營虎豹閒。共說功成應勒鼎,即看池上鳳毛還。
柴門春盡動鷗波,樹色山光雨后多。老去無官能自在,醉眠江閣聽漁歌。
三泖東頭浴鵠灣,我家政住水云間。一從失腳黃塵里,不及蕭然此老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