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陪京東馬殿院會疊嶂樓
誰言天去遠,山上有樓臺。
峰色引谿色,共入茱萸杯。
行當登泰山,云掃日月開。
栢烏與城烏,兩處休鳴哀。
誰言天去遠,山上有樓臺。
峰色引谿色,共入茱萸杯。
行當登泰山,云掃日月開。
栢烏與城烏,兩處休鳴哀。
誰說天空離我們遙遠,這山上就有樓臺。山峰的景色與溪水的景色相互映襯,一同映入了盛著茱萸酒的杯中。我即將去攀登泰山,云霧散去,日月重放光明。城上的烏鴉和柏樹上的烏鴉,你們兩處都別再哀鳴了。
九日:指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
谿:同“溪”,山間的小河溝。
茱萸杯:指盛著茱萸酒的杯子。重陽節有佩茱萸、飲茱萸酒的習俗。
栢烏:柏樹上的烏鴉。
此詩創作于重陽節,詩人陪京東馬殿院在疊嶂樓聚會。當時可能社會環境相對穩定,詩人在節日聚會的氛圍中,觸景生情,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表達自己的心境和期許。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重陽節登高之景,抒發豪邁情懷和對未來的美好向往。其特點是景中含情,想象豐富。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特定時刻的情感與精神風貌。
廣武周伯況,扶風井大春。千金既揮盡,五經何紛綸。天子能愛士,諸侯亦好賓。不謁夷齊傲,偃蹇博士嗔。北宮萬錢出,信陽麥飯陳。帛觀漢嘉賢,車笑桀駕人。二子知損益,視富不若貧。隱閉樂吾志,著書以終身。高節澠池上,清風郿水濱。
朝采芙蓉花,暮采芙蓉葉。芙蓉不見人,臨風舒笑靨。
啟母是諸母,三十六峰是諸父。知君家近父母家,小人安得不懷土。憐君與我金石交,君歸可得共載否。小人無以報君恩,使君池亭風月古。
覓句年來無一長,日攜白集嗅馀香。一篇自可讀幾過,諸格今仍得未嘗。當日秦吟能伏李,后來昆體漫稱楊。平生卻怪韓員外,只識張家奉禮郎。
秋風日夕徹,百草萋以寒。促織何悲鳴,玄蟬鳴樹間。送子不忍別,執手意潺湲。丈夫生一世,泯泯非所歡。歸當益努力,毋為時習安。愿寄長風翼,千里慰盤桓。
先春辭枳棘,涼露凈籬邊。聽到神厖吠,悠悠幾百年。
乍暖還寒,掩關仍倩云屏護。怨情難訴。未忍移箏柱。清供瓶花,蕾小知誰主。離魂苦。夢中酸楚。醒又傷春暮。
傳言天女化時生,畢竟移根種不成。閱盡大官諸本草,上頭未有白松名。
春秋紀石鹢,穆子焚尪巫。市井虎蛟恣,山川魚鹿枯。絙弦摧柱絕,柔轡引驂敷。數頃南山豆,誰為治穢蕪。
布勢因林木,周池見竹苞。瑣窗文各變,重閣路相交。廉靜團花氣,波明落鳥巢。飛塵全不到,誰信近東郊。
巉巖突兀高原出,還踞金甍更上層。鼻喘漸難身是贅,足牽只賴夢如繩。攀臺日杲通天地,倚石云荒感廢興。舉目河山秋色莽,劫灰幾度問胡僧。
雁叫蛩吟斷續聞,余酲解盡未宵分。羅衾寬甚渾無暖,枉煞香篝夕夕熏。
笑語云中自在仙,功深調燮亦憂懸。一杯好酒文園賦,三徑秋光元亮天。庇我事多情似醉,活人心普福如泉。年年剩有羅浮夢,四百松杉對曉煙。
萬室如懸磬,盻盻望早秋。皇天亦悔禍,雨勻風力柔。虹霓不為殃,嘉種滿南疇。老農欣見之,庶寬饑渴憂。脫粟幸一飽,甘脆吾何求。
我生自幼識艱難,枕席雖溫敢自安。安得衾裯無限數,普令天下不憂寒。