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煙蘿隠者
月落煙霧動,遙知夜不眠。
紫苔生水底,白髪坐巖前。
野鶴下窺影,山人疑問年。
微吟度小刦,勞贈遠游篇。
月落煙霧動,遙知夜不眠。
紫苔生水底,白髪坐巖前。
野鶴下窺影,山人疑問年。
微吟度小刦,勞贈遠游篇。
月亮落下,煙霧開始涌動,我遠遠就能知道你夜里難以入眠。紫色的苔蘚生長在水底,你白發蒼蒼坐在山巖前。野鶴飛下來窺視自己的影子,你這位隱居的山人被人詢問年齡。你輕聲吟詩度過這短暫時光,還勞煩你贈我這遠游的詩篇。
煙蘿:指藤蘿,此處代指隱居之地。隱者:隱居的人。
紫苔:紫色的苔蘚。
山人:指隱居的人。
小刦:佛教語,指短暫的時期。
遠游篇:指隱者贈送的關于遠游的詩篇。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與煙蘿隱者相識,隱者贈其遠游詩篇,詩人有感而發寫下此詩,展現出對隱者生活的關注與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回應隱者,描繪了隱者的生活場景。其特點是意境清幽,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但體現了古代文人對隱居生活的一種審美追求。
春陽發草木,美好一同時。桃李雜山櫻,紅白開繁枝。
楸英獨步媚,淡紫相參差。大葉與勁干,簇萼密自宜。
圖出帝宮樹,聳向白玉墀。高絕不近俗,直許天人窺。
今植郡庭中,根遠未可移。但欣東風來,不恨和煦遲。
山禽勿蹙踏,蜂蝶休掇之。昔聞韓吏部,為爾作好詩。
愛陰無纖穿,就陰東西隨。公今亦牽此,端坐曾莫疑。
風雪雙羊路,梅花溪上村。
鳥呼知木暖,云濕覺山昏。
婦子來陂下,囊壺置樹根。
予非陶靖節,老去愛田園。
開元有謫仙,酒隠向安陸。
子嘗慕其人,文字不拘束。
月下每醉吟,落紙輒數幅。
今當安陸歸,白酒村中熟。
一名猶未成,雙親淚盈目。
切莫苦銜杯,無心不擇祿。
去去煙水間,野禽嘷古木。
聞聲不得名,將投山舍宿。
此趣自可嘉,非如走塵轂。
無能事耕獲,亦不有雞豚。
燒蚌曬槎沫,織蓑依樹根。
野蘆編作室,青蔓與為門。
稚子將荷葉,還充犢鼻裩。
江水浸石壁,峭直無鳥蹤。
穴垂青竹根,瘦蛇愁作龍。
霹靂雨腳入,濕點莓苔封。
世人不得用,八馬今乖慵。
曲潁若秋蛇,屈盤鱗甲活。
問戍得耕人,拾魚逢祭獺。
草窠殘野燒,樹掛經流沫。
百里相對看,頻行媿迂闊。
昨夕夢師魯,相對如平生。
及覺語未終,恨恨傷我情。
去年聞子喪,旅寄誰能迎。
家貧兒女幼,迢遞洛陽城。
何當置之歸,西望淚緣纓。
岸側古大柳,誰種臨長江。
中自出蠹蝎,百歲成枯腔。
忽值漲流沒,槎牙綴旌幢。
腹膚藏蛟龍,半夜雷砰韸。
飛霆痕尚白,如斬馬陵龐。
倏爾巨電至,萬弩聲裂缸。
又為狂風摧,所殘惟朽樁。
臥干越大鼎,絕臏不可扛。
就??以照漁,駭鱗一何厖。
始知網罟細,未足禁突撞。
隆準以脫去,城下徒焚降。
我從洲上泊,昏曉睨船窗。
始終覩變毀,欲賦挑殘釭。
吾交評韓詩,險韻古莫雙。
安得共詠此,但嗟各他邦。
蓓蕾樹上花,瑩絜昔嬰女。
春風不長久,吹落便歸土。
嬌愛命亦然,蒼天不知苦。
慈母眼中血,未干同兩乳。
本祈春雨成春雪,應誤小桃先次開。
西漢枚生誰復召,南朝何遜自多才。
潑除燈火上元去,挫卻勾萌六出來。
前此解衣爭貰酒,不知為瑞與為災。
但嗟識君遲,不恨春風惡。
風惡舟未前,置酒共談謔。
漁歌還浦頭,斜日下洲角。
明朝渡江去,相望便成昨。
陰云不成雪,碧瓦有繁霜。
日氣生簾額,冰條結井床。
飛烏鳴自樂,古木晝仍僵。
誰意斗晴后,苦寒勝北方。
誰言天去遠,山上有樓臺。
峰色引谿色,共入茱萸杯。
行當登泰山,云掃日月開。
栢烏與城烏,兩處休鳴哀。
前溪夾洲后溪闊,風吹細浪龍鱗活。
孤亭一入野氣深,松上藤蘿籬上葛。
葛花葛蔓無斷時,女蘿莫翦連古枝。
當年吾叔讀書處,夜夜濕螢來復去。
君乘瘦馬來,骨竦毛何長。
下馬與我語,滿屋聲瑯瑯。
一誦廬山高,萬景不得藏。
出沒望林寺,遠近數鳥行。
鬼神露怪變,天地無炎涼。
設令古畫師,極意未能詳。
誦說冒雨去,夜宿昭亭傍。
明朝有使至,寄多驚俗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